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2021-04-18周彤
周彤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体系,提出从增强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健全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等方面下功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学生党支部 组织生活
一、新时代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必要性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并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指明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的鲜明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①
学生党支部处在高校党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教育、管理、监督学生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广大师生群众的重要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党支部的重点任务:“高校中的党支部,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②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一方面学生党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相互沟通了解,达成共识,培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党组织可以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学生群体中坚强的战斗堡垒,这对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些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组织生活提出明确要求:党支部应当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经常、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②。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使命,是学生党支部真正成为服务广大师生群众的战斗堡垒。
然而,部分学生党支部面临一些不符合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要求的现实挑战:
(一)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不够强
高校学生党支部一般按照院系、专业、年级等要素设立,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或者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员是支部的主体。然而在实际组织活动中,有些学生党员主体意识不够强,对组织生活严肃性认识不足。一是因为组织活动一般由支部书记主导,学生党员扮演被动参与的角色,互动性不强,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由于学生党员兼具党员和学生身份,且一般是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升学等多重压力,支部对于党员教育存在“松、软、散”的突出问题,学生的党性修养有待提高。
(二)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中发展党员制度最完备,然而尚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情况。一是有组织无制度。一些学生党支部没有建立系统的组织生活制度,对于每学期举办何种主题的活动、以哪些形式开展、开展几次活动没有计划;二是有制度无落实。有些学生党支部虽然制订了组织生活制度,但很难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活动是否开展要根据近期学习、工作是否忙碌决定,或者单纯读文件、看视频,导致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不足;三是有落实无考核。有些学生党支部会依据既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活动,但是缺乏相应的过程性考核和效果性考核机制。
(三)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固化单一
一些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主要依托“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教育形式模式化,内容缺乏创新。一是局限于支部内部,党建资源集聚度不够,难以共享优质的党课资源、阵地资源等。二是内容上以传统的学文件、看视频、写心得、谈体会为主,与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度不高,与学生就业、升学等现实需求脱节,难以形成有特色的党建品牌。三是活动阵地固定于校园内和线下的活动场地,对校外活动场地和网络平台的利用度不高,例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
三、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多维路径
结合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的现状,为有效提高组织生活质量,需要强化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锤炼党性,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健全优化组织生活制度,探索推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机制,使组织生活“有制度”“有落实”“有考核”;丰富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使支部组织生活兼具“有意义”和“有意思”。
(一)增强学生党员主体意识
一是创新组织生活参与方式,突出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着眼解决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参与度不高、战斗性弱化等问题,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使学生党员由“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例如,支部组织生活由学生党员确定主题和开展形式并轮流主持,让每个党员讲党课,做知识的输出者,使支部人人有参与、人人有发言、人人有反馈,切实增强学生党员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二是加強管理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着眼解决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松、软、散等突出问题,实施党性修养提升工程。支部通过自主选学、集体研学、培训促学等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围绕重大节庆日、重要学术活动、重要节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认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健全优化组织生活制度
第一,制订并完善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学生党支部工作实际和学生党员的现实需求制订学期组织生活计划,并优化流程,使组织生活开展有章可依,体现制度化、正常化和规范化。第二,健全优化“三会一课”质量评价与保障标准,坚持过程性考核与效果性考核相结合,推行“三会一课”计划备案制并开展质量测评,促进组织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同时,探索系统全面的组织生活质量评价方式,如通过活动次数、活动形式、学生党员参与率、活动创新情况、取得的直接成果、学生党员满意度等指标评价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探索推行学生党员积分量化管理机制,明确党员义务,公开党员考核标准,将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参与度作为参评优秀党员的重要条件,以此提高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参与度。
(三)丰富组织生活内容
首先,组织生活应有明确的主题。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必修课”,突出“党味”。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加强学生党员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把握,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主动将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大任相结合。其次,组织生活应注重仪式感。开展组织生活可把重温入党誓词、诵读党章、过“政治生日”等作为重要环节,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再次,组织生活内容应对接学生需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工作,组织生活与应与专业学习密切结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组织活动,如实验党课、进企业开展主题党日等,营造学理论、强党性、促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四)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一是利用多种网络党建平台,如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平台、腾讯会议App、微信公众号、QQ交流群等,及时更新学习资源、把脉党员需求,开展线上组织生活,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党员线下集中开展“三会一课”无法实现,可以依托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学生日常使用的平台直播“云上党课”,组建“党员直播团”做客“党员直播间”,摆脱时空局限,及时学习最新理论成果、了解支部日常工作、分享生活点滴,有效增强学生党员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二是将组织生活与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组织生活封闭、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通过成立暑期社会实践党员志愿服务团、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走出校园,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深入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研、咨询服务、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等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一线长见识增才干。
四、结语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支部组织生活是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学生党员的重要载体,通过增强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健全优化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多措并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一方面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让高校的学生党支部成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学生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②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8-11-26(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2]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8-11-26(1).
[3]吴敏.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实践路径[J].长春大学学报,2018(2):71-75.
[4]馮国珍,郝清羽.对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0(14):57-60.
[5]艾英华,李艳文,王继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47-49.
[6]崔春花.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05):59-61.
[7]刘涛.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凝聚力的提升策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03):49-53.
[8]吴巧慧.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引领的内涵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5):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