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儋州市建设海南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
2021-04-22陈文晖刘传岩
陈文晖 刘传岩
一、儋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稳步推进海南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并提出了新时代海南经济特区“三区一中心”的四大战略定位,分别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①夏旭田,刘洋.海南自贸区总体方案出炉[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8,483(11).。自此,海南经济特区被赋予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同时也为海南岛的国际化和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打造了新的重要载体②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今日海南,2018,No.237(04).。
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儋州、琼海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拓宽东西两翼发展空间”。儋州市作为海南西部重要战略节点,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推进儋州市建设海南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是新时代海南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能够有力推动海南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完善该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在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框架下,补齐以儋州市为代表的海南西部城市的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的短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西部地区的供给侧改革,提升儋州市在海南西部和全省的战略格局和地位。
二、儋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基础
1.区位交通优势日趋明显
儋州是海南西北部的一座城市,西北部濒临北部湾,西南部紧邻昌江,东部与临高和澄迈接壤,南至东南一带与琼中和白沙接壤。儋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良好,对越边贸口岸白马井港就位于市内,洋浦大桥、粤海铁路儋州站出口路、中兴大道西延线、迎宾大道、滨海大道等基础设施也应运而生。在高速公路方面有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和粤海铁路西环线贯穿儋州市内。伴随西环高铁投入运营,万洋高速儋州段和儋州机场等项目也在稳步的推进之中,儋州有望成为海南西部的交通枢纽中心③海南省儋州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http://xxgk.hainan.gov.cn/dzxxgk/dcz/201702/t20170214_2231485.htm.2017.01.09.。
图1 儋州市区位示意图
2.资源复合优势突出
儋州市陆地面积3398平方公里,有307公里的海岸线,14930多公顷的可开发海滩涂,白马井港等5个渔港,具备了发展渔业和海水养殖业的潜力。目前已探明的可供开采的有花岗岩、石英砂、油页岩等10多种矿藏。70宗水库的容量也超过了35亿立方米,全国十大水库之一的松涛水库也位于境内。儋州市耕地面积和橡胶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儋州粽子、儋州红鱼、儋州蜜柚等品牌地理标志商标相继获批。儋州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获得了“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称号。30多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其中的代表有东坡书院、海南热带植物园、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儋州千年古盐田、兰洋温泉等④儋州市人民政府.http://www.danzhou.gov.cn/dzgov/zjdz/201712/t20171221_2506548.html.。
3.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儋州市的各项经济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也在不断攀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32.95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357.64亿元,在儋州地区(包括儋州市和洋浦616.84亿元)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由2010年的45.15%上升到2019年的57.80%,九年上升了12.56个百分点;在海南西部地区(包括儋州、洋浦、昌江、临高、东方)所占比重有所上升,由2010年的26.78%上升到2019年的31.60%。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7.6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7.5:10.6:51.9,现在服务业体系主要以旅游业为主。2019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27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4亿元,分别增长9.1%和12.4%。服务业的增速明显快于第一、二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达到了58.35亿元,占比达到55.8%,具有巨大潜力。农业“接二连三”工作迈上新台阶,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和现代农业种养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的市县。
图2 2010-2019年儋州市GDP在儋州地区占比情况
图3 2010-2019年儋州市GDP及其在海南西部地区占比情况
表1 2019年儋州市和周边县(市)社会、经济指标比较
4.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改善
在“路网”的建设上,重点建设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在“水网”建设上,加快实施滨海新区的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和那大城区污水厂改扩建工程,改造那大城区的供水管网。在“电网”的建设上,改造优化电网主线路,全市16个镇和11个农场(居)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在“气网”建设上,做到了儋州市所有的新建小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在“光网”建设上,4G网络信号和光纤宽带在全市小区以及行政村做到了全覆盖。此外,有序开展城市大棚户区的改造和更新,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加大对生态水系、生态环境、生态廊道的治理和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存在问题
1.区域经济首位度不高
儋州市经济总量不大,2010-2019年儋州市GDP在海南西部地区(包括儋州、洋浦、昌江、临高、东方)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占比总体还是偏低,只有不到32%。从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来看,儋州市尚无法匹配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在国家颁布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所涉及的15个城市中,2019年儋州地区GDP排名第11位,低于北部湾城市群中广东、广西所有城市,竞争性不足。
2.经济结构转型任重道远
儋州市产业结构层次总体偏低,面临做大经济总量与促进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2018年,儋州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比重为48.61%,低于全省8.02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也不合理,其中传统服务业占比高,达到60%左右,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产业集聚集群集成程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高水平、高附加值的产品稀缺,创新力、竞争力不足。同时,儋州面临着空间资源环境的约束,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要素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3.城市功能配套有待完善
儋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功能配套不完善,承载能力不强,市政道路、地下管网、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市核心区的地位和作用不突出,辐射带动力较弱,与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目标还有差距;城市建设管理相对粗放,教育、医疗、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院校和高层次科研机构少。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约占全市2/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小城镇、大农村”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4.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高
