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像与情感
2021-04-18黄也
黄也
在二战的伤痕和现代思潮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与电影、影像与文本的“乱像”中,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电影形成了,一并带来的是时下电影人独具一格的表象(形式)和个性的情感表达(内容),即“主观的现实主义”。
“很多人不喜欢《女人就是女人》(1961),因为他们不理解这部电影传达了什么信息。可实际上它并没传达什么。如果你看到桌上有一束花,你认为这传达了什么吗?它并没有证明任何东西。我很单纯地希望电影能给人提供愉悦。我希望电影本身充满内在冲突,富于张力,既有欢乐又有悲伤。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们只能是这样的或者那样的,但我希望能在电影中做到两者兼顾。”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让-吕克·戈达尔试图以此回应他在电影《随心所欲》(1962,又译:我的一生,副标题:一部有12个场景的电影)开场的观念性表述:一个女人各个角度的面部特写伴着时断时续的背景音乐在沉默和低语间往返,米歇尔·德·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作家、怀疑论者)说的那句“她把自己借给了别人,而自己却埋头于自己”成了故事开始前的注脚。
《狂人皮埃罗》(1965)之前,这段回应可以很清楚地表明戈达尔的创作诉求,在《狂人皮埃罗》之后,他又开始探索全新的电影语言,图像、对白、声音等元素越来越风格化,贴合着作者电影人内在的审美体系和艺术追求,趋于形而上学。在一个有关《电影史》(2001,是戈达尔献给电影的“书本式的电影-历史-故事”)的主题采访中戈达尔说:“如果能够以形而上学的眼光审视日常生活,就能创造出好作品。这就是艺术家的任务。塞尚画的苹果绝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而已,但又真的只是一个苹果。”不只是苹果但又只是苹果,不只是电影但又只是电影,戈达尔总是说着类似的话讲述类似的故事,以“写作”的方式拍摄电影。他的电影风格向来任性、散漫、自由,建立在渊博的学识和富有见地的思想中,喜欢在自己的故事插入他人的故事,而后拼贴成自己的故事,习惯性地打乱故事原本的叙述规律,拍给大众看却不管大众是否理解,以极度个人化的语言,构建戈达尔式的“24格真理”。
当隐形内衣、汽车、洗发水等商品的广告词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人们是在谈论什么?在一部电影里,看到或听到有关委拉斯凯兹的画作评论、巴尔扎克的《赛查·皮罗多盛衰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雷诺阿及毕加索的画、兰波的诗句、时政新闻等象征性的文本,导演是想表达什么?戈达尔标志性的剪辑手法和叙事节奏,很容易让人陷入某种失序的处境,钻进一个闪烁其词的圈子里不停地旋转、跳进又跳出,带来精神上的晕眩。电影《狂人皮埃罗》贯穿了以上所有的感官体验,是导演也是编剧更是电影批评者的戈达尔乐于制造插曲,使用戏剧性的“间离手法”表达内心感受。
