浅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
2021-04-22孙泽敏赵友
孙泽敏 赵友
【摘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在招生、学生技能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方面至关重要,甚至制约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即便如此,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的探索与开发为相关专业的设置、调整、优化提供了制式的操作流程,为提高专业调整的合理性、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专业优化的及时性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标准化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NZJGH201909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006-03
专业建设是指专业的开发、规划、设置、更新和不断提升质量的活动。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质量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虽然在专业建设方面不断的舍弃、更新、调整、重组,以便能够服务地方经济或国家经济发展。但纵观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专业设置规划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跟风严重,缺少对于专业的整体规划以及对专业设置必要性的科学论证,属于短期行为且市场化倾向严重[2]。许多高校不顾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不考虑周边地区该专业的设置情况,在没有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的前提下盲目开设所谓“热门”专业,专业设置趋于盲从,一味求多、求全[3],结果往往是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资料跟不上,培养出的人才专业素质不够过硬,满足不了社会需要。最终学生就业困难,导致招生困难,学生入口和出口均得不到解决,使得专业难以支撑发展下去,学校不得已停办专业,造成资源和人才的浪費。
第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本身存在问题以及教材选用存在问题。课程设置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方面部分理论课程的设置与专业的相关性不大,不能与社会经济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接轨,导致学无所用。而部分实训课程的设置或是由于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或是教学器材不完备或是实训目标不合理,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有些院校甚至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生搬硬套其他学校开设的课程,完全缺乏自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不合理,选修课与必修课所占比例不符合要求,选修课课程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等。另外在课程安排上,存在课程进程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学科目的先后安排不合理,例如一些大三的课程安排到大二或大一。教材选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选用的教材为国家统编教材,国家统编教材具有普遍性但却缺少针对性,选用此类教材不能充分结合院校及该院学生本身的特色、特点而施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的效果。二是选用的教材老旧。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但部分教师十几年不变的使用同一讲稿、同一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教材老旧导致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高校教材不一定是科技的最前沿,部分知识不一定是最新,毕竟新科技、新知识编写成为课本教材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但是,教材知识的滞后不能发展到不可接受的程度[4]。
第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估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5]。但一些高校却仍然存在不考察、不调研、不定期更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一纸文件用到底。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市场导向性,因此培养的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还有一些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在落实过程中存在教师不按教学大纲讲授、选修课不上、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第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难以达成真正的产教融合。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仅停留于表面,或者解决几个就业问题,甚至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些上级对院校的评估[6]。一些合作企业对于教学的参与度较低,没有或者很少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对于和学校合作对所需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7]。而学校也缺乏与企业的深层次交流,忽略企业参与对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培养的引导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招不到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困难。
第五,专业发展不顾学生与职业需求,忽略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
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建设中缺乏对地方经济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分析,缺少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考察,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低下,或者一专一能,没有应对职业变化的综合能力。
针对以上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的职能作用,提出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避免专业设置盲从、专业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等情况。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步,专业设置前,进行院校调研、行业调研、企业调研。
调研方向分为院校调研、行业调研、企业调研三大板块。院校调研可充分了解开设该专业院校的招生、就业、师资、实训条件、专业设置等情况,进而判断该专业的开设在市场上是否已达到饱和程度,有无开设必要性,同时可以学习已开办该专业院校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为己所用。行业调研可充分了解该专业所属行业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情况、行业前景、国家相关政策,用以考察专业设置的必要性、长远性、学生就业前景如何、以及是否符合国家及社会发展。企业调研是针对该专业适合的企业进行调研,主要考察哪些企业适合该专业发展、企业对该专业的岗位细分、人才需求比例、岗位技能、专业方向等情况,通过该调研,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可为未来就业方面与相关企业谋求合作与发展,签订校企合作。院校调研、行业调研、企业调研均为专业设置是否可行提供充分证明,同时为专业设置奠定基础。
第二步,确定专业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首先调研该专业适合的初级岗位群,确定初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与核心岗位,要以核心岗位为核心展开。掌握每一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要求,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进而明确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践项目、职业课程、素质课程,从而设置符合的师资、实训设备、教材以及技能大赛。从岗位群到工作任务到职业资格、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再到专业课程、实践项目、职业课程、素质课程最后到师资、实训设备、教材以及技能大赛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初级岗位群之后进一步调研该专业的中高级岗位群,确定中高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与核心岗位,同样要以核心岗位为核心展开。采取与初级岗位群相同的步骤进行。其次通过岗位群的相关信息了解,敲定该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培养目标。通过多个岗位群的分析,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综合能力。
第三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影响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它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通过前期对于院校、行业、企业、岗位的调研,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科学合理。另外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前期与企业的联络与调查,可以与一些发展前景好与专业相符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在校合作方面不再仅仅是解决几个就业问题,而是真正达到产教融合无缝对接的状态。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最后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进一步开展教学过程与专业的内涵建设。
第四步,人才输出、跟踪反馈。
通过人才的输出与跟踪反馈,实现反哺教学,所谓的反哺教学即是通过对毕业生从事相关岗位的调研后,发现总结哪些技能是学校必须培养或不必要培养的、哪些课程是需要添加或舍弃的等,通过跟踪反馈适时修订各项方案,使其符合学生及社会发展需要。
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来源于一线、归结到一线,形成了一条闭合链。从岗位工种出发,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引进职业资格。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8],其提出“1+X”证书制,而“X”正是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根据职业资格开发课程。使职业资格培养与专业知识培养相融合,不但提高了学生培养方向的针对性,同时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化,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的开发以专业调研为突破口,明确了调研的方向、调研的内容,形成了系统的专业建设前、专业建设中、专业建设后的调研体系。
总之,通过专业建设标准化流程的探索与开发为相关专业的设置、调整、优化提供了制式的操作流程,为提高专业调整的合理性、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专业优化的及时性提供了明確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微微.独立学院教学运行机制改革研究——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19):137-138.
[2]廖宁陵.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中)》,2015(02).
[3]陆婷婷.普通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5(38).
[4]教材越老越好?被时代甩在身后的教材尚能用否?[N].《中国教育报》,2015.
[5]闫广平,庄志军.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8).
[6]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30).
[7]敖伟.聚力“政校企”,助推校企合作共赢[J].《德育与管理》,2018年10月.
[8]《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
孙泽敏(1987-),女,满族,内蒙古赤峰市人,硕士研究生,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