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小楷技法(二十三)
2021-04-22刘小晴
□ 刘小晴
第二章 小楷的结构
结构,古称结字,又谓间架结构,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搭配方式。结构不能脱离文字自身内部构成的规律,且受匀称、和谐、协调、重心等因素制约。特别是楷书,体势端庄,笔画的长短、缩伸、开合、大小、疏密、肥瘦、阔窄、高低虽无一定形态,却有一定尺度。
研究楷书结构,必须以用笔为基础,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即将基本点画中的侧、勒、努、、策、掠、啄、磔组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气脉贯通、神情融洽的空间单位,进而构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形体。王虚舟《论书剩语》中说:“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以为人。”可见,楷书的结构美犹如一个人的形体美,每个字中点画位置安排得是否妥帖恰当,犹如一个人的五官肢体是否匀称协调。
研究楷书结构,须懂得对比统一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则。楷书的形式美主要通过欹正、疏密、参差、宾主、虚实,以及用笔的向背、俯仰、曲直、肥瘦、方圆、藏露等有机协调地组成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必须在笔势的管束下进行组合,且合乎自然。要达到这种境界,唯一的办法是多临多写。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录取,此最关要。”小楷的结构,既有其共性的普遍规律,亦具个性的特殊规律,不同笔法可产生不同笔形,不同笔形又可产生不同风格。但不论何种风格,在点画位置的搭配上都有自身规律。下面,我们来谈谈小楷结字的基本方法。
图1 《汲黯传》(局部)元·赵孟曌
(一)欹正
小楷的结体,大致可分为平结和斜结两大类型。平结法横平竖直,体势端严平和,因从汉隶变化而来,字多古朴;斜结法斜横紧结,体势奇宕险绝,因从北碑取法所得,富有姿态。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小楷属平结一路,王献之、欧阳询、赵孟小楷属斜结一路。
初学小楷,当以平正为尚。所谓平正,指法度严谨、体势端正之书,其特点是重心平稳,体势匀称协调,富有理性的节制。唐人写经、赵孟《汲黯传》、文征明小楷等,一画有一画之步伐,一字有一字之部位,结字匀称,规矩法度森严,都是我们学习的范本。
平正是就其体势而言,横平竖直也是指其势。如横画如梯架,竖画如栅栏,平直而无曲致,板滞而不萧散,势必会破坏字的形态美。傅山《霜红龛集》说:“写字之妙亦不过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只是古法。”可见,要做到平正二字,并非易事。唐人楷法虽风格迥异,但无不以平正为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平正即以法胜之书,是初学书法的基础,学习者只有以此为基,才能追求姿态变化。
书写小楷,一味地追求平正,往往容易为法所缚,法度太严反而毫无趣味可言。清代馆阁体用笔缺少意趣,结字缺少姿态,给人以沉闷板滞之感,没有风流蕴藉、潇洒自如的态度。正由于它被法度所束缚,被规矩所桎梏,才形成了千字雷同、千人一面的局面,字里行间看不出作者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馆阁体小楷的遗憾之处。因此,要写好小楷,必须在平正的基础上追求险绝姿态。所谓险绝,是就其姿韵而言。小楷结构贵于平正之中寓险绝之姿,字形虽奇,但险不至崩,危不至失,能于险绝中保持重心平稳。这需在平正基础上,通过局部点画与偏旁部首在角度和位置上的微小变化而产生。如图2,“群”字的羊部微微向右侧挪移、“婢”字的一竖几乎偏于右侧、“爱”字的下停亦稍向右挪、“积”字的右停微向左倾靠,从而产生险绝姿态。这种挪动位置和改变角度的变形绝不是大幅度的,且以不破坏字形姿态美为前提。
图2
字要写得险,当具一定胆识。有人写小楷一生严谨,循规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此谓无胆;有人理法尚未谙熟便一味好奇,竞尚怪异,意欲炫惑于天下,此谓无识。故凡有胆有识者,必能脚踏实地,先求平正,一笔一画,平平稳稳,使其结构笔笔从规矩中出,字字由法度中来,迨至纯熟之极,深谨之至,而能奇宕潇洒,不主故常,时出新致。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试观魏晋小楷《十三行帖》,平正之中寓险绝之姿,《乐毅论》萧散之中含简静之态,无一丝一毫之习气,变化无穷,耐人寻味。
可知书写小楷,不难于平正,而难于平正中有险绝之姿;不难于匀齐,而难于匀齐中有跌宕之态;不难于端庄,而难于端庄中含流动之势;不难于严谨,而难于严谨中有自然之意;不难于刚挺,而难于刚挺中杂婀娜之柔;不难于妍媚,而难于妍媚中有古淡之质。傅山《霜红龛集》中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巧生,归于大巧若拙而已。”此语足为吾辈之诫,如一入门便欲邀奇,强求变化,必致学道入魔,此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