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错伴牙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2021-04-18里天姝彭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牙列优良率合力

里天姝 彭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0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治疗的82 例错伴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1 例。单一组男20 例,女21 例;年龄18~46 岁,平均年龄(28.52±6.51)岁;错安氏类型:Ⅰ类11 例,Ⅱ类14 例,Ⅲ类16 例。联合组男19 例,女22 例;年龄18~45 岁,平均年龄(28.41±6.20)岁;错安氏类型:Ⅰ类12 例,Ⅱ类16 例,Ⅲ类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X 线等检查确诊为错伴牙缺损者;未接受过错伴牙缺损治疗者;符合口腔正畸、修复治疗指征者;口腔无感染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治疗依从性极低者。本次研究开展前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方法 单一组给予单一口腔修复治疗,先为患者进行口腔检查,详细评估其残留牙、牙釉倾斜度、缺牙区等情况,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冠桥修复或烤瓷联冠、单冠治疗。联合组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具体方法为: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开展口腔正畸治疗,若患者牙列稀疏,可通过集中义齿修复患者的牙齿间隙;若患者存在牙倾斜,可利用矫治器进行矫正,再选择合适的义齿种植;若患者存在深覆,可用导板矫治器压低前牙,然后进行义齿修复;若患者存在牙错位,可利用直丝弓固定牙齿,并进行矫正,等待牙齿归位后,再根据牙齿间隙选择治疗方案。患者完全修复完毕后,给予其保持器佩戴,佩戴时间>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及治疗优良率、不良事件(牙齿移位、牙齿松动、牙列间隙)发生率。①菌斑指数:使用气枪将患者的牙面吹干,通过口镜观察和探针划动确定斑菌量,靠近牙龈边缘的牙面无菌斑为0;靠近牙龈边缘的牙面有较薄一层菌斑,但只能通过探针发现为1;肉眼可见牙龈边缘以及牙邻面存在中等量的菌斑为2;在牙龈边缘或者牙沟内、邻近牙面存在大量菌斑与软垢为3。②软垢指数:查看患者的全口,若无软垢或者着色为0;若牙面上有外源性着色,且软垢覆盖面<牙面颈的1/3 为1;若软垢覆盖面>1/3 且≤2/3 为2;若软垢覆盖面>2/3 则为3。③咀嚼效率:给予患者2 g 的花生米左右咀嚼,共20 次,然后将咀嚼物混入清水摇匀,用200 目筛子过滤,余下残渣进行烘干,并且称重,算出咀嚼效率。咀嚼效率=(咀嚼前总量-咀嚼后总量)/咀嚼前总量×100%④咬合力:采用咬合力测定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型号:mef-8701)检测,将咬合测试片放到患者下颌第一磨牙处,让患者咬合10 次,2 s/次,共测量3 次,然后取平均值。⑤治疗优良率:通过牙齿匹配度、修复体形态等恢复情况评定,优:修复体大小、形态正常,与牙齿匹配度高,正畸牙位置稳定,牙齿美观,咀嚼功能正常;良:修复体大小、形态正常较好,牙齿匹配度一般,正畸牙位置稳定,牙齿美观程度一般,并不影响口腔功能;差:修复体大小、形态差,与牙齿匹配不符,口腔功能明显受限。治疗优良率=(优+良)×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口腔卫生和牙齿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斑菌指数、软垢指数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的菌斑指数(0.56±0.17)、软垢指数(0.62±0.14)低于单一组的(1.25±0.24)、(1.36±0.20),咀嚼效率(91.20±6.81)%、咬合力(55.62±4.25)kg 高于单一组的(78.52±7.14)%、(45.21±4.18)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优良率95.12%高于单一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口腔卫生和牙齿功能比较()

表1 两组口腔卫生和牙齿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单一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n(%)]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单一组出现牙齿移位2 例(4.88%),牙齿松动3 例(7.32%),牙列间隙3 例(7.32%),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51%(8/41);联合组仅出现牙齿松动2 例(4.88%),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8%(2/41)。联合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斑菌指数、软垢指数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的斑菌指数(0.56±0.17)、软垢指数(0.62±0.14)低于单一组的(1.25±0.24)、(1.36±0.20),咀嚼效率(91.20±6.81)%、咬合力(55.62±4.25)kg 高于单一组的(78.52±7.14)%、(45.21±4.18)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错伴牙缺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卫生。口腔修复治疗能有效改善错伴牙缺损患者的咬合情况,但受牙齿畸形的影响,修复体适合度不高,术后易出现牙齿移位、牙齿松动等不良事件,疗效一般[6]。通过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先为患者解决牙齿畸形、错位的问题,调整牙弓、牙列的形态,保证牙齿的整齐排列,并根据患者牙缺失情况种植合适的修复体,完善牙齿的稳定性[7]。在上述基础上,再给予患者牙齿修复治疗,能最大程度恢复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牙齿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减少菌斑、软垢的覆盖,提升牙齿美观度,保证矫治疗效[8]。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优良率95.12%高于单一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单一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错伴牙缺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错伴牙缺损会引起食物嵌塞、咬合力不足等问题,即使进行修复治疗,也难以改善患者牙齿错的现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术后更易引起牙列间隙、牙齿松动等各类不良事件[9]。通过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能有效调整患者牙颌错位的问题,促使牙齿整齐排列,纠正牙齿的咬合关系,改善口腔内部环境,从而提升口腔功能,疗效理想。同时,患者术后不存在牙齿错列拥挤的现象,可明显减少食物嵌塞、咬合异常等不良现象发生,避免修复体受影响,保障修复体的有效种植,减少牙列间隙、牙列错位等不良事件。晋磊等[10]研究指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错伴牙缺损的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组的73.3%,而且患者的牙齿美观程度、口腔咀嚼功能、修复体舒适度等均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还认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错伴牙缺损患者的咬合关系,提高修复效果,保证牙齿的排列整齐,软组织美学效果理想,矫治能力强,这一结论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猜你喜欢

牙列优良率合力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芪”心合力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合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
几种易造成孩子牙列不齐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