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独家庭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

2021-04-19吕浩杨海龙

社会与公益 2021年1期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会工作

吕浩 杨海龙

摘 要:独生子女的意外死亡让失独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对失独家庭现状进行分析,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探究社会工作介入路径,以期能为解决失独家庭心理健康疾病严重、家庭结构解体风险、物质生活保障危机、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的执行,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持续高增长,为降低人口压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也随之出现一个问题,即产生了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一旦因为意外事故去世,并且其父母不再领养或生育其他孩子,我们便称这样的家庭为失独家庭。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7.6万独生子女死亡,这就意味着每年至少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1]。随着失独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相关问题逐渐显现,主要集中在失独家庭精神状态、物质生活、社会支持等方面。对此,政府也加强了对失独家庭的政策扶助,并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活动,能更好地为失独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有许多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对此展开研究并且开展实践活动,为解决失独家庭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失独家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突出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子女是整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子女意外死亡,会给父母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失独父母普遍出现自卑的心理,还容易被他人贴上“克子”“没孩子的可怜人”等标签,这也使他们不愿与他人交流。对于不善于情感发泄和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父母,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疾病,甚至出现自杀的行为倾向[2]。所以,对于失独家庭而言,失独父母的心理问题是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家庭结构解体风险

独生子女家庭为“父亲—母亲—子女”的“倒三角”家庭结构,有着稳定的特征且家庭成员间互动关系良好,其中,子女是维系家庭稳定关系的重要纽带,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未来。即使夫妻之间感情不和,由于子女的维系,家庭结构也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子女意外死亡后,家庭结构便缺失了重要的一环,给独生子女家庭带来巨大的冲击。父母因为子女的去世会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懊悔心理,情绪上出现巨大波动,并且会相互指责,使二者情感出现破裂,家庭结构稳定性也随之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家庭结构解体,出现离婚的情况。

(三)物质生活保障危机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在家庭发展的初期是家庭的主要资源投入对象,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在家庭发展的后期,子女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反哺家庭、维系家庭正常发展的责任。然而,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将会导致家庭陷入经济危机,失独父母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并且,随着家庭中父母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下降,家庭的经济来源将无法有效保障;随着失独父母逐渐步入老龄阶段,许多老年病症出现,且无人照料,养老保障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国家政策方面,虽然近些年来失独家庭的问题得到高度关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扶助金偏少,难以满足失独家庭的物质生活需求。相关数据显示,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地区,失独家庭每月能领到的扶助金也未达到1000元[3],如江苏省自2016年起,失独家庭每人每月仅可领取700元的扶助金。此外,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分类不明确等问题。例如,失独家庭领取的扶助金和独生子女伤残家庭领取的一样,没有细化主体和精准扶助,使得失独家庭无法得到更稳定的物质生活保障。

(四)社会支持网络缺失

根据相关调查,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缺失的现象。一方面,失独家庭的父母由于失去唯一的子女而产生自卑、自责的负面情绪,加之存在一些对于失独家庭的负面舆论,他们更不愿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从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得的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目前政府是失独家庭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无法满足失独家庭的多样性需求,所以急需建立更加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路径研究

(一)宏观方面

1.完善政策机制

对于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采取的扶助方式要具有全方面、多层次、精准度高等特点。政策扶助要以经济扶助为主,同时注重精神关怀。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医疗、养老、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合理分配资源,给失独家庭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为了使政策有效落实,政府还需要和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合作,这样既能满足失独家庭的特殊需求,也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4]。

2.整合社区资源

首先,为了打造和谐的社区环境,社会工作者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提倡互助友爱的价值观,消除社区居民对于失独家庭的偏见,让社区居民更加关注失独家庭,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形成团结友爱的社区氛围。其次,组织社区中同为失独家庭的成员成立“互助会”,便于失独家庭更好地进行情感沟通,在此过程中失独家庭成员能够实现情感的宣泄和彼此之间的劝勉。再次,多开展社区活动,让失独家庭与社区成员更好地交流,进而更好地融入社区[5]。

3.提高社会参与度

一方面,政府应该调动社会上各主体的积极性,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扶助失独家庭的队伍,开展相关慈善活动,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失独家庭的扶助项目。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简政放权,打造一个专业的扶助平台,让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扶助失独家庭,这样既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也能够使政策的落实更有保障。政府从一个大包大揽的角色转变成资源调配者,建立良性的社会参与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度,让失独家庭得到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更好地助力其走出困境。

(二)微观方面

1.以人为本,立足失独家庭个体

首先,对于失独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是解决其成员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的心理扶助需求远比物质扶助需求大得多。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关注失独家庭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对于出现心理健康危机的个体采取哀伤辅导、心理慰藉等方法,帮助其宣泄情緒,走出低谷,使其回归正常的生活。其次,社会工作者还要激发失独家庭个体的潜能,让他们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估自己,挖掘所处环境中的社会资源和自身优势,并通过自身努力摆脱困境。

2.对症下药,科学选择介入方法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要依据每个失独家庭的特殊性,科学地选择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帮助失独家庭解决问题,走出困境。首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失独家庭个体可以采取个案工作方法进行哀伤辅导,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其次,可以组织同样为失独家庭的群体展开小组工作。在同质性的群体中,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经历,更了解彼此的需求。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工作能够使他们更好地相互扶持,共同走出困境。再次,积极开展社区工作,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通过建立邻里互助组织、开展失独家庭慰问活动等方式,让失独家庭在社区活动中增强归属感,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怀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

[2]倪小玲,谢聪,刘晓东,等.失独家庭人群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20(14):2211-2214,2218.

[3]赵仲杰,郭春江.失独家庭扶助政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33):58-60.

[4]姜珊,李婉.失独家庭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8):182-183.

[5]陶文慧.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失独家庭困境研究[J].法制博览,2018(27):220-221.

猜你喜欢

失独家庭社会工作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试论系统理论在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失独家庭基本诉求及政府帮扶服务研究
失独家庭困境如何破解
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