影片的开头是一支红色字母和蓝色字母的交响乐序曲,ABCDEF……紧随其后的是主人公费迪南的画外音——《艺术史》中介绍委拉斯凯兹画作风格的解读,以及网球场打球的少女、费迪南在“世界之最”书店外选书、入夜的港口,最后回到浴缸里半叼着烟读书的费迪南,奠定了《狂人皮埃罗》“以色彩为主调的朦胧的”疏离现实的基调。费迪南是一个懒惰的思想者,他身处沉闷、无聊的中产生活,懒于结束没有感情的婚姻,认为大多数人都是蠢货,他的爱好是书本、思考和写作,总想逃离生活的束缚却又不得不将一只脚放进生活的圈套里。与神秘、美丽的前女友玛丽安的意外重逢恰好成了他出逃“正常”生活的理由,也成为“一切都开始失序”的导火索。
费迪南和玛丽安的相遇除了让生活失序,也揭开了费迪南的另一个身份——皮埃罗。皮埃罗是意大利喜剧中经典的小丑形象,经常出现在毕加索的画里,有时抽象有时具象。“温柔与残酷,现实与超现实,可怕与有趣,夜晚与白昼,寻常与不寻常,英俊非常的狂人皮埃罗。”玛丽安这样形容费迪南。玛丽安喜欢叫费迪南——皮埃罗,费迪南一再纠正自己叫费迪南,却终未能摆脱这个称号。费迪南的悲羁绊着皮埃罗的喜,一个喜剧式的悲剧形象应运而生。《狂人皮埃罗》兼顾了戈达尔所说的电影应该具备的既欢乐又悲伤,在残酷和悠扬中飞舞。
因为对原本的生活感到失望,所以选择了另一种生活,和玛丽安一路远行的费迪南,逐渐从一个普通的失业者变成了一个被抛弃的逃犯。他声称自己爱着玛丽安,却又说她是一个没有思想、只有情感的人,无法和她真正的对话。费迪南以一種看透了玛丽安本质的姿态说着自己从来没有了解过玛丽安的话。可即便如此,他仍无法离开玛丽安。玛丽安两次相遇费迪南之后又两次抛弃他,这让费迪南意识到他以为的“爱情”在玛丽安的眼里可能只是一场游戏,玛丽安玩弄了他。复仇的念头如同雷蒙·德沃(结尾处码头上的男人)脑海中无法停止的音乐,费迪南选择了最激进且寂静的方式,杀死了企图逃离自己的玛丽安和她的情人,以及自己,借死亡结束了这段以爱之名的冒险。
“电影到底是什么。”费迪南在一场无聊的聚会上问一名美国导演塞缪尔·富勒。“一部电影就像一场战斗,是爱情、仇恨、动作、暴力、和死亡,一个词概括,情感。”扮演塞缪尔·富勒的塞缪尔·富勒回道。戈达尔说他的电影始终都有一条叙事线索,没有叙事线索他拍不下去,《轻蔑》(1963)是人、《中国姑娘》(1967)是理念。推演下来,《狂人皮埃罗》就极有可能是情感。顺着情感这条叙事线索,费迪南和玛丽安一路逃亡/游荡,在河流里行走、睡在沙滩上看月亮、于荒野丛林歌唱命运、在荒废的屋子里与狐狸和鹦鹉一起生活……浪漫、休闲、充满野趣。
《狂人皮埃罗》是戈达尔的一次实验,虽然是改编自莱昂内尔·怀特的情色小说Obsession但内容几乎全是即兴发挥而成,像一个又一个碎片拼成的镜子,始终能看到费迪南寻找自我和玛丽安装扮自己的身影。而这些同样破碎的身影中又映现着戈达尔自己的生活,费迪南/皮埃罗和玛丽安象征着戈达尔和卡里娜。
用炸弹包住头,爆破思想工厂的机器,这个实验有了结果,生活的结果也有了。费迪南和玛丽安相遇的结果是死亡,戈达尔和卡里娜相遇的结果则缔造了新浪潮电影的高光时刻,他们互相成就了对方职业生涯的顶峰期。戈达尔戴着“狂人皮埃罗”的面具,混入巴尔扎克the unkow masterpiece和the quest of the absolute两部小说,在电影里杀死了自己以及第一任妻子——玛丽安·雷诺阿的扮演者安娜·卡里娜,为“卡里娜时期”的电影和两人的婚姻留下了一个既残酷又完美的句点。
1、《狂人皮埃罗》玛丽安的扮演者安娜·卡里娜,是戈达尔早期电影的缪斯女神。
2、戈达尔和卡里娜,两人的相遇始于卡里娜的肥皂广告片,热恋时期的他们“一会儿恍如云端一会儿如坠地狱”,热烈非常。
3、《狂人皮埃罗》剧照,枪、书本、男人和女人、危险的处境,这是戈达尔电影中“最后一对浪漫情侣”的故事。
4、《狂人皮埃罗》费迪南的扮演者让·保罗·贝尔蒙多,他完美演绎了费迪南这个苦闷的失败者形象,有人说他出色的表演甚至掩盖了剧本上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