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的影响

2021-04-19谢雅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小学生

谢雅雅

〔摘要〕为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的影响,从福建省石狮市市区一所普通小学随机抽取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小学生共计80名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存在显著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属于情感温暖理解类型的小学生,在同伴群体中容易被接纳,表现为受欢迎;父母教养方式属于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类型的小学生,在群体中容易被拒绝;父母教养方式属于过分干涉保护类型的小学生,在同伴群体中易被忽视。这一研究结果对丰富家庭教育理论,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以及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类型;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8-0012-04

一、问题的提出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育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1]。关于同伴接纳类型,国外学者帕克和阿歇尔把同伴关系分为接纳行为、攻击行为、羞怯及退缩行为三种,并认为同伴接纳是同伴关系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反映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2]。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其次,儿童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另外,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的目标也是首先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因此,良好的父母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社會性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同伴交往是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能被同伴接纳,被所属群体接受,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社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否则可能使儿童在未来社会成长中出现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交恐惧和自我中心等问题。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同伴接纳性的重要影响,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做出的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皮亚杰和沙利文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就主张,同伴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源泉[3]。国内大量的教育与心理科学成果也证明:人的各种社会化目标首先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并且贯穿着孩子从出生到青少年的整个发展历程。也就是说,父母是儿童社会性交往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力量之一[4]。

尽管国内外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接纳类型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真正把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类型联系起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的影响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社会测量、文献综述等手段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期望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的影响程度,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寻求促进小学生被同伴接纳的教育对策。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以为丰富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石狮市市区一所普通小学随机抽取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各一个班的小学生,共计85名,剔除无效被试5名,有效被试80名,各年级组取样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该问卷(中文版)是我国学者岳冬梅修订的,简称EMBU。该问卷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四个因子,包含62个题目。每个条目分1至4个等级计分。

该量表的四个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69~0.91之间,同质信度在0.69~0.88之间。根据以往的研究,各分量表得分与总量表得分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各分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同伴接纳类型的测量

本研究运用社会测量法中的正提名法和负提名法,这种方法最初是由Coie、Dodge和Coppoteui于1982年提出的,也是目前众多心理学家常用的儿童同伴接纳类型的测量方法[5]。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叫到教室一角,让其看着班上同学每个人提出自己班上三个最喜欢和三个最不喜欢的同学的名字,统计被试被同伴正提名和负提名的分数,被选一次计一分。正提名的分数越高,表明受欢迎的程度越高;负提名的分数越高,表明被拒绝的程度越高。最后将每一个被试的正负提名结果转换成标准分数,并按下列国际通用标准,将其归入一类(见表2)。

(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统计结果见表3和表4,从中可得出以下结论。

(1)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影响同伴接纳类型。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经方差检验发现差异显著F1=3.06(p<0.05),F2=4.02(p<0.05)。说明四种同伴接纳类型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受欢迎型儿童得分最高,依次为一般型、被忽视型,被拒绝型小学生得分最低

(2)父母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维度影响同伴接纳类型。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经方差检验发现差异显著F1=2.78(p<0.05),F2=3.92(p<0.05)。说明四种同伴接纳类型在惩罚严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被拒绝型儿童得分最高,然后依次为一般型、被忽视型,受欢迎型小学生得分最低。

(3)父母教养方式的过分干涉保护维度影响同伴接纳类型。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经方差检验发现差异显著F1=3.99(p<0.05),F2=2.76(p<0.05)。说明四种同伴接纳类型在父母教养方式的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被忽视型儿童得分最高,然后依次为受欢迎型、一般型,被拒绝型儿童得分最低。

(4)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维度影响同伴接纳类型。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经方差检验发现差异显著F1=3.14(p<0.05),F2=3.10(p<0.05)。说明四种同伴接纳类型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被拒绝型儿童得分最高,然后依次为被忽视型、一般型,受欢迎型儿童得分最低。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的影响的Post Hoc后继检验

Post Hoc后继检验发现: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同伴接纳类型的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差异显著,受欢迎型与被忽视型差异显著,受欢迎型与一般型差异显著,被拒绝型与被忽视型差异不显著,被拒绝型与一般型差异显著,被忽视型与一般型差异不显著;在惩罚严厉维度上,同伴接纳类型的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差异非常显著,受欢迎型与被忽视型差异显著,受欢迎型与一般型差异不显著,被拒绝型与被忽视型差异不显著,被拒绝型与一般型差异显著,被忽视型与一般型差异不显著;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受欢迎型与被忽视型差异显著,受欢迎型与被忽视型差异不显著,受欢迎型与一般型差异不显著,被拒绝型与被忽视型差异不显著,被拒绝型与一般型差异显著,被忽视型与一般型差异不显著;在拒绝否认维度上,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差异显著,受欢迎型与被忽视型差异显著,受欢迎型与一般型差异显著,被拒绝型与被忽视型差异不显著,被拒绝型与一般型差异显著,被忽视型与一般型差异不显著。(以上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综上所述,同伴接纳类型中受欢迎型小学生与被拒绝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上差異都表现为非常显著或极其显著;受欢迎型小学生与被忽视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上都表现为差异显著,而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被拒绝型小学生与被忽视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上都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被拒绝型小学生与一般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和拒绝否认维度上表现为差异显著;被忽视型小学生与一般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上都表现为差异不显著。以上发现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同伴接纳类型有重要影响。

