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为中心”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平台与沟通系统

2021-04-18潘照团

中小学校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部落家校

□潘照团

家庭、学校,对于每个孩子成长的一生而言,既关键又紧密。尤其在新时代,实现 “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离不开优良家风、校风与民族梦、中国梦的融合,只有每一个家庭、学校把成人、求学、爱国统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照进现实。家校 “和合文化” 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命题,要积极探寻与实践,革新旧习、创生新态,要从校长信箱、校长热线、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本、开放日、家长学校、家长义工等,一串熟悉的形态中拓展开去,让家长走出在学校外围打转的怪圈,抵近根本——基于 “学” 的家校多边建设性对话。办学伊始,学校开启基于 “学” 的家校合作办学之路,让 “家学” 走出传统的家族式世代传习之谷,改纵向传习为横向助学,通过转型与重构家长本身或者关联性资源惠及学校之学,并逐渐向有设计的深度学习领域进军,形成新的家校协同育人平台与沟通系统。

一、从人力走向学力: 探寻家学资源,拓建家学基地

新时代有一些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社会对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视,家长素质的普遍升高及其对参与办学的渴望,学校办学活力的增强及其开放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校对学生的差异关照和深度学习的迫切性不断增强。这一切恰好给家校协同育人的生态提供了新的生机,开放多元精准的办学需要博取众长兼收并蓄。在新时代,人力向学力转型,让家长与学校深度合作,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家长资源开发、家校沟通合作,绝不止于请家长维护交通秩序、帮忙守护研学途中的安全、协助整理或美化教室等人力赞助。新时代的家长有优越的 “学力资源”,我们充分发挥身处大学城的优势,多方共话、多方探寻,提炼出一套以家长为原点,家亲、家友、家私、家园、家缘为支点的 “六合” 资源联网,六方面入手,寻找直接与间接的家学资源。

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我们都请家长来组织亲子定向运动,这绝对是家长 “直系家学”。请外公撰写建校五周年庆典对联,请奶奶清明节来校指导做清明饼,请叔叔书写 “创客空间” 匾额等——这是家亲版,亦属 “直系家学” 之列。旁系的就多了,家友版: 家长请朋友来学校组织学习活动,如请画社朋友来组织整段学生的百米画卷创作,请DIY 工坊朋友来做积木机器人等。家私版: 把自己的私有藏品拿出来展示,分享藏品的故事,比如学校的私博馆——一人一物一柜。家园版:与家长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可用的学习园地,比如我们的南拳王馆——学生爷爷温州南拳王黄亚武先生的私家庭院,还有杨梅园、瓯柑园等。家缘版: 与家长有关的事物情状,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去温州商学院观看瓯剧 《兰小草》,就缘于家长牵线搭桥。如此种种,告诉我们: 家长资源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在学校的教育系统内实实在在发挥着作用,我们得积极主动去寻找开发。

有了资源,还得跟它加固关系,其关键是建立 “地契”。有句话叫: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我们得打造营盘,也就是阵地建设。如此一来,即使家长随着学生的毕业而 “毕业”,但其却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了一块可以长期耕耘的土地。办学伊始,带着高校领导倒逼式的一句话——“不用好大学资源反而会被人取笑的”,我们开始走访周边高校和当地特色场馆,共有100 多个场馆被我们发现,结合小学生水平最终确定人体科学馆、神农百草园、发绣研究所、民俗博物馆、各类工程实训中心等24 个体验式场馆作为实施学校“境脉学习” 改革的实践基地,当然也确保 “家学” 的落地,更重要让家校沟通有了阵地。阵地在,人就在。它延长了每个家长公益助学的 “保鲜期”,虽然其孩子毕业,但只要其在该场馆工作我们就拥有无限 “保鲜期”,彼此沟通与协同育人不会变质。

