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机构照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4-19杨明伟耿丽君

社会与公益 2021年1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

杨明伟 耿丽君

摘 要: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失能老人机构照护問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更是对失能老人在机构的养老服务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将分析失能老人机构照护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社会工作介入方法,针对机构的服务质量及老人的需求提出建议,以此来提升老人的幸福感,提高机构照护能力。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养老机构

一、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护的普遍选择

目前,学术界对失能老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本文将采取国际上通行的界定方法,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设置六项指标,即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其中,1~2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3~4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5~6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1]。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据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全国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高达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2]。焦雅辉认为:“对于失能老人来说,他们最大的需求不是生活需求,也不是看病的需求,而是护理的需求。”[3]国务院办公厅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对养老机构进行了定位,指出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及紧急救援[4]。2009年全国养老机构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比例为20.9%,2015收住比例增长至29.7%,而截至2018年底养老机构收住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40.24%[5]。失能老人入住比例的逐渐提高,体现了这一群体对机构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养老机构也将成为失能老人未来首选的养老基地。

二、失能老人机构照护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失能老人机构照护的优势

随着养老机构环境及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养老机构来度过最后的晚年生活,并且大多数居住在机构的老年人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行动不是很方便,还有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而机构内配备的基础医疗设施和专业从业人员,能够为失能老人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

1.提供基本生活照料

由于失能老人的身体缺陷,养老机构一般都配备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可满足失能老人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设施,也有可供失能老人日常活动的活动室等,能24小时为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同时能满足失能老人的娱乐需求,具有家庭养老及社区养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2.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

养老机构内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以及帮助失能老人恢复生理功能的康复器材等,可以为失能老人提供安全、舒适、科学、健康的照护服务,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以此满足失能老人的康复治疗需要。

3.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考虑到部分失能老人有突发性疾病的情况,养老机构都具备应对老年人突发疾病的紧急救援服务,可以在老年人突发疾病的第一时间进行救援,能够做到在最佳的时间内帮助发病的老年人稳住病情,使其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援帮助。

(二)失能老人机构照顾存在的问题

养老机构能够为失能老人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这也就是机构养老越来越成为失能老人最佳选择的主要原因。但从目前来看,还有失能老人对目前的照护模式并不是很满意,特别出现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时,机构便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失能老人对机构的满意度。总之,目前机构在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对照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为老人打造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家园。

1.政策落实不到位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也急剧增长,国家颁布了各项政策来缓解养老压力,但是这些文件多为宏观性的指导政策,缺乏实施细则,导致各个养老机构的政策实施途径及方法不同,照护效果也会有偏差。同时,政策的实施会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如果协调不一致,也不利于政策有效实施。并且,颁布的文件较多,又没有系统的实施流程,容易导致机构内部混乱,出现应付性行为,导致政策实施不到位。还有些养老机构钻政策的空子,在向政府申请运营补贴时虚报、假报实际情况,套取财政补助,造成不公平竞争,也给机构养老行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最终将导致养老机构提供的照护服务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2.机构入住难度大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在急剧增长,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5万个,但是与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且,部分养老机构前期投入较大,导致其服务价格过高,影响老年人的入住率,不利于机构的发展。还有部分运营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减少运营中的风险,不愿意收住重度失能的老年人。这些问题不仅使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难度增加,而且使他们对机构失去信心,最终也将影响机构养老行业的发展。

3.机构缺乏心理疏导

目前,养老机构一般都能为失能老人提供较为全面的生活照料和康复治疗等身体上的帮助,但对失能老人的照料不仅仅是身体的照顾,更多是心灵的陪伴和精神的照料。而除了这些失能老人需要心理陪伴之外,机构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些心理疏导,他们每天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不仅要帮助失能老人进行康复治疗,还要帮助一些不能自理的老人吃饭、整理床铺,同时还要照顾老人的情绪。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提供支持,他们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4.机构缺乏专业人才

与普通老年人不同,失能老年人需要长期的连续性照护,如果按国际惯例,每3位失能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以现在我国4400万失能老人为基数测算,护理人员需求约在1100万以上[6],但是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到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仅约400万,而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目前仅有30万名,这表明目前养老护理行业人才紧缺。并且,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专业化人才有限,同时现在从事老年照护的人员中,有很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医疗和康复技能,没有能力与医疗机构对接,不能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只能协助解决老人日常生活问题。

