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2021-04-21冯天保王晓慧
俞 茜,冯天保,王晓慧,张 瑜,高 慧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等特点,短时间内可导致大量脑组织软化或坏死,累及神经功能,引起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偏瘫等问题,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1-2]。相关研究提示[3],急性脑梗死早期诊疗工作的开展,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手段,具有安全、准确率高等优势,目前已在临床上获得广泛推广[4]。但基于常规MRI平扫而言,难以及时发现早期微出血病灶,易导致患者错失黄金治疗时间。磁敏感加权成像(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近年来临床生长新研发出的MRI对比增强成像技术,其在显示脑内出血与小静脉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5-6]。为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疗中常规MRI平扫及SWI的运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到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7]内相关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①满足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②家属了解、知情研究内容,同意患者加入研究。排除标准:①具有MRI检测禁忌证;②生命体征紊乱者;③伴有存在影响MRI检测结果的相关疾病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43~78岁,平均(59.87±3.58)岁;病程2~12 h,平均(5.42±1.56)h。观察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43~79岁,平均(59.94±3.62)岁;病程3~12 h,平均(5.43±1.5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MRI平扫:选用本院MRI扫描仪(生产厂家:辽宁开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型号:SupernovaC8),协助患者摆放仰卧位,实施头部常规MRI平扫,以最小信号投影重建获取图像。
1.2.2 观察组:在实施常规MRI平扫基础上,开展SWI扫描:选用高分辨率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反转角设为10°,TE:34 ms,TR:24 ms,层间距:3 mm,层厚:1 mm,矩阵:256×177,FOV:(180×230)mm2。借助计算相应值,获取SWI图。
两组实施MRI检查后,均予以溶栓或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等对症治疗措施;若检查发现存在脑微出血,给予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国药准字J20171021),阿托伐他汀(每日20 mg,国药准字H20093819)。对未出现脑微出血患者,予以氢氯吡格雷(每日75 mg,国药准字H20000542 ),阿托伐他(每日40 mg,国药准字H2019304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微出血部位检出符合状况、出血检出面积、图像清晰度及患者预后状况。MRI影像学清晰度评分标准:扫描图像范围、位置正确,无患者呼吸、活动造成的伪影,床位、窗宽正确,可清晰、完全显示脑部组织解剖结构与形态,对比度、密度均较佳,无刮痕、污染、体外异物为3分;不满足上述其中的一项,但不影响临床诊断为2分,不符合上述描述中的2项,但不影响临床诊断结果为1分,图像无诊断意义或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为0分。治疗2周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HISS)[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9],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HISS总分42分,分值愈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愈严重。ADL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理想。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微出血部位检出符合率比较 两组丘脑微出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小脑、基底核出血检出符合率及微出血检出总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微出血部位检出符合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出血检出面积及图像清晰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检出面积较大,图像质量清晰度评分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检出面积及图像清晰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出血性预后比较 对照组NHISS、ADL评分分别为(15.47±2.54)、(59.34±8.79)分;观察组NHISS、ADL评分分别为(14.32±2.63)、(62.51±8.49)分;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4、2.461,P=0.002、0.007)。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率,具有高病死率及致残率[10]。相关数据统计[11],国内每年新发急性脑梗死约150~200万,年发病率为(116~219)/10万,年病死率为(42~58)/10万。脑梗时,脑部血管闭塞或狭窄,脑局部供血急剧中断或减少,从而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提高脑组织坏死及软化风险,对患者语言、活动能力造成显著影响,最终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12]。除此之外,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还可出现出血性转化,即于脑梗死条件下,续发脑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脑微出血灶的出现与经有效医治后续发性出血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于急性脑梗死诊疗中,及时发现并处理微出血灶,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MRI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为临床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常规MRI平扫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也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辅助手段。由于MRI具有较高的空间组织分辨率,可准备辨别病灶与正常组织,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及范围内,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但对于早期微小病变,常规平扫MRI检出率不足,可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SWI是一种新型MRI技术,通过不同组织敏感差异性与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实施成像分析[13]。顺磁性物质于脑内沉积,可造成脑组织中磁性出现改变,因磁敏感差异会导致亚体素磁场欠均匀。故而,位于不同部位的质子自旋频率也有所不同,于回波时间充足条件下,自旋频率不同的质子之间生成相位差,如此一来,存在不同磁敏感性的组织于SWI对应图上可准确地被识别出来。SWI采用收集强度数据、相位数据方法,并在此条件下实施数据处理获取SWI图像。该种检查方式对顺磁性血液分解产物具有较强敏感性,在反映隐匿血管疾病、颅内微血管病灶,区分静脉与钙化、诊断颅脑外伤、脑淀粉样血管病变等疾病时,具有独特价值[14-1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小脑、基底核微出血检出符合率及微出血检出总符合率与对照组比,均显著较高。原因分析: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体内的顺磁性物质,导致病灶局部出现不均匀性,虽然此种差异性较小,但因SWI于血液成分检查中十分敏感,因此可及时探查到脑梗死患者微出血病灶,而常规MRI平扫则对此种不均匀欠敏感,故而难以对微出血灶检出率较低[16-17]。观察组出血检出面积与对照组比,明显较大。常规MRI平扫检测诊断脑微出血病灶、血管腔隙软化病灶的难度较高,而SWI技术则利用血液内血红蛋白和其他物质与铁代谢物形成的磁敏感效应,生成一种具有良好对比度的图像,并获取相位图像及磁矩图像,故而可在疾病早期发现局部微出血状况[18-19]。且SWI技术可实施三维图像收集,并开展高频率薄层重建,采用完全流速补偿梯度回波序列,按照不同组织间磁敏感的不同及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实施相应分析,所以,对静脉血管、血液内代谢物均具有良好敏感性,尤其是脱氧血红蛋白,能及时发现并检测出微小病灶,对出血位置及面积的确定更加准确[20-21]。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图像清晰度评分与对照组比显著较高。常规MRI平扫检测期间,借助探查到的动脉闭塞或狭窄以及脑沟中高信号影对脑梗死实施相应评估,但由于以上征象和血流速度间具有密切关系,易干扰疾病判断。SWI主要是依据急性脑梗死病情发作时责任动脉中血栓内诸多顺磁性脱氧血红蛋白诱发的局部磁场变化,利用周边空间行为变化,生成一种沿着面管行走的信号影,故而图像更清晰。观察组治疗后2周NHISS、ADL评分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均明显较低。出现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SWI可及时发现患者微出血病灶,促进临床工作的早期、有效开展,从而帮助患者获取最佳治疗时机,提升临床治疗效益,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SWI在一些磁化率差异较为显著的区域,其成像易受到显著,如:颅底的含气鼻窦及脊柱等位置,因组织间磁化率差异较大,故而造成局部较强的相位伪影。因此,后期在开展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疗效评估时,还应结合其他影响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特征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疗中常规MRI与SWI的运用,均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但后种技术的临床实践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