二、从散装走向集装: 统整家学规程,优化家学运作

过去的家校沟通多以人、情、事为介质,谈 “学” 也多为成绩而动,比较僵化刻意。为了使家校沟通更好地同频共振,很多学校在“学” 上做文章,“家长进课堂” 开始出现。我们学校亦是,家长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工作特点,以班级为单位走进课堂,进行上课。课程琳琅满目,给予学生丰富的课程体验。起步阶段,“家长进课堂” 由此入手,是比较好的选择,最起码家校合力见于课堂,消除家长只在课堂的外围转悠的无奈。可 “松散” 也给该阶段带来形式多于实质的局面。时间上,没有多大规律,零散分布在各个时段;班级上,开课次数有多有少,个别班级还出现“零家长课堂”;主题上,动手、言语、思维、游戏、科学、知识普及等都有,零星分布,貌多,实泛。组织随时随机随意,只要家长有时间,有专题,有意向,就可以腾出课堂让他们参与进来。未经审核的课堂,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由于家长授课时间未列入计划,又是班级行为,“大家商量着来” 成了课程组织基本形态。为了随家长时间,课程常常临时更换,课程的计划性与严肃性面临挑战。

面对自由输入的点状课堂,我们开始在程式上发力。整合资源,化零为整,变 “碎片化” 为 “集合式”,从 “课堂” 到 “课程”,是这个阶段我们要努力建构的。我们实施 “家学周制”,整合家长课程资源,用一周的时间集中授课。“家学周” 课程分成: 学生学习课程和家长学习课程,前者为重,后者为辅 (见图1)。

学生学习课程分为知识拓展类(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对话式、批判式)、体艺特长类 (学习方式有模拟式、创作式、表现式),以及实践活动类 (学习方式有场馆式、研行式、科创式)。家长学习课程分为家长会议、家长沙龙,融合到 “家学周” 共同实施,这一周既是孩子开阔眼界的一周,也是家校深入交流的一周。利用 “家学周” 晚上的时间,组织全校家长共同学习,达成家校共识,从而利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长会议形式有集中式和分班式两种。集中式,主要邀请擅长小学教育的专家作专题讲座;分班式,分散到各班,由各科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学习。家长学习课程集中学习内容要序列规划,呈现家长逐级对话提升的梯度(见表1)。

图1 “学为中心” 家校协同育人与沟通系统

表1 家长学习课程

通过 “家校共识” “阅读播种”“实验创新” “亲子关系” “学段衔接” “知心和育” 这样一个序列化的学习,家长更加了解办学定位,了解基础教育,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更懂得了如何更加有效地陪伴。至于家长沙龙,则是以小组式的交流对话为基本形态,在宽松和谐的小范围内围绕一个个小主题做序列性沟通。

不论是以 “周” 为单位的家学规划,还是以 “序” 为线索的家学规划,其核心就是在营造更为科学专业和谐的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和沟通环境。

三、从协同走向志同: 结盟家学部落,类聚家学能量

“学为中心” 的家校协同育人平台与沟通系统,不能仅仅满足于自由型、规程式、序列化的家长参与形态。不论其是一对一 (一个家长对一个班级),还是一对众 (一个家长对众多班级),其本质都是一个家长个体在学校传递家学力量,是一个家长个体协同班级或者学校开展工作。对于授课者——家长而言,他是孤立的,其领域的“长” (学问的精深程度)、“宽”(学问的广博程度)、“高” (学问的站位程度) 也有局限性。当家长出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满足学校补给拓展学习任务的时候,既定课程就会被搁置。要解决以上问题,势必以抱团式思维打造同个尺码的家学团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家长按照其爱好、特长建立联盟、缔结部落、形成团队,不仅能让某个领域的学习更为深入与广博,同时能确保 “家学周” 统一的规程不会因某个家长的缺席而搁浅,更可以让家长乐于聚在一起。志同道合方长久。原先我们的家长组合大多是在学校有需要的时候出场,活动起,人聚集;活动息,人分离。现在这个部落不仅可以很好地补给学校课程,而且可以让他们之间相互切磋相互提升。比如我们的心理部落,成立于2019 年4 月,首期21 位家长都来自大学城的各大高校,都是温州市心理学界的“大咖”。他们中既有大学心理学系的主任、心理学博士,也有素质拓展项目的负责人,更有心理临床医学的专业医生。家长们纷纷表示可以为部落提供转介途径,为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减压活动,为心理老师提供提升技能的培训,还可以定期为学校家长开展家长沙龙活动等,这既能提升学生心理素养,也能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养育方式,同时这也是家校合作沟通全新渠道的拓建,以项目为载体,集中领域人才,家校协同育人与沟通必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家长素养特征,设立书法部落、美术部落、摄影部落、运动部落、文学部落、数理部落、科创部落、音乐部落等。如果家学资源丰富,还可以细化二级部落,如把运动部落分解成田赛部落、径赛部落、球类部落、健体部落等。如此一来,我们就巧妙地实现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里指出的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 (美育) 教育教学服务。

