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期对“彩云红”梨果实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1-04-20张鑫楠何英云王文辉马风丽贾晓辉
张鑫楠,舒 群,何英云,陈 霞,苏 俊,王文辉,马风丽,贾晓辉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果品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辽宁兴城,125100;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
“彩云红”梨是由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院以‘幸水’和‘火把梨’杂交育成的红色砂梨品种,原名为PREMP109[1],于2011年引入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和安宁市,经过多年栽培引种试验,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5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彩云红”[2]。该品种属于脆肉梨,果皮颜色为红色,底色为黄色,成熟后红色着色面积可达60%,味甜,酸度低,肉质细。目前关于“彩云红”梨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品种特性和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2-3],苏俊等[4]分析了“彩云红”果实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孙平平等[5]对“彩云红”梨在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彩云红”耐贮藏,品质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采收时间是影响梨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采收过早,果实风味差,产量低,易发生果皮褐变等生理病害[6-8];采收过晚,果实硬度下降且耐贮性较差,易发生果肉、果心褐变等病害[9-11]。目前,关于“彩云红”梨最佳采收期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云南地区“彩云红”梨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和常温货架期果实品质、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旨在明确“彩云红”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提高“彩云红”采后品质和耐贮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的“彩云红”梨于2018年8月采自云南省安宁市温泉镇“彩云红”梨园,盛花期为3月8日。选取树势一致、健康无病虫害的梨树分3个成熟期采收(8月10日、8月20日和8月29日),采样时分别从树冠外围到内膛随机采摘果实,采收后立即装箱空运至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进行试验。选择成熟度、大小一致、无磕碰伤及病虫害的果实在20 ℃条件下进行恒温贮藏试验。分别于收到样品后当天和放置10 d时进行取样,每次用果10个,测定各项指标。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果实硬度(去皮)采用南非GS-15水果质地分析仪进行测定,测定部位为果实赤道对称两个点,所用探头直径为11.3 mm,取平均值,单位为kg/cm2;单果质量采用电子天平进行测量,取平均值,单位为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日本PR-101α折糖仪进行测定,测定部位为果实赤道对称两侧的果肉,挤出果汁进行测定,取平均值,单位为%;可滴定酸含量测定采用瑞士Metrohm808 Titrando 自动电位滴定仪,采用酸碱滴定法,3次重复,单位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采用瑞士Metrohm808 Titrando自动电位滴定仪,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3次重复,单位为mg/kg;果皮颜色测定采用CR-400色差计,测定果实赤道部位对称两个点,取平均值;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测定采用SP-9890气相色谱仪,测定方法参考贾晓辉等所用方法[12]。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 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 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基本情况
3个采收期“彩云红”梨果实发育天数分别为155、165和174 d,随着采收期延长,“彩云红”梨单果质量逐渐增加,采期2和采期3的单果质量较为接近,分别为206.7 g和208.1 g,3个采收期果实单果质量无显著差异。采收时,3个采期果实种子颜色均为黑色(见表1)。
表1 不同采收期“彩云红”梨果实单果质量及外观
2.2 对果皮颜色的影响
L值代表果皮亮度,其值越高,果皮越亮;a值代表红/绿,正值代表红色,其值越高,红色越深;h值代表色调角,其值越低,果皮越黄。由表2可知,随着采收期的推迟, L值和a值依次升高,采期1显著低于其他2个采期。常温贮藏10 d后,不同采收期果实L值和a值均升高,果皮颜色变亮,采期2的a值最高,显著高于采期1(p<0.05),但是与采期3差异不显著。3个采收期果实h值均呈下降趋势,且采期1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采收期(p<0.05);常温贮藏条件下,3个采收期果皮h值均下降,但3个采收期无显著差异。
表2 “彩云红”不同采收期常温贮藏条件下果皮颜色变化
