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幼儿的习惯培养

2021-04-20张喆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农村

张喆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过。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前幼儿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未来发展的基础。行为习惯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塑造个性的关键。国外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其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多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能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负责照料孩子日常起居的祖父母一辈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幼儿因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长期以往,这些孩子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不经常洗澡换衣服等);礼貌习惯欠缺(遇到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主动问候老师和小朋友、脏话粗话到处说、与幼儿有冲突时,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决);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缺少同情心和有爱心、与同伴协商、合作能力差)。幼儿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从小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发展大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在农村,一些父母存在着教育能力的贫乏,轻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加之社会种种不良现象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心灵状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线工作,我常常发现当我们和家长谈到幼儿的习惯时,家长却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神态。吐一口痰,扔一片纸,仪表不整,行为不文明等在一些家长眼中确实是不起眼的事,。可他们未曾想过,成人对这些小事漠然处之,孩子就会习以为常,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以后纠正就非常困难了,岂能谈得上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素质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幼儿阶段是人生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将会学习到人与人之间忽然互助,团结友好,热情处事等简单的做人之道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初步养成及多种能力的逐步培养,只有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让让他们在之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终身受益。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培养。

面对这些无良好习惯的农村孩子,每一名幼教工作者都应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他们较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奠定基础。根据以上现状,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研究。

一、根据年龄特点,提出要求,目标恰当

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时,首要考虑的是自己提出来的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相符合,是否在孩子的接受范围之内,是否适合本班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说,在训练目标的制定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对各年龄段及不同的幼儿分别提出合理的要求。要讲究科学性,不能操之过急。这种目标既不是孩子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也不是通过努力无法实现,而是让孩子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追求欲、成功感、喜悦感,这样孩子才会乐意接受并自觉遵守付诸行动。

二、因地制宜,创造机会,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坚持不懈,将其纳入自己保教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因农村孩子陋习较多,不花大量的时间来矫正,是不能形成好的习惯的。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反复训练以便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训练幼儿“主动与人交往”这一习惯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部分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幼儿到其他班借送教玩具;开家长会时,让孩子自己邀请父母参与活动;公开教学活动时,有意安排幼儿与听课老师之间的互动。当然,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地督促检查,切忌空发命令,这既会给孩子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又不利于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在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训练“饭前便后洗手”这一习惯时,除了每一次活动结束、用餐前后提醒组织幼儿洗手外,教师一定要作全程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矫正动作有困难、行为有反复的幼儿,并及时在班上给予表扬或批评,次次如此,天天如此,好习惯便会自觉形成,并会伴随其终身。

三、示范榜样,师生互动,相得益彰

教师一定要坚持做到“身正为范”。如要求幼儿讲礼貌,教师首先要讲礼貌。强调孩子“不挑吃穿”,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能对幼儿园的饭菜评头论足,对每一次的餐点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给幼儿充分讲解其营养成分,激起幼儿足够的食欲;强调孩子要“关心他人”,老师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热情关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病孩、体弱儿,更要嘘寒问暖,处处体现出教师的一颗爱心。另外,教师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都要时刻检查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时刻牢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让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成为典范、楷模。

其次,教师的示范作用还体现在对不同孩子的耐心说教、反复示范上。因幼儿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有差异,教师应每一个动作重复进行示范,以便幼儿能更好地“依样画葫芦”。如每天午睡时要求“鞋子摆放整齐”,部分孩子只要老师讲一次,示范一次,以后每天午睡就知道如何操作了,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教师每天提醒、每天示范一遍“鞋子摆放整齐”的动作,并要老师看着他反复地试几遍才能掌握動作要领。遇到此类情况,教师绝不可气馁和放弃,必须严格要求,不达既定目标决不罢休。天长日久,必然会形成好的习惯。只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信心、有策略,科学辩证地面对农村幼儿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够改变农村孩子的种种陋习,让孩子在启蒙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农村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