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庆国治疗口味异常经验*

2021-04-17寇秘榔谭令白雪钟琪陈晨赵琰屈会化

中医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枢机口苦泻心汤

寇秘榔,谭令,白雪,钟琪,陈晨,赵琰,屈会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口味,指人口中所感受到的味觉或气味。《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正常情况下,人口中无异常味觉,即“口中和”。由于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脉上输于口。如《严氏济生方》所言:“五脏之气偏胜,由是诸疾生焉。”口中出现异常味觉或气味,常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应[1]。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写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近年来,由于饮食不当、生活不规律而导致的口味异常相关病证逐渐增多,口味异常已成为当前困扰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王庆国教授师从著名医家刘渡舟教授,为“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第三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973”工程首席科学家,有50余年的临床诊疗和教学经验。在临床当中,王教授善于运用经方,同时亦不拘时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效果显著[2]。现将王教授治疗口味异常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临床常见的口味异常疾病主要包括口酸、口苦、口甜、口辣、口咸、口黏腻、口臭、口淡等。王教授认为,本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感受外邪可能使人体运化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口味异常;劳逸过度、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久病体虚等也会耗伤人体气机从而影响口味。临床辨证应当脉证合参、辨明病机,进而对症下药。王教授在临床辨证时非常强调抓主证,尤其是运用经方时,认为抓住主证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3]。在处方时,王教授虽然喜用经方,但同时又不薄时方,善于博采众长。他在临床中,非常重视多个方剂的合用加减,这不仅是各方剂功效的叠加,还可以产生新的疗效,有利于扬长避短,应对各类复杂多变的病证。在口味异常的治疗中,王教授重视通过患者主证抓住基本病机进行治疗。现将王教授对各类口味异常的治疗思路分述如下。

2 辨治经验

2.1 口酸口酸指自觉口中有酸味,或闻之有酸腐气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宿食则酸。”《丹溪心法》谓:“肝热则口酸,木乘脾口亦酸。”王教授认为,口酸多为食滞胃脘或肝气犯胃所致。饮食过量,脾胃运化不及,则饮食停滞、胃酸反流而见口酸;口酸乃肝木之味,肝木犯土,则肝气入于胃中、上输于口而致口酸。

王教授治疗口酸证属饮食积滞者,善于调和脾胃枢机以消化积食,临床多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化裁。王教授认为,半夏泻心汤为脾胃病证通用方,凡见“心下痞”及病机符合者,均可使用,且疗效显著。饮食积滞患者因消化功能失常,气机不利,多伴有“心下痞”之证,故半夏泻心汤效果较为理想。常加入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以消各类积食;陈皮、槟榔、木香等以行气导滞。若胃酸过多者,常用海螵蛸、煅牡蛎、煅瓦楞子等以制酸。肝胃不和者,王教授常以半夏泻心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之。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均出自《伤寒论》,是调和肠胃之良方。小柴胡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两者病机中均可见脾胃失和、升降失司,且半夏泻心汤可视为小柴胡汤之变方[4]。半夏泻心汤主在调和肠胃,而合用柴胡、生姜后可兼以疏肝理气、清散少阳郁热,从而和解表里、分消上下,达到调和肝胃的效果[5]。

2.2 口苦口苦指自觉口中有苦味,属热证。《黄帝内经》称口苦为“胆瘅”。《素问·奇病论》言:“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素问·痿论》又言:“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可见,实证如肝胆火旺,虚证如胆虚气逆为临床多见的病机。此外,如心热、脾寒等亦可导致口苦的出现[6]。王教授认为,少阳枢机不利为最常见的病因。少阳胆腑,内藏胆汁,主枢机而寓相火。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火,胆火上炎,胆汁上逆,故口苦[7]。少阳枢机不利,亦可导致三焦决渎失职,水饮内结,津液不能上乘,故口苦常与口干共见。王教授临床治疗口苦时,善于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灵活使用各类柴胡剂。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者,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治之。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方中柴胡、黄芩清泄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培养脾土,全方各药相辅相成,攻补兼施,可疏利三焦,调和阴阳上下气机,和解少阳以和畅周身。少阳胆腑枢机得利,则口苦之证自解。

若患者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热,而肝木克伐脾土,导致胆热而脾寒,则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正如刘渡舟教授所说:“此证是为胆热而脾寒,故治应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用柴胡桂枝干姜汤[8]。”脾胃气机不和者,常合半夏泻心汤;伴腹泻者,合痛泻要方;久病及肾者,合四神丸[9]。

若患者属肝胆实热证,方用龙胆泻肝汤。方中以龙胆草为君,功专清肝胆火,配以黄芩、木通、栀子等使清热之力愈良。王教授运用本方时亦重视柴胡的使用,常用至10~15 g,且往往合小柴胡汤等和解剂,清利少阳枢机以助人体气机恢复。

2.3 口甜口甜指自觉口中有甜味。《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王教授认为,口甜之证多由饮食不节导致,有虚、实之分,口中甜而黏腻不爽,为湿热蕴脾;口甜但舌苔薄,口中流清稀涎沫者为脾虚。由于脾主运化,脾虚者运化水谷不佳,亦可导致湿邪困阻脾胃,故口甜之证多伴有湿邪。脾虚湿困则清阳不升,故临床常兼见便溏、身重、脉滑、苔腻等症状。

王教授法从仲景,虚实并调,临床治疗口甜针对其湿热与脾虚并存的病机,常用参苓白术散补脾益气,合葛根芩连汤清利湿热。李东垣曰:“怠惰嗜卧,有湿,胃虚不能食,或沉困,或泄泻,加苍术。”王教授治疗脾虚湿阻患者常将白术换作苍术,并加入陈皮,以增强健脾燥湿之功。