儋州市一直较为重视开放合作,但平台和载体不足,窗口作用不强,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的程度不高,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发展不够,与洋浦的经济互动和相互支撑不足,对海南西部地区各市、县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海南西部地区各市、县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诉求和目标、任务的协调难度大,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现象依然存在。
三、推进儋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有效路径
(一)打造中心城市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大力引进并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推动企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形成水陆空联运形式,构建国际物流运输体系。⑤王健.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06,20(11).二是以业态创新、功能创新、产业集聚等多种手段,打造一批“专、特、精”的特色街区和商圈,将市场推向专业化和高档化的道路,在商贸圈中引入文创产业和高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三是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和保障能力,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四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促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集成创新,助力跨境电商的成长,将儋州市打造成面向北部湾、辐射东盟的电商服务中心⑥李露.泛北部湾海洋经济合作的路径与策略研究[D].2015.。
2.深度发展全域旅游
一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巩固提升生态观光游、自驾车游等传统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商务会展、养生养老、医疗保健、科考探险、研学旅行、户外运动等专项旅游产品,打响“千年古郡·魅力儋州”旅游品牌。二是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高铁、水运码头等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通达能力,营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三是发展线上旅游,打造智慧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推广网络支付、电子门票等新技术,打造多角度旅游营销平台,促进儋州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高效对接。
3.优化升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一是做精特色经济作物,稳定发展菠萝、芒果等传统水果产业,扩大金钻凤梨、黄皮、蜜柚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壮大山地牧业,鼓励特色家禽、草食牲畜和特种养殖,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生态化;大力发展海洋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二是做精做优热带花卉苗木产业,建设集生产、交易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热带花卉产业中心。三是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构建集现代化、创意性、智慧型农业,以及电商销售和民俗观光于一体的综合业态,促进农村生态、景观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⑦孙俊萍.我国热带水果区域布局和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3).。
4.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充分发挥面向东盟和沿海优势,坚持陆海统筹,坚持项目高准入门槛,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扩大与北部湾城市群以及东盟国家和地区在海洋综合开发领域的合作,打造生态湾区工业集群。二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载体,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创新研发平台,探索开展专利保险和专利权投资入股试点,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链条,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
(二)提升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1.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是提升到周边市县通达能力。构建那大至周边市县的40分钟生活圈、1小时交通圈的路网建设。立足西环高铁、粤海铁路、环岛高速公路,积极谋划海口至那大高速公路等线路,提升与海口互联互通水平。二是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积极推动高铁入城、高速入市,重点推进城区间重要联络线以及那大城区、滨海新区重要对外联络线建设,强化市内快速路网与高速公路之间的联接。三是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运输组织模式创新,重视电子口岸建设,提升船舶的管理、代理和水路客货运代理的服务水平。
2.构建高速安全的信息网络
一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推进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建设,增强信息汇集支撑能力,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升西部信息辐射中心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二是要大力发展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推进城市的运行、管理和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相融合的方向转变。
(三)完善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1.建设海南西部教育中心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西部中学等重点学校办学水平和对海南西部地区的影响力。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与儋州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支持境外高水平大学在儋州设立分校。吸引更多境内外重点中小学来儋州建校,支持创办国际学校和涉外人员子女专门学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
二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设行业类职业教育集团和重点示范职业学校,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开拓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推行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发人才。
2.建设海南西部医疗中心
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通过组建跨区域的医疗集团、医院托管和对口支援等方式,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倾斜。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探索多模式多层次合作办医⑧耿虹.如何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探讨[J].时代经贸,2010(11).。三是积极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加快公立性质的养老机构改革,通过公建民营等模式来提供养老服务。四是建立健全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海南西部地区病历跨地区、跨机构互通共享。
3.建设海南西部文体中心
一是提升文化体育综合服务能力。立足儋州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加快中国民间艺术博览园项目谋划建设和儋州古盐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预备名录工作。二是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和布局拓展公共文化资源覆盖范围,扎实推进行政村(社区)文体活动室建设项目,推动城市优质的文化资源向基层组织流动,基本建成“城区十五分钟、农村三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4.建设海南西部消费中心
一是拓展消费发展空间。依托儋州商贸物流中心项目、海花岛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实施,吸引全球高端消费品牌入驻,鼓励设立品牌代理总部或地区总部。积极支持游艇租赁业务发展,探索在适宜的景点景区、特色城镇开展热气球、直升机、水上飞机等通航观光体验和滑翔、跳伞等航空运动,构建一个休闲体育消费市场。
二是创建一流消费环境。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重要旅游城镇和休闲度假区的商业配套水平,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打造“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跨境电商贸易中心,更好的向国内外旅客提供安全舒心快捷诚信的旅游服务。⑨于保霞,刘政.借鉴国际经验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J].市场论坛,2020,(10).
