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

2021-04-22姜有先

成才之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姜有先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在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等学科核心素养上,是其他学科教育不能比拟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对学科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理念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强整改,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文章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0-0068-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社会对学生全面发展更加重视,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地位也随之提升,对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快速实现三维目标,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就应当了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带动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敏感地搜索信息来源与理性判断信息价值。学生要学会针对问题从众多信息中挑选出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目的性进行分析,对信息做出合理性判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信息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敏感度,而且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2)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具备计算思维能够实现计算机学习与运用中问题的有效处理,同时能够根据问题特征建立属性结构模型,最后利用模型计算数据。计算思维的本质,就是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自身思维无法解决以及处理的数据问题,进而使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数据模型的创建以及获取有效的数据,并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分析判断等方式,在问题解决中实现算法的高效利用。计算思维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从数学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分析数据内容运算过程,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运算方式,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思维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常规思维转换为计算思维。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数字化学习规避了传统学习模式受时间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共享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学生具备数字化学习意识,能从传统学习方式及态度、观念中脱离出来,间接带动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指导学生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围绕社会需求人才类型制定学习目标,逐步养成终身学习思想,加强自我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快速实现学习目标。

(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能使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做网络环境合格公民的同时,敢于与社会不良舆论正面斗争,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利益,确保自身意识形态的安全。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相关拓展,使学生能够思考与反省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

(1)优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提升,导致学生无法实现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与触类旁通,学习效果不理想,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信息的合理加工处理,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教师还应做好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快速达到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可控制理论讲述的时间,并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学科知识,利用合作学习与学习资料等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吸收内化。例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播放《目标西部》与《掠影》等用PPT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并思考,通过交流得出多媒体作品带来视觉冲击的形式等结论,并对主题内容或艺术感染力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感受。多媒体作品制作运用了幻灯片处理与图片动画等信息加工方法,对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意识强化以及信息处理形式的掌握有重要意义。而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整体上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好奇心,还能教授学生运用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调动学生操作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与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一是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等个体差异,层次化设计学习任务。二是本着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等原则,引导学生直观理解与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学习工具的功能,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通过互动交流与优势互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推动思维方式拓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例如,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可以从计算机编程入手,如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围绕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与VB编程规律程序,实现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活中不同的问题,使学生接触更多思维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工具,也是提高认知水平的途径,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收集与分析网络资源,实现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壁纸或铃声等,让学生感受个性化的功能设计,或让学生通过界面操作演示,感受越来越友好的操作界面,或让学生通过操作语音助手,感受当下正流行的虚拟現实技术与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或让学生围绕“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当作自己作业”“上网除了聊天没有别的用途”等观点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能意识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合理运用信息资源,逐步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4)优化评价方式。教师只根据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发展程度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也不利于学生责任感强化。为此,教师应促进教学评价体系优化,让学生在自评与他评中强化信息社会责任,使学生形成理性与正确的信息价值判断。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从社会案例入手,让学生通过不良社会信息行为引发舆论争议与法律制裁的分析,逐步端正自己运用信息的行为举止与思想。教师还应拓展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规范,让学生在受到信息安全威胁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时注重信息的合法性与准确性,坚决抵制不实信息的传播行为。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同感与增强信息意识,是确保学生学习成效与质量的重要前提,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功能与作用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应在教学中本着循序渐进等原则,加强学生计算思维与信息安全意识等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正确合法地利用信息资源,逐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27).

[2]于颖,于兴华.学科核心素养统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9(08).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