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环境下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21-04-20刘燕
刘燕
摘要: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教育现代化能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为了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国家提出了在校园里构建出新型的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当下智慧教室已经成为校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显著表现,很多地区校园已经意识到了当下校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开始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为教学活动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动空间,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室环境 个性化教学 实践与研究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慧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诉求,是当今智慧学习时代的必然选择。为了使得人们可以对智慧教室环境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话题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与了解,本文为大家系统化地阐述了智慧教室环境个性化教学模式。简述了过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智慧教室环境个性化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信息技术而产生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更加直观灵动,增进有效性学习,使教学评价更加及时、科学,从而迅速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智慧教室环境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一现状。校园文化逐渐告别了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校园文化改革带来了很多便利,智慧教室是把数字教室与传统教室相结合,充分利用起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环境教学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未来通过使用智慧教室实验平台,来感受网络化带给我们教育界的便捷。智慧教室平台可以给老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拉进教室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有效的技术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将会改变我们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大大满足学生和教师们的根本需求。
二、改革措施
(1)智慧教室的技术支持。对于智慧教室的构建是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持的,随着当下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计数等快速发展,也为智慧教室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支持。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动态化的跟踪分析,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反馈,进而有效的提升教育质量。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我们需要不断改善互联网网络质量,真正做到提高智慧平板的网速,通过开辟出一些新的网络快速流转渠道,给学生们提供更加迅速的网络。
(2)丰富智慧平板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平板学习软件的功能已经得到不断更新。智慧平板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词库。通过不断完善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强化系统功能,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智慧平板学习的行列之中。在新模式下,教师才能有效地借助智慧教室的资源库和教学工具功能进行备课、授课,才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学生才能在新型的智慧型教室体验中感受到來自于教师的关怀,享受到了网络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便捷与快乐。
(3)强化教师教学素质。智慧教室技术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平台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 挑战。在智慧教室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智慧课堂上的核心要素。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整合,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发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教学情境,融入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迪学生创造性思考,使得学生们可以明确认识到智慧教学课堂与一般课堂的本质区别,实现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
(4)通过智慧教室环境丰富课堂实践活动环节。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环境的优势,在学期初安排学生自由结组并按照小组安排座位,促成连贯、持久、深入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入的合作学习无论是在知识学习效果、自身能力开发还是人际关系交往上,给学生带来的收获都远胜于教师的集中讲授。因此,在能够提供合作学习条件的智慧教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积极促成深入、持久的小组合作,成为合作学习的促进者。给予学生各抒己见之机会,成为学生想法的聆听者。智慧教室环境为每位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每位学生都可以按操作按钮方便快捷地完成举手过程,被教师邀请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拾音麦克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利用学生端屏幕的书写功能以及互动显示屏辅助展示解释自己的思路。因此,教师不再是讲述知识的唯一主体,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进行课堂讲授,可以成为彼此的老师。这样资源共享,人人参与,可以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同时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智慧教室课堂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等优势,通过具体的声像演示和操作来丰富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能力及分析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蔚,李佩佩,李冰冰.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兼论智慧校园“智慧缺失”及建设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6(4):17-24.
[2]范海丽.开展个性化学习,建构智慧课堂[J].教书育人,2018(7):26.
[3]刘邦奇,孙曙辉.智慧校园的融合发展与技术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8(1):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