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发展定位综合评价分析
2021-04-22司俊鸿赵书奇陈月霞
司俊鸿,赵书奇,陈月霞,李 昂
(华北科技学院 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0 引言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人类社会已经由单一灾害的低风险时代跨入了“全灾种大应急”新时代[1,2]。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全国范围内应急与安全相关技术性人才缺口约为43万[3-6],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速度不能应对日益增加的突发事件。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2018年国家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成立了应急管理部。针对应急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国家“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号召下,教育部首次审批了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082902T),属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目前全国共有23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
在安全与应急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方面,张小良[7]等分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联系与区别,总结安全工程与应急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得出了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许肃睿[8]等总结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和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发展现状,构建了以培养方案改革为建设动力、课程体系优化为建设重点和师资“三专一体”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设新模式。佟瑞鹏[9]等对比分析了中美高校应急管理学科教育存在的差异,提出了构建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框架、需求为指引、问题为侧重点、相关专业为依托的持续改进型人才培养模式。司俊鸿[10]等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策略,构建了应急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因素体系。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需要进一步厘清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定位等内容。本文通过构建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发展定位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重点研究方向的定量评价模型,解决新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发展问题,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其他高校应急类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定位提供借鉴。
1 专业发展定位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从学校自身发展特色、学校生源质量、学生过程管控和学生出口就业4个方面,提出了影响高校安全与应急相关专业发展定位的主要因素,并细分了11个二级指标,形成专业发展定位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发展定位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富有安全意识、应急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4类突发事件的具体内容,结合专业发展定位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重点研究方向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其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专业发展定位定量评价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模型分为目标层O、准则层M、子准则层N和方案层P,目标层O即为专业发展定位;准则层M和子准则层N为专业发展定位影响因素;方案层P选取几类突发事件的应对类型,分别为自然灾害P1、安全生产事故P2、公共卫生事件P3、社会安全事件P4。
2 专业发展定位定量评价模型构建
2.1 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专业发展定位影响因素指标赋权。为避免多个因素之间相互比较的困难,采用综合打分法[11]对各指标的重要度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打分原则见表1所示。
表1 综合打分法原则
构建出判断矩阵A,
(1)
式中,a为因素1与因素2之间的标度;n为因素指标数量。
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1) 对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判断矩阵B。
(2) 将矩阵B中的各个元素分别按行相加,得到向量c。
(3) 对向量c=(c1,c2,…,cn)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w。
(2)
式中,b为矩阵B的元素。
(4) 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A·w=λmax·w
(3)
(5) 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
(4)
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5)
式中,RI为随机指标,由表2确定。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表2 RI取值表
2.2 专业发展定位定量评价
确定评价因素集,根据指标体系图2,确定准则层M的评价因素集为{A, B, C, D};子准则层N的评价因素集为{A1, A2, …, D2};方案层P的评价因素集{ P1, P2, P3, P4}。
建立评语集V,将V划分为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和很小5个等级,用V= {v1,v2,v3,v4,v5}表示,记V= (5, 4, 3, 2, 1)。
分别构造模糊关系矩阵RN和RM,表示下层因素上层因素的隶属度[12],
(6)
式中,rij为第i个因素专家评分等级为j的统计值与专家总人数的比值。
确定权重,包括子准则层N对准则层M的权重wM,方案层P对子准则层N的权重wN,由层次分析法求出。
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4个层次分层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方案层P对子准则层N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N及子准则层N对准则层M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M,
B=w·R
(7)
由各子准则BN构成准则层要素的模糊关系矩阵RM,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与各准则层因素的评价结果P。
P=B·VT
(8)
3 应用实例
3.1 实例概况
华北科技学院位于京津冀核心圈燕郊国家开发区,距离北京市副中心10 km,学校隶属于应急管理部,拥有安全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河北省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教学条件,在校学生约两万人,专任教师千余名。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是学校转型升级,服务支撑应急管理事业的核心专业之一,于2020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在校人数132人。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发展定位影响因素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了O→M的判断矩阵:
M→N的判断矩阵:
N→P的判断矩阵:
对各矩阵分别求取权重值,计算得出各因素的权重、一致性比例CR见表4。由表3中的计算结果可知,所有判断矩阵的CR<0.1,因此,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
表3 因素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续表
根据各层因素的权重值,计算方案层的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wP=∑wO·wM·wN
(9)
得出wP=(0.2767, 0.3058, 0.1655, 0.2520),按照权重由大到小排序结果为wP2>wP1>wP4>wP3。
3.3 专业发展定位模糊评价
采用专家打分法,计算子准则层N各指标的隶属度,构建子准则层因素与各方案的模糊评价矩阵,其中,学校特色A子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
生源质量B子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
过程管控C子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
出口就业D子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
根据式(7)计算出子准则层N中各元素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构建出子准则层N对准则层M中各元素的模糊关系矩阵,
学校特色A的模糊关系矩阵:
生源质量B的模糊关系矩阵:
过程管控C的模糊关系矩阵:
出口就业D的模糊关系矩阵:
根据式(8)计算得出准则层中各元素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A=(0.4311, 0.3623, 0.1960, 0.0019, 0),BB=(0.0356, 0.0633, 0.2717, 0.3765, 0.2549),BC=(0.2058, 0.3315, 0.3785, 0.0856, 0.0234),BD=(0.3836, 0.3524, 0.2022, 0.0618, 0),PA=4.196,PB=2.555,PC=3.685,PD=4.058。
3.4 定量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自身发展特色A、学校生源质量B、学生过程管控C和学生出口D就业4个因素的评价值分别为PA=4.196,PB=2.555,PC=3.685,PD=4.058,因此,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对于专业的定位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学生出口就业、学生过程管控和学校生源质量。
经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分别得出方案层4个因素对决策目标的量化权重为:wP1=0.2767,wP2=0.3058,wP3=0.1655,wP4=0.2520,及按照权重由大到小对其排序为wP2>wP1>wP4>wP3。通过专家打分结果可知,针对四类突发事件,华北科技学院开设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顺序为重点研究安全生产事故方向,其次为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因此,该校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发展定位应更偏向于安全生产事故方向。
4 结论
(1) 分析了高校安全与应急类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定位等存在的问题,从学校自身特色、学校生源质量、学生过程管控和学生出口就业4个方面建立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发展定位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2) 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重点研究方向的专业发展定位影响因素定量评价模型,量化了各因素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发展定位选择的影响。
(3) 将专业发展定位影响因素定量评价模型应用于华北科技学院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结果表明,学校自身发展特色对于专业发展定位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学生出口就业、学生过程管控和学生生源质量;针对4类突发事件,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应重点研究安全生产事故方向,其次为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