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1+N” 模式下的教师分层培养策略

2021-04-18林兴锋张丹瑶

中小学校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社研修乐队

□林兴锋 张丹瑶

目前学校教师的研修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修模式“一刀切”。以教研组为研修单位,不论教龄、层次的划分,导致所有的教师被 “一视同仁”,这种研修方式缺少对教师个人需求的考虑,极容易存在教师的需求与主题设定不匹配的现象,随之而来,教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研修效果自然也会打折扣。二是教师发展无层次。在目前的研修模式下,教师的个人发展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的能力,“抱团取暖” 的机会不多,因此学校需要根据一个标准将教师进行分层,制定不同策略,帮助不同层级的教师顺利度过每一个发展瓶颈期。三是研修活动走过场。研修活动形式多于内容,看似流程完整,实则内涵不足。每一个环节都有继续深入的空间,而现实中的研修活动常常是为活动而活动,资料齐全成了活动追求的结果。

基于校本研修现状,立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学校提出了以课例为原点的 “1+N” 教师分层培养机制研究。其中,“1” 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以课例为诊断原点,确认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所需提升的各自最核心的教学能力。“N” 指教师专业发展核心能力的外延。教师个人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还需具备的技能。“1+N” 指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在达成最核心的教学能力的同时,兼顾发展其他技能,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

为更科学地开展研修活动,学校前期组织教师开展课例实践,并以此课例为原点,从导课、提问、课堂评价等15 个维度研制调查问卷。通过后续的进一步分析,将全校教师进行分层,并拟定针对性的提升路径 (具体见表1)。

基于表1 对教师的分层诊断,教师个人从教学问题上入手,制定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此规划不同于一般的三年个人发展规划,而是围绕自己的教学问题,制定成长轨迹。例如,1—5 年教龄的教师,其 “1” 则表示 “教学技能”,其 “N” 可以是 “三笔一话”,也可以是普通话训练等个性化的发展内容。

表1 教师分层及学习路径表

为有效开展分层研修,根据教师的发展所需,学校制定每一层级教师的研修策略,搭建活动平台,实现各个层级之间的互助。同时,针对有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师,根据自身需要,加入不同的共同体参加学习活动,共同体的操作模式为乐队式 (具体见图1)。

图1 “1+N” 研修策略图

一、分层互助,完善 “1” 的研修策略

(一) 微格情景教学

有别于直接试讲,新教师更需要在一个对话的环境中开展试讲。因此,学校注重情境创设,组织新进教师与其他层次的教师开展小组合作。主要过程如下: 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

新进教师教学技能较为薄弱,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通过模拟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同时邀请发展期、成熟期教师加入,加以指导,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提升活动效果。

(二) 学科论坛研讨

论坛,作为教师交流经验、学习研讨、反思提高的平台,是促进发展期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素质的重要路径。这一类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经验的呈现是碎片化的,换言之,缺少教学策略提炼。《易经》 云: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学校通过学科论坛这一形式,让发展期教师能归纳、整合手中的 “器”,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 “道”,最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为保证活动的效度,学校邀请校外专家、校内领导、成熟期教师作为评委,对其提炼的教学策略进行点评、打分,评选出 “十佳论坛”,同时请新进教师旁听学习,促进教师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三) 情境理念答辩

教龄在十年以上的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经验有余,理念不足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设置了情境答辩这一活动方式,旨在通过答辩这一模式,促进教师更快地理清思路,“有理” 表达。同时邀请另外两个层级的教师旁观学习。

维果茨基在 《思维与语言》 一书中提到: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这样的答辩形式正是思维和语言的严密配合,对于教师的快速独立思考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要理清自己要表达的几个方面,并要为这些讲述点找到支撑的教学理念及相关的实践经验,进而在大脑中迅速形成结构图,为之后能清晰、有条理地阐述奠定基础。

二、融合互助,打造“乐队式共同体”

与上述三个层次、三种推进形式不同,在面对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中,学校除外聘教师外,还积极利用校内优质资源,形成了 “乐队式共同体”。

“乐队式共同体” 里,有 “指挥” ——技能水平最高者;有 “首席” ——水平较好者;有成员——需要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的教师。开始阶段,“指挥” 负责全面指导,“首席” 则是组长,辅助 “指挥”提升组内成员的技能学习。经过一段时间,部分教师达到一定水平,可结业退出 “乐队”,能力提升明显者可晋升为 “首席”,甚至是 “指挥”。在 “乐队式共同体”的打造中,实现教师群体良性发展,共同进步。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三笔一话” (普通话、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 的培训活动。

(一) 初测排摸,评定等级

学校每学期推出一类培训项目,教师通过前测,确定在 “乐队” 中的所属位置,自动形成 “指挥” “首席”、成员的特色定位。

以粉笔字书写为例。学期初,学校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对全体教师的粉笔字书写进行前测,评定等级,A 及以上视为通过,其余等级视为不通过,参加后续的专门蹲点培训。

(二) 分层培训,专业引领

分层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两个层面。

“集中培训” 指向全体 “乐队” 成员,每月一次,邀请 “指挥” 蹲点指导,现场点评。分散培训为校内师徒结对,有初测等级为A 或A+的老师作为 “首席”,对其小组成员做日常指导。

“自主培训”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 “每周一评”,培训对象为B 级40 周岁以下教师,每周二下午现场书写,并由校内 “首席”即时评定等级;二是 “每日一练”,对象为C 级40 周岁以下教师,每人在硬笔字帖上练习,由“首席” 指定的组长来评定。

(三) 考核展示,物化成果

期末,邀请 “指挥” 对所有A级以下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者,颁发合格证书。不通过者,需要补考。

为更好地展现教师们的培训成果,在校辅助用房设置教师书法长廊,既装点校园,又展示了教师的学习成果,收效良好。

三、创“圈” 文化,形成“1+N”保障机制

学校的学社如同一个个圈,成员在其中抱团取暖,“圈” 文化的创建,为 “1+N” 的研修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 青鸟学社“叙事圈”

青鸟学社首创 “五线并举” 操作模式,立足 “教学五认真”,帮助一至四年级的新进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稳讲台。学社单独开创 “青鸟学社公众号”,以 “教学叙事” 的形式记录青鸟教师点滴成长感悟。

(二) 青梅学社“阅读圈”

青梅学社实行 “导读制” 读书模式。成员轮流为导读教师,提前设置交流话题,其余成员自行开展任务驱动式阅读。另外,每个成员每学期一次学科论坛,提炼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理性思考能力。

(三) 青峰学社“课题圈”

青峰学社面向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从这类教师的专业成长出发,学校创建 “课题圈”。以学校的校本研修课题为龙头课题,教研组分设子课题,再以个人申报小课题的方式开展。由这类成熟期教师带动发展期、新进教师,慢慢接触课题,参与课题研究。

微格情景教学、学科论坛演练、情景理念答辩,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短板处实现增补;“乐队式” 共同体的打造形成一个互助式的共同体;“圈” 文化的创建,让每位教师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就近发展区继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升专业素养。

“1+N” 研修模式下的分层推进,旨在不断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地承担起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变 “要我发展” 为 “我要发展”。学校为教师的分层发展积极搭建各类平台,通过 “同课同构” “同课异构” “师徒同上一节课” “共读一本书” “科研沙龙” 等教研活动,在引领、研讨、展示、反思中提升执教力,在实践中获得教学经验、提炼教学策略、构建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学社研修乐队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花的乐队
最是情浓毕业时
梦想乐队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花的乐队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