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减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4-18李阳
李阳
口腔颌面部囊肿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疾病,其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颌骨囊肿和软组织囊肿,而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触摸存在明显面团感[1,2]。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发生主要与口腔上皮及上皮细胞增殖有关,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囊肿会不断增大、膨胀,并对患者的颌骨产生破坏,严重影响其面部功能和外形美观[3]。在以往临床中,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多选择开放性手术,以刮除囊肿组织,但该手术的操作较为复杂,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极易引起术后相关并发症,对其术后恢复十分不利[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窗减压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囊肿治疗中。基于此,本次研究在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抽取本院接收的82 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开窗减压术在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接收的82 例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0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42.37±8.13)岁;病程3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85±0.63)年。研究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40±8.02)岁;病程4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87±0.6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且存在明显上或下颌骨膨出者;②年龄≥18 岁者;③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者。排除标准:①为恶性病变者;②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有颌面部手术史者;④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方案,在CT、X 线显示下,明确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囊肿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局麻)处理,并在口腔内部作切口,并将颌骨骨质薄弱区凿开,充分显露囊肿组织。随后,对囊肿组织进行刮除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对囊腔进行反复冲洗,待确认囊肿组织清除后,使用石炭酸、电刀烧灼处理骨腔,充分止血后进行常规引流,并拉拢缝合手术切口。术后予以患者常规抗炎消肿干预,并指导其用餐前使用生理盐水漱口。研究组实施开窗减压术方案,在CT、X 线显示下,明确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囊肿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局麻后选择患者口腔颌面部囊肿最薄弱、膨隆最明显的区域进行开窗操作,即作长度约为3 cm 的切口,并将骨黏膜切开,通过翻瓣术充分暴露骨板,并仔细处理较薄的骨壁、骨片,随后将囊壁组织切取,吸净囊内液体,并适当扩大切口,将囊腔进行反复冲洗。在口腔黏膜和囊肿上皮放塞治器,进行碘仿纱条填塞止血、引流。术后予以患者常规抗炎消肿干预,并指导其用餐前使用生理盐水漱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CT、X 线显示,患者的面部囊肿组织完全消除,无残留,且切口愈合良好;有效:经CT、X 线显示,患者的面部囊肿组织消除,但存在少部分残留,切口愈合尚可;无效:经CT、X 线显示,患者的面部囊肿组织残留较多,且切口愈合欠佳,甚至出现感染。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术后疼痛情况:采用VAS 进行评估,总分为10 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骨质缺损、牙齿缺损、牙槽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的92.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VAS 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52.09±8.27)min、住院时间(5.62±1.03)d均短于对照组的(81.43±10.29)min、(8.19±1.37)d,术中出血量(98.22±18.54)ml 少于对照组的(159.37±24.23)ml,术后VAS 评分(3.41±0.64)分低于对照组的(5.62±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VA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VAS 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骨质缺损2 例,牙齿缺损1 例,牙槽神经损伤3 例,术后感染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8/41);研究组出现牙齿缺损1 例,术后感染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囊肿多发于口底、颏下、眼睑、额、鼻等位置,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5,6]。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囊肿多位于口腔深处,且生长缓慢,早期阶段患者多无自觉增长。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囊肿不断增大,其会对颌骨组织造成破坏,并引起牙齿松动、脱落等情况,严重情况还可导致癌变[7]。因此,针对口腔颌面部囊肿,临床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保护患者的面部功能及外形美观。
常规开放性手术是以往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常用方案,其主要是通过刮除囊肿组织达到治疗该疾病的目的。但由于口腔颌面部囊肿具有潜在的浸润性和侵袭性,使得手术过后残留囊壁依旧存在较强的增殖功能,极易出现新的囊肿;且该手术方案对患者面部创伤较大,术后也极易出现并发症。因此,临床急需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以帮助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恢复健康。据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的92.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在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中实施开窗减压术能获得与开放性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开窗减压术主要是在患者颌骨骨质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切开局部囊壁,并进行引流的一种手术,其能有效降低囊内压,消除囊内高渗状态,使得囊液吸收水分的途径被阻断,从而达到消除囊肿的目的[8,9]。同时,在开窗减压术下,患者的囊肿内外压力处于平衡状态,而在这一状态下,其周围骨质会逐渐修复并重建,从而保留了颌骨完整性[10]。当患者在手术中颌骨遭受破坏减少,且能有效清除其囊肿组织时,则能有效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开窗减压术在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中应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究其原因,与常规开放性手术相比,开窗减压术的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无需作外切口进行囊肿组织刮除操作,故大大缩短了手术所需要花费的时间[11,12]。同时,开窗减压术的切口较小,对患者颌骨不会造成创伤,这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当患者在术中遭受的创伤较小,且术后疼痛轻时,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术后恢复,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越低,患者的恢复调节就越快,其住院时间也就越短。经本次研究调查发现,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中实施开窗减压术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开窗减压术是一种将囊肿切开将囊肿组织引流出来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并不会对患者的口腔造成较大损伤,这就有利于减少骨质缺损、牙齿缺损、牙槽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等情况发生[13,14]。此外,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少、研究周期短,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故针对开窗减压术在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还需后续进行进一步研究,以获得科学的研究数据。
综上所述,在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中实施开窗减压术,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