三、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机构照护的建议

失能老人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大部分患有慢性疾病,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长期照护。但是,目前部分养老机构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失能老年的获得感、幸福感不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形式来缓解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机构照护情况出发,了解失能老人机构照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整合资源,缓解失能老人在享受长期照护中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失能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质量,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养老机构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

(一)提升机构服务质量

1.推动政策准确落实

养老服务行业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的行业,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养老产业,但是部分机构对政策的解读不“精”,导致政策实施效果不佳或是有偏差。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在政策实施后,一方面,社工应迅速对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然后根据机构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协助政策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社工可以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政策的实施达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社工要发挥其监督者的作用,在机构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监督机构的各種行为,对于不法行为予以警告,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要向相关部门检举,而对于政策中存在的不明确或是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从而促进政策发挥其最大的效力。政策实施完成后,社工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对机构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对于不达标的机构,社工应督促其尽快完善。

2.建立机构紧急应对预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老年服务行业敲响了警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更加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为老年人免疫力较低,所患的慢性病较多,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而且养老机构属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也就需要制定更高的卫生及安全标准。基于此,社工应介入机构的卫生及安全标准的制定,利用其专业性及经验,对机构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性及各养老机构的具体情况,编制特殊的突发事件紧急应对预案,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进行演练,从而提升养老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让老人可以在养老机构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晚年。

3.加强养老机构内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护理队伍是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福利制度,从而保证养老行业人才的稳定性。首先,应完善老年服务人员的福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地位,打破人们对机构护理人员的偏见,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养老市场,促进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其次,保证养老行业人才质量,对于一些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老年服务人员,在其工作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培训,确保其可以完全胜任这项工作。再次,机构内部要制定清晰的晋升机制和福利制度,依据机构员工自身能力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能积极为养老机构献身,促进养老机构发展。

(二)提升失能老人服务质量

1.针对服务对象的介入

失能老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机构员工要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与耐心。首先,与半失能老人进行交流、观察、评估,从而对他们有了深入的了解,借此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深入挖掘他们内心的需求,从而根据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其次,根据他们的需求和爱好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如歌唱、手工、诗歌朗诵等适合失能老人身体情况的活动,以此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缓解他们的孤独感,提升他们对机构的归属感,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再次,对于一些特殊老人,他们无法参与活动,社工可以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利用专业技巧去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温暖,从而使他们适应在养老机构的生活。

2.针对护理人员的介入

针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社工可以为他们建立相互支持小组,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然后运用专业的心理工作手法,让他们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工作中难以处理的问题及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并鼓励其他组员出谋划策,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推动组员们相互支持,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为失能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针对机构的介入

民政部2015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能盈利的不足9%[7],导致机构只能提高康复护理费用,却又影响老人的入住率,形成恶性循环。面对这样的局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向政府反映,促进政府加大对机构服务的购买力,从而缓解机构资金回流的压力,降低机构的康复护理费用。但是,仅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社工还要协助养老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吸引社会上的投资者对机构进行投资,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

四、结语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机构照护,协助养老机构提升其服务质量,提高失能老人在养老机构的幸福感,能够使失能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照护,度过愉快的晚年。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方法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希望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机构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与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并且擅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赢得养老机构与失能老人的认可,从而深入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郭飏,尚少梅.我国社区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5):3341-3343.

[2]王亦君.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近两成[N].中国青年报,2016-10-10(04).

[3]国家卫生健康委.我国老年护理工作和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2018年)[EB/OL].(2019-08-27)[2020-12-26].http://www.gov.cn/ xinwen/2019-08/27/content_5424988.htm.

[4]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11-12-16)[2020-12-23].http://www. gov.cn/zwgk/2011-12/27/content_2030503.htm.

[5]张睿颖.养老机构和床位总体供给能力向提质增效发展[EB/OL].(2020-02-18)[2020-12=26].https://www.sohu.com/ a/373961962_120063265.

[6]许金华.老年护理现状对护理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37-238.

[7]李迎生.发挥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N].光明日报,2020-03-06(11).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养老机构老年人情感支持存在的问题研究
中国养老方式变迁与社会养老服务发展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机构现状研究分析
上海市养老机构功能定位研究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