至此,有人可能会质疑: 如果没有高校教师等高学历的家长怎么办? 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就地取材,设立劳动基地,聘请农民来担任志愿者,这就是农耕部落;也可以设立手工业坊,聘请各类工匠来担任指导师,这就是工匠部落;也可以设立地摊,聘请生意人来指导经营,这就是财商部落;也可以请传统食品制作人来校传习,这就是食育部落。每个家长都有长处,关键看学校是否找对路。

良好沟通前提是必须要有共同的话题,成立家学部落,既对口了资源,又拉聚了资源,同时鼓起了家长对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时候往往是不请自来,因为这里有一批他们志同道合之士。

四、从支助走向自助: 建立家学智库,便捷家学自助

如果说,自由式的 “家长随堂” 是1.0 版,规程式的 “家学周制” 是2.0 版,联盟式的 “家学部落” 是3.0 版,那么自助式的 “家学 智 库” 就 是4.0 版。从1.0 到4.0,呈现的是从家学支助到家学自助的过程,走出了一条从散装到集装、从浅层到深度、从成人供给到学生自助的家学资源改良升级的转化之路(见图2)。

家学智库,我们的运行载体是“真人图书馆”。所谓真人图书馆,就是在常规图书馆借阅机制下让学生像借阅图书一样借阅真人。这种阅读理念,是通过读者 “借” 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获得更多的见识的活动。理念源于2000 年的丹麦哥本哈根,我国在2008 年才开始由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大多在高校组织。在基础教育界,在学习服务领域,国内外鲜有具体做法。

化用 “真人图书馆” 运作机制,让项目化学习找到了新的更大的支撑点。在集中家长助学资源的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 “助学导航” 选择校外导师对象,也可以通过 “自主检索”,从 “对象推荐”“对象分类” “对象查询” 三个窗口任选其一进入选择求助对象。整个借阅流程 (见图3)。

图2 家学课程化进阶发展

不要以为有了网站式 “借人机制” 学校老师就可以万事大吉,当甩手掌柜了。“空中课堂” 更需要“人机对话”,只有线下的人际沟通,才能确保线上的配对成功。学校通过学习小组的双导师制增进沟通,导师团既有家长又有老师,学校导师负责项目的初审、过程的质控、结果的终审。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导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当好学生与家长导师的桥梁,成为“真人导师” 的合作伙伴。从而避免学生进入网页成了 “无头苍蝇”,也避免家长因忙碌而无暇顾及。

家校合力,彼此得利;家校合心,彼此烁金。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素质的提升,办学格局的开放,家校协同育人的形态发生了多重变化,我们积极探索从 “合力” 到 “合智” “合心”,从 “赞助” 到 “支助” “自助” 的转型机制,孕育家校沟通新形态,增进彼此对 “学与教” 的尊重与认识,通过学习这个关键因素,使得学校和家庭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部落家校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哼哈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