四、讨论

(一)受欢迎型小学生的父母的教养方式

本文研究发现,四种同伴接纳类型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差异很大,但受欢迎型得分最高,一般型小学生次之,被忽视型小学生的平均得分高于被拒绝型小学生,且受欢迎型小学生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与其他三种差异显著。这说明情感温暖理解的父母教养方式最正确,最有利于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使其更易被同伴所接纳。

(二)被拒绝型小学生的父母的教养方式

根据本文的结论,在惩罚严厉的父母教养方式维度上,被拒绝型小学生得分最高,一般型小学生次之,被忽视型平均得分高于受欢迎型小学生的得分。惩罚严厉的父母教养方式常表现为强制,是对儿童身体上的惩罚、拒绝、威胁等。如果父母教养中充满着强制,缺少成熟的教养行为和影响力,会导致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他不良行为。父母经常使用强制,教给孩子一个表达敌意的模式,那么在与同伴交往时,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小学生常对不服从自己的伙伴产生敌意并有攻击行为发生。久而久之,熟识的小伙伴将拒绝其加入活动中。长时间以来,这样的小学生会产生孤独感,常沉默寡言,不愿与人接近。

(三)被忽视型小学生的父母的教养方式

根据本文的结论, 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被忽视型小学生得分最高,受欢迎型次之,一般型平均分高于被拒绝型,且被拒绝型与受欢迎型、一般型小学生差异显著,与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差异不显著。说明父母对小学生的过分干涉保护易使小学生被同伴忽视。采用这种家教方式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没有能力,怕孩子在同伴中吃亏,受忽视。这种教养思想下的孩子常表现羞怯,有敏感性行为、逆反心理和自卑感,从而对交往产生厌恶、抵触,缺乏信心,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易被忽视。

(四)情感消极型教养方式对小学生交往的影响

根据本文的结论,在拒绝否认维度上,被拒绝型小学生得分最高,被忽视型次之,一般型的平均得分高于受欢迎型的,且被拒绝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受欢迎型、一般型差异显著,与被忽视型差异不显著。拒绝否认表现为父母对小学生爱的收回,是一种心理惩罚,表现在父母对儿童表示失望,不理睬,孤立等,这种方式会使小学生感到一种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和焦虑。若父母过多地无区别地使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变通地遵守。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小学生,人际关系冷漠,自卑自怯,容易养成撒谎虚伪的毛病,同伴们会讨厌这种行为,因而忽视而不愿与他交往。

(五)不同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接纳类型的影响

在Post Hoc后继检验中可以看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的重要因素。在同伴关系上,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的孩子差异很大。同伴接纳类型中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小学生、被拒绝型与一般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上差异都非常显著或极其显著,父母教养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小学生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不同。受欢迎型小学生与被忽视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维度上都差异显著,而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说明受欢迎型小学生与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小学生相比在父母教养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前者的父母教养方式更科学。被拒绝型小学生与被忽视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上都差异不显著,被忽视型小学生与一般型小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上都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四种父母教养方式上,被拒绝型小学生与被忽视型小学生、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小学生受到的影响是相同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导致被拒绝型与被忽视型、被忽视型与一般型小学生的差别,其影响因素要进一步研究。总的来说,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同伴接纳类型有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使孩子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中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从积极的方面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发展,使孩子在被重视和受欢迎的氛围中成长。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抓住诸如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全面发展。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采用情感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

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在同伴群体中成为受欢迎的儿童,成为同伴集体中的核心人物。这种良好的社会性交往又会因得到成人的夸奖和同伴的喜爱而得到强化,并逐渐内化到儿童的行为模式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必然有利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更多使用说服教育、温暖关怀,经常抽出时间和小学生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所想所为,避免造成对小学生的无辜伤害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避免情感的缺失和冷漠

父母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和拒绝否认的教育模式,与孩子缺少沟通,过多干预,不负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孩子社会性交往困难,容易被同伴拒绝。

所以说,父母教养方式越趋于科学,越顺应时代关于教育心理科学的正确看法,教育行为越积极,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同伴关系接纳类型越趋于表现为受欢迎型,反之则表现为不受欢迎型 。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赵海,冯维.西方友伴研究的新视角[J].社会心理科学,2001(1):22-42.

[3] 郑忠梅.论父母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J].四川心理科学,2001(1):12-35.

[4] 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纳性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5(1):35-46.

[5] 穆岩,苏彦捷.6-12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33-65.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蚶江中学,泉州,3627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幼儿气质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证研究
我是小学生
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探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