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4-21李晓媛
李晓媛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五官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1]。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在这双重背景下,给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工作带来更大挑战。过去该院耳鼻咽喉科在护理管理中仅应用常规管理,但在新形势下,常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3]。基于此,有必要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更加科学先进且与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模式。而经大量临床实践经验显示,目标管理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该院于2018年起开始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此前仅应用常规管理,该文为探讨分析目标管理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耳鼻咽喉科科室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用目标管理前后1年间的各578例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耳鼻咽喉科科室3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目标管理前1年间(2017年1—12月)的578例患者护理情况作为常规组、应用目标管理后1年间(2018年1—12月)的578例患者护理情况作为目标组。35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47岁,平均(28.02±3.14)岁;大专24名(占比68.57%)、本科11名(占比31.43%);护士6名(占比17.14%)、护师20名(占比57.14%)、主管护师8名(占比22.86%)、副主任护师1名(占比2.86%)。
1.2 方法
目标管理:①制订科室目标:基于医院的总体护理工作发展管理目标,结合耳鼻咽喉科的实际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对科室的护理工作内容、需求、流程、风险、资源配置、现存缺陷、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参考近年来的科室护理工作反馈情况,制订出明确、具体、科学、合理、可行的护理管理目标,该目标即是科室的长远护理管理工作计划,需要由护士长带头、组织全科护士围绕该目标开展充分的讨论,确保科室上下均深刻了解该目标;②制订个人目标:基于科室总体护理管理目标,结合个人具体岗位的职责和护理工作要求,对护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制订出以时间、层级等为划分标准的次级护理管理目标,如以时间为划分标准制订出年护理管理目标、季护理管理目标、月护理管理目标等,以层级为划分标准制订出“获取年度最佳护理团队荣誉称号”目标、“组织完成专项学术讲座”目标等;③建立目标激励制度:以护理管理目标为基础建立目标激励制度,在固定阶段、时期内组织专项小组对护士、护理团队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分析及统计,借助量化指标来评价大家的工作业绩,并将业绩与护士、护理团队的奖励相挂钩,奖励既要包括精神奖励也要包括物质奖励,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起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护士主动制订和实现个人目标[4-8]。
常规管理: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流程开展护理工作,科室定期做绩效考核和工作总结。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对两组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
目标组健康教育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危重护理评分、环境护理评分均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危重护理 环境护理目标组(n=35)常规组(n=35)t值P值85.95±3.79 72.11±4.12 8.352<0.05 88.30±4.58 71.04±3.15 14.447<0.05 89.13±5.12 71.62±3.80 10.282<0.05 87.95±4.62 72.11±3.37 10.018<0.05 88.23±5.52 71.63±3.72 11.589<0.05 86.35±4.66 71.78±3.99 16.047<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目标组共有55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患者满意度为95.67%;常规组共有46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患者满意度为79.9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目标组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耳、鼻、咽喉均是人的重要功能性器官,均位于面部,相隔较近,且其相关疾病均有较大可能影响到大脑,因此医院多将耳、鼻、咽喉三者归为一科,即耳鼻咽喉科[9-10]。在临床上,耳、鼻、咽喉疾病均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科室每日接收的患者人数较多,且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充分开展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工作,以保证治疗成功,促进患者预后[11-12]。
护理是治疗的辅助性工作,但其重要性不亚于治疗。耳鼻咽喉科的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专业性的要求较高:①护理人员应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如混合性耳聋、腺样体肥大、鼾症、急性会厌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护理要点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健康教育;②护理人员应掌握耳鼻咽喉科的基础护理操作,包括激光治疗、压力泵治疗、雾化吸入、鼻饲护理、吸痰、吸氧、气管切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便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③护理人员应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医疗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微波治疗仪、心电监护仪等,尤其是心电监护仪,其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理、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④护理人员应熟悉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手术,如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扁桃体切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并了解术前准备、检查以及术后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为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良好的护理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重点任务。为更好地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除引进新兴护理干预模式外,也要加强对护理管理的创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服务态度,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这也有利于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矛盾、护患矛盾。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革新护理管理模式势在必行[13]。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是在一项工作开展前,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工作过程中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各项活动,并以目标完成程度为依据,来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价。近年来,目标管理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目标管理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护理管理模式,其是基于医院、科室、个人的各方面需求来制订相应的护理管理目标,并将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奖励依据[14-16]。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有利于避免护理管理的盲目性,使护理管理中“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从而可以提升护理管理中效果。在目标管理的具体实践中,首先要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室目标,再基于科室总体护理管理目标并结合个人具体岗位的职责和护理工作要求制定出次级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目标激励制度,对护士、护理团队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并将业绩与奖励相挂钩[17]。目标管理无论是在护理管理工作理念、方式还是手段等方面,都比常规管理更加科学[18]。而且,目标管理与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工作相适应。
对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目标组健康教育评分(85.95±3.79)分、基础护理评分(88.30±4.58)分、护理文书评分(89.13±5.12)分、护理安全评分(87.95±4.62)分、危重护理评分(88.23±5.52)分、环境护理评分(86.35±4.66)分均高于常规组健康教育评分(72.11±4.12)分、基础护理评分(71.04±3.15)分、护理文书评分(71.62±3.80)分、护理安全评分(72.11±3.37)分、危重护理评分(71.63±3.72)分、环境护理评分(71.78±3.99)分(P<0.05)。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能够取得更高的护理质量。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目标组(95.67%)明显比常规组(79.93%)高(P<0.05)。耳鼻咽喉科患者普遍对目标管理的护理满意度更高。
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的时:①应制订科学、可行的科室目标,为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引导、方向,有利于实现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化;②制订个人目标,对护理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有利于保障护理管理目标的逐步实现;③建立激励制度,可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目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全员参与,有利于确保护理管理目标的切实落实。
综上所述,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患者更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