2.3 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随着采收期延长,果实硬度逐渐下降,采期1果实硬度显著高于采期3(p<0.05),与采期2果实硬度差异不显著。贮藏10 d后,果实硬度均呈下降趋势,果实硬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采期1、采期3和采期2,其中采期2果实硬度下降最快,采期1果实硬度维持较好,3者之间差异显著。3个采收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62%、13.71%和13.37%,以采期2最高,采期1则显著低于采期2和采期3。常温贮藏10 d,采期2和采期3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采期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略有下降。无论基础值还是常温贮藏10 d时,随着采收期延长,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采期2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采期1和采期3。维生素C含量随采收期推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个采期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34.60、39.80和33.54 mg/kg,采期2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采期1和采期3。贮藏10 d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采期2维生素C含量仍显著高于采期1和采期3。采收当天,果实固酸比差异显著,以采期2最高,采期1最低;贮藏10 d时,3个采收期果实固酸比均升高,但趋势不变(见表3)。
表3 “彩云红”梨不同采收期常温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
2.4 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变化规律
果实呼吸强度是判断果实衰老进程的有效指标[7]。不同采收期果实呼吸强度差异较大,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果实的呼吸强度均呈下降趋势。采期1和3的呼吸高峰均在贮藏第1 d,峰值分别为27.34和34.68 mg·kg-1·h-1;采期2果实呼吸高峰出现在第5 d,峰值为28.27 mg·kg-1·h-1,表明随着采期延长,果实呼吸峰值不断增加。贮藏7 d后,各采收期果实呼吸强度逐渐达到平缓(见图1)。常温贮藏过程中,各采期“彩云红”梨果实均未检测到乙烯释放量。
图1 “彩云红”不同采收期常温贮藏过程中果实呼吸强度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采期对果实产量、品质和耐贮性具有重要影响,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对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明确果实最佳采收时间对于提高果实品质和贮藏性具有重要意义[13]。本试验对3个采期“彩云红”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期推迟,“彩云红”梨果实成熟度逐渐升高,不同采期对果实品质和生理特性影响较大。果实色泽是评价红梨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彩云红”梨果实采收时底色为黄色,在货架期间红色着色面积逐渐增加,果皮颜色变亮,这与孙平平等[5]对“彩云红”梨贮藏期研究结果一致。采期2果实a值最高、h值最低,常温货架10 d后采期2果实着色情况较好。
随着采期延迟,“彩云红”梨果实单果质量逐渐增加、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随着货架期延长,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其中采期2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采期1和3、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采期1和3。采期贮藏前后,采期1果实硬度维持较高,采期2果实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而采期3维生素C含量贮藏前后均为最低,表明晚采不利于果实维生素C含量积累,这与贾晓辉等[14-15]在“高平大黄梨”和“玉露香”上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采期2果实在20 ℃贮藏10 d后硬度下降较快,略低于4 kg/cm2,可能与采收前降雨有关。不同采期种子颜色均为黑色,不具有代表性,因此种子颜色不能作为“彩云红”梨采收成熟度判断指标,与陈霞等[3]的报道一致。固酸比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受到采期等因素影响[16]。本试验结果表明,无论贮藏前后,采期2果实固酸比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采期,说明采期2果实酸度较低,更适合口味偏甜的消费者。
呼吸作用能够反应果实采后成熟、衰老等生理活动,研究表明,采期1和采期3的呼吸高峰均出现于货架前期,而采期2呼吸高峰出现于货架中期,与“京白”[17]、“酥梨”[18]等品种呼吸强度变化不一致,初步判断可能是梨果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果实呼吸作用加强,出现了呼吸高峰。
综合比较3个采收期“彩云红”梨果皮颜色和内在品质相关指标,初步建议云南安宁地区“彩云红”梨可以在盛花后165 d左右采收,种子颜色不能作为采收成熟度判断指标。采收成熟度指标为: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硬度不低于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不低于13.00%。需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在雨水天气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