5.建设海南西部服务中心
一是深化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培育连接政府和市场的国际化中介机构与社会服务组织,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推进儋州洋浦港城融合发展建设,积极推进研发设计、仓储快递运输、金融科技、航运交易、供应链等现代产业集聚发展,延伸“儋州服务”综合能级和辐射半径。
二是推动政府服务全面升级。创新政府管理施政方式,优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单位审批环节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全面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告知承诺、邮政或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力营造北部湾城市群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构筑中心城市开放发展新格局
1.深度融入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港)建设
一是率先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模式。探索设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工作服务制度,推动数据协同、简化和标准化,大幅压缩口岸通关时间。强化出入境安全措施,探索扩大免签条件。探索完善金融创新、财政税务等方面的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
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外资项目库,以招大引强选优为方向。鼓励外资设立各类功能性、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及分支机构,培育总部经济。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商贸、旅游等领域。逐步扩大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开放。
三是培育外贸竞争优势。在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基础上,增加农产品的出口,拓展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领域的国际合作,面向中南半岛、拉美、非洲等重点地区,提供粮食和热带、亚热带特色作物种植技术的孵化、推广和培训等服务,推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技术培训,探索中外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联合教学模式。
2.协同洋浦共建海南西部区域发展引擎
一是探索与洋浦“港城融合”“产城融合”的创新模式。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将儋州的公共服务、发展腹地优势和洋浦的港口、大工业优势有效整合,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推动其跨区域流动,共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深化儋州与洋浦在旅游、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务实合作。
二是整合儋州和洋浦港口和岸线资源,积极推进滨海新区与洋浦经济开发区融合建设,大力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水铁、水公、公铁等多式联运,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物流服务能力,主动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共同打造制度优、成本低、时效强的区域性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
3.推动海南西部地区一体化发展
统筹整合海南西部各类发展平台,合理新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人才、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探索建设金融、信息等服务平台一体化和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建立海南西部地区产业链引资合作模式,创新产业合作发展机制,例如联合招商、利税共享。加快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区域性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促进西部各市、县功能互补,优化产业分布,保持地区特色。
4.升级与北部湾城市群合作
深入落实《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协同洋浦不断深化与北部湾其他的城市合作,深化产业链分工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通过联合出资、项目合作、资源互补、技术支持、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多种方式,实现城市间优势互补、协作配套、个性化发展。强化多领域合作,在环保、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沟通,推动环北部湾城市在民生方面的互认共通和无障碍转移,构建共享优质生活圈。
5.深化与东盟国家战略合作
一是夯实重大合作项目支撑。以恒大海花岛旅游综合体项目为依托,推动海花岛国际邮轮停靠港、南海后勤保障基地、国际会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发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旅游线路;协同洋浦推进与东盟国家重要口岸互联互通,深化物流、大宗农产品交易等重点领域合作,探索建设双向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和海外物流基地。
二是加强国际性的人文交流。全面加强文化、医疗、人才等的交流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办学,共建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建立“一带一路”语言、培训交流中心,将儋州的文化名片和观光资源推向东盟国家和地区。
(五)夯实中心城市制度创新保障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国际投资标准和贸易规则下建立行政管理制度,推动容缺审批改革,完善激励约束以及容错纠错机制。二是优化良好国际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以及省优化营商环境40条措施。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推广电子化流程办理和执照的应用。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建立针对企业的快速响应和服务评价机制,让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
2.创新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一是加强产业统筹协调。推动海南西部地区共同编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产业布局规划,共同研究制定产业准入标准。鼓励优质中小学和三级医院走进来,支持集团化办学办医,加强科技合作协同创新,推进科研设施、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二是推进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打破垄断,杜绝地域分割,清除行业壁垒,建立西部地区多层次合作协商机制。进一步强化监管和质量、资质的互认。完善征信机制建设,做到区域内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针对一些自然垄断行业如燃气电力、非基本公共服务等,探索发行专项债券,研究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海南西部地区发展基金,着眼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加有效投资,提振经济,开发新的增长极。二是有序发展投融资主体。适当放开金融管制,允许有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允许设立小额贷款机构、村镇银行等。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社试点工程。三是活跃投融资市场。建立政府引导性产业基金,鼓励成长中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和各省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并进行融资和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