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学科思想的渗透褚朝顺

2021-04-22赵仁静

关键词:特征区域学科

赵仁静

摘要:地理教学应体现地理学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和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渗透人地关系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渗透系统论思想,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渗透实践性与前瞻性思想,对地理问题做出科学研判;渗透区域发展与区位论思想,综合探究区域地理特征;渗透学科融通思想,融合多种学科素养与价值判断;渗透地理哲学思想,强化人与自然的统一。

关键词:学科思想;育人价值;地理教学

地理学有自身的学科思想,其中,尤其要关注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系统论思想、实践性与前瞻性思想、区域发展与区位论思想、学科融通思想和地理哲学思想等。地理教学中,应注重这些学科思想的渗透,体现地理学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和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渗透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人地关系思想既是贯穿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又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本质就是研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在地理环境的背景下,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持续发展。因而,人地关系也成为地理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

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人与自然”这一核心,立足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基础,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人类的活动须遵循自然规律,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生态伦理道德。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人类在从事活动时应根据区域特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把握各区域间的联系,明确区域要素改变对相关区域的影响。

同时,教师还要联系当今中国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实际,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想关注发展中的中国的现状,从身边发掘地理教学资源,聚焦热点话题,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教学的现实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系统论思想的渗透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即地球的表层系统,有一定的范围与边界,更有在时间尺度中不断演化的过程,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不断演变构成的有机复杂的系统。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统一性特征。如“自然地理”的教学,要准确把握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各个圈层、各个系统的组成与特征,把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自然环境系统的特征;“人文地理”的教学,要明确人类各种活动都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的,并进一步综合分析地理环境的特征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改变以及两者之间不可割离的关系;“区域地理”的教学,则要把握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角度研究不同区域系统的关系,即“牵一发动全身”的相互影响,明确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甚至会影响全球。要让学生牢记地理环境与人类永远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其中的动态整体系统,切勿割裂各地理要素与区域。

三、实践性与前瞻性思想的渗透

“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地理的实践性价值。《未来地球: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则非常明确地表明,“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和预测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地理学家能够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学科领域优势做出基于人类持续发展的地理环境变化的预判,因而地理学科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前瞻性,特别是能够对当前全球环境变化(气候、海洋、资源、外太空、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等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与预测。地理学的使命是解决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其研究目标与方向不仅是解释过去、服务当下,破解贫穷、战争、资源、生态等人类发展困境,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剖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把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关注实践价值和动态演化。如,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与国土整治时(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高铁布局等),一定要把特定区域放在世界或中国的大背景中,从人口、环境、资源、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诸方面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又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家层面或者大区域层面分析“ 港珠澳大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杭州大湾区发展”“红旗河调水设想”等时政大事,鼓励学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全面、综合地分析区域的地理要素及人类活动对区域演变的影响,体会地理学科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贡献。

四、区域发展与区位论思想的渗透

区域是地理研究的重点,区域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区域发展与区位论思想对于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的重要意义。

探究区域地理特征,具体思路与程序为“确定区域空间范围—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归纳区域总体特征—运用分析结果进行区域利用评价、发展利用等”。如,可以据此思路分析长江流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黄土高原生态问题等的区域特征;探讨地区经济布局的差异和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着眼于已经形成的区位关系,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注重在时空耦合度上使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保持和谐、高效的发展;比较不同区域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相互关系,准确地掌握各区域的不同特点。教学“区域地理”中的区域差异,比较日本与英国、长江流域各段区域特征的异同等,也能体现区位论思想的渗透。

五、学科融通思想的渗透

地理学科是一门跨“科学”和“人文与社会”两个学习领域,融自然、人文、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和原理都涉及文學、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历史学、信息技术学等学科。地理学注重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与人文发展过程的耦合研究,突出以人的需求为驱动的地理过程综合研究。这决定了教师要融合多种学科的素养与价值判断,整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融通思想。

教师要发挥地理学科的学科融通优势,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特别是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与精神追求。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北冰洋科学考察、减灾防灾、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建设等相关成果,都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雄安新区的建设,凸显自然、人文、技术一体的思想。地理教学应当充分挖掘地理学丰富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彰显科学精神、人文情怀、时代风貌。

六、地理哲学思想的渗透

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可持续发展论”等,都是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地理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教学要体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类的精神追求与哲学智慧的结合,强化人与自然高层次的和谐统一。

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不可违背规律,但人类可以发挥智慧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求得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如,可以利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把握区域特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地理环境要素很多都是可用的资源,制订符合区域特征的地理环境整治方案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规划,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哲学思想。北美五大湖区的发展便体现出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哲学思想。同样,高温、干燥是资源还是灾害,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与江苏兴化的垛田农业生产如何化害为利、造福人类,如何化解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矛盾等,都体现了地理哲学思想。

地理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地理学深刻的哲学思想,赋予学生一双发现地理哲学之美的慧眼,培养学生以哲学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地理事象、以哲学的思维分析各种地理事象与人类的关系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把握人地关系的本质,提升人类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禇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師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禇丽娟.中学生地理方法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 梁万库.培养中学生地理观点的途径与方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 陈启洪.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J].地理教学,2003 (12).

[6] 傅伯杰,冷疏影,宋长青.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J].地理科学,2015(8).

[7] 傅伯杰.地理学:从科学到决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5).

[8] 邵俊峰.区域地理内容的命题特点及实例分析[J].地理教学,2006 (2).

[9] 刘国谱.区域的地理基本特征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06 (9).

[10] 宋长青,冷疏影.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6).

猜你喜欢

特征区域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抓特征解方程组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区域发展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