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单元教学,提升体育素养
2021-04-21杨强李霞
杨强 李霞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与推行,培养小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能力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为了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尝试以大单元的形式,尊重小学生的运动习惯,带领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强健体魄。下文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单元教学的实行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单元教学
前言:体育核心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体育学习与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具备完整的生存能力,为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就体育学科而言,小学生的运动意识薄弱,也不具备正确运动的意识和能力。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时,应当从根本出发,以单元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清晰地感知体育运动中的乐趣,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标,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这六个板块,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1]。身体素质是革命的本钱,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应当是以引导为主,而非强制要求学生运动。要在尊重学生身体发育和身体情况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养成运动习惯。体育核心素养中的多个方面,应当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体育技能;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体育意识后,才能够产生体育行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成长为一个拥有体育品质和体育个性的人。体育学科并不单纯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的平台,更应当是学生身心放松的课堂。教师在带领学生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渗透体育文化和体育基本常识,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充满兴趣,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不仅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成功,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让学生明白,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习,这也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使体育项目更加精细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体育项目已经不仅是考察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更是学生毕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小学阶段的体育项目有很多,并不单纯的跑和跳,而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小学体育测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的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四年级的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五、六年级的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选测项目台阶实验、50米×8往返跑、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2]。通过这些项目的考察,可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单元教学,可以使体育项目更加精细化,也能增加课堂模式的针对性。教师选择某一项目开展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运动目标,也使得课堂更加具有整体性。与此同时,教师若想充分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之余,也要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选择符合小学生兴趣和运动习惯的项目,跳绳、羽毛球、毽子、轮滑、健美操等,落实课堂拓展,为课堂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二)使体育课堂更加细致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体育课堂更是小学生运动的重要平台。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达,大多数小学生对于电子设备、网络世界比较沉迷,缺乏一定的运动意识。在小学校园中,我们不难发现,身体素质较差的小胖子越來越多,因为学生常年沉溺于网络世界,缺乏运动意识,也不具备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应当只停留于基础任务,而是应当通过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意识,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3]。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行大单元教学,可以使课堂环节更加丰富,更加细致化。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制定固定的任务要求,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其次,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以保证课堂的顺利开展。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体育的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比较快,但若没有正确的运动方式,难免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积极选择符合小学生身体发育规律的运动项目。以此开展单元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环节更加丰富,更具活力,这也是提高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
(三)使体育教学更加典型化
体育教学已经成为每一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人们已经意识到,身体健康对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在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程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运动的平台,更是可以将体育课堂变成学生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许多文化课程教师在课堂结束后,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下课时间来完成。殊不知,下课正是学生解放思维,放松身心的时间段,而教师对这一时间段进行强行占用,导致学生缺乏放松的时间,如此恶性循环,会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许多校园内都会将体育课堂作为使学生放松身心的主要途径,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放空大脑、解放思维、解放身体。众所周知,学习需要劳逸结合才能更高效,而体育课堂正是这一环节中的“逸”。学生在玩乐中感受体育知识,在快乐中运动学习,不仅可以保证学生解放身心,还能以此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当中实行单元教学,可以使体育课堂更加典型化。首先,教师要制定基础教学任务,其次,在任务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实现思维放松,在这样的课堂和环境下,学生自己更乐于参与,也会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
三、单元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实施路径
(一)精细设置课堂环节
课堂环节大多是由教师所设置的,而小学体育课堂中,实行单元教学,教师就要注重课堂环节的精细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结合小学生的生长规律,使课堂环节更加丰富、更加灵活。有许多教师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当中,大多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其实这种理念是正确的,但教师还要更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首先带领学生深入感受体育,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然后对学生体育技能方面加以训练,使小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教师在和学生完成基础教学后,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些拓展训练项目,以此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训练时,应当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跳跃能力。跳绳就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跳跃习惯的有效方式。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跳绳运动,学生可以自行训练,选择自己喜欢的跳绳方式。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跳绳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找到自身在运动时的不足。在跳绳结束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训练,教师先教授学生正确的腿部力量使用方法和跳跃方法。再这样的课堂形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还能学会正确的力量使用,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也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应当从学生为根本出发并落实体育技能教学,带领学生共同运动,共同进步。
(二)促进高效课堂落地
创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体育教师要逐渐重视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渗透。教师应当从根本出发,何为根本?课堂中的根本自然是学生。教师利用大单元教学,不仅可以保证课堂的高效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课堂中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就是小组合作,教师为学生设置课堂任务,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实现自身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并进行规律教学,落实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足球训练,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首先,将班级内的男生女生打乱顺序进行分组,在基础的动作教学后,就让学生进行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考虑教师所讲述的运球和踢球方法,并在小组合作间完成比赛。在比赛后,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学生在足球运动时,应当注重大脑与四肢的配合,并时刻注意不要用手碰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还能注重思维与肢体的结合,让学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实现思维拓展。在单元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課堂环节的趣味性,积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课堂的加持,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参与运动。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路径。
(三)体育项目分块教学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项目比较基础,也旨在于培养正确的运动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小学体育教师,若想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根据小学生之间存在的运动差异,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项目教学,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体育项目进行分块,将每一阶段的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有规律、进阶性地设置教学计划。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保证课程难度呈螺旋上升形式,由易至难,给予学生一定的接受过程,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也要循序渐进地渗透体育文化,带领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
以小学高段为例,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每个学生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身体差异,教师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得课堂适得其反,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时,教师就要依照学生不同的身体发育情况,开展单元教学,将学生依照身体素质进行划分,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首先,教师可以对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等基础的项目进行考察和训练,在保证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满足标准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些选测项目,这主要就是考虑到小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运动差异,教师的课堂也要尊重这种差异。针对于跑步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针对50米×8往返跑和50米跑进行强化训练。对于跳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可以着重训练台阶实验、立定跳远等。若有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极差,教师也不要放弃,而是利用仰卧起坐、握力、踢毽子等运动强度较小的运动形式,对学生加以训练,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论: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应当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小学生有意识、有思想、有主观地看待体育学科,也要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教师可以以单元教学为依据,将小学阶段的体育知识进行板块划分,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也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体育学科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才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小学生有强健的体魄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谢立满,张琳.巧用大单元体育教学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J].体育视野,2021(11):101-102.
[2]侯照新,杨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青少年体育,2021(05):75-76+130.
[3]张建华.核心素养下体育单元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1(03):25-26.
[4]曹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大单元设计[J].教育界,2020(38):73-74.
[5]陈超.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9(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