2.4 口辣口辣指自觉口中有辣味。王教授认为,口辣多见于有肺热而胃气上逆者。《通俗伤寒论》写道:“口辛者,肺热入胃。”肺主宣发肃降,若肺的宣降功能失常,则易影响脾胃气机,胃气携带肺热上逆而导致口舌有火辣感。临床常伴有咳嗽气短、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王教授治疗口辣注重恢复气机升降,兼以清除肺胃伏火。临床主方为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气机,有培土生金之意。在此基础之上,加入金银花、马齿苋等清热而不伤胃气之品;沙参、玉竹、石斛等滋养肺胃之阴。肺热壅盛者加鱼腥草;久病气虚者合三仙汤。

2.5 口咸口咸指自觉口中有咸味。《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 王教授认为,肾阳的温煦可促进诸脏腑的水液代谢,在人体的水液平衡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久病后肾虚,则津液输布失常,肾液上泛而致口咸。《张氏医通》所言“口咸,肾液上乘也”,即是如此。

王教授治疗口咸常从补肾入手,临床喜用当归、熟地黄二药。《药性论》载当归“补诸不足”。《珍珠囊》称熟地黄:“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二药相配,则补血填精之力犹强,傅青主言之:“不特补血,而纯于填精。”肾精得补,则其水液代谢作用得复,上溢之肾液得降,口咸自解。若肾阳不足明显,常加巴戟天、淫羊藿。

2.6 口涩口涩指口有涩味,如同生柿子一般,常与口舌干燥共同出现,多见于各脏腑阳热偏盛,燥热伤津。《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说道:“阴即血与精也,濡润之物耳……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王教授认为,口涩的主要病机为脾胃阴虚。阴液被伤,不能上输于口咽,且脾胃之阴不足、运化功能失常,则患者可自觉口中发涩而干燥。阴液不能滋养脉络,故可见胃中隐痛。

王教授临床主要通过滋养脾胃之阴治疗口涩,方用沙参麦冬汤合益胃汤。方中用沙参、麦门冬养肺胃之阴;玉竹、天花粉生津解渴;扁豆、甘草补中益气;生地黄、桑叶清泻虚火,脾胃阴液得补,则经脉得养、运化得复,口干、胃痛等症随之而解。若胃痛重者,常加入白芍缓急止痛,并酸甘化阴;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麦冬是王教授滋补胃阴之常用药,在各种有阴虚见症之消化病中均随方加入,通常使用不少于20 g,以达到理想效果。

2.7 口黏腻口黏腻指自觉口中黏腻不爽,常伴舌苔厚腻。多由湿浊、痰饮、食积等瘀而化热引起。叶天士《温热论》曰:“口中腻,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属脾湿盛也。”可见,湿热是引起口黏腻的重要原因之一。王教授认为,口黏腻根据湿热所在脏腑不同亦可与其他口味异常同时出现,如黏腻而甜,多为脾胃湿热;黏腻而苦,多属肝胆湿热。

王教授治疗口黏腻以平胃散为主方。平胃散是王教授治疗痰湿阻滞中焦的基本方剂,有燥湿和胃之功效,可消除胃中积滞,恢复脾胃气机。汪昂谓之“泄中有补,务令湿土底于和平也。”为进一步调和脾胃气机,王教授常合用半夏泻心汤,若湿热明显者,加2~3 g大黄以推陈致新,以栀子豉汤宣发郁热。

2.8 口臭口臭,又名出口气、口气秽恶、口气臭、臭息等,指口内出气臭秽,即呼吸时出现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臭候》言:“口臭,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然腑脏气臊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脾脏开窍于口,患者脾热在胃中蓄积,且运化功能失常,则湿热之气容易上冲,化作臭味从口中呼出。王教授临床应用时,在口臭辨病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辨证痰湿阻滞和脾胃湿热,而湿热日久亦易伤阴[10]。值得注意的是,口臭亦有因口腔不洁而出现者,舌诊时应当细心观察患者口腔状况。

王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治疗口臭,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平胃散和甘露饮两首方剂加减治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平胃散是消除胃中痰湿积滞的主方;口臭脾胃湿热,日久伤阴,故选用清理湿热的同时可滋补阴液的甘露饮。此外,王教授倡导“专病专药”,即根据病情在方中加入专治某症之药[10]。丁香和藿香是王教授治疗口臭的专药。《类证本草》论丁香:“疗口臭最良,治气亦效。”《本草正义》言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外胃,振动清阳妙品。”临床加入此二味药,以香治臭,疗效甚佳。

2.9 口淡口淡指自觉口中无味。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言:“或口淡者,胃热也。”热毒灼伤津液,津液不能上承,不能濡润口舌,则口淡、食不知味。王教授认为,口淡多由饮食过度或外感热毒未解,导致体内留有湿热引起。湿热郁阻脾胃、运化失司,则食欲减退;湿热内扰,则胃中嘈杂;脾气停滞则胃气易上逆,故见呃逆、呕吐。

王教授治疗口淡多用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调和营卫。少阳外邻太阳,内近阳明,涉及三焦;营气化生血液并营养全身脏腑经脉;卫气固护机体。可见,少阳和营卫的调和是人体整体气机正常运行的保障,两方合用,使机体气血阴阳平衡、调畅,则引起口淡的外毒、湿热等因素自平。若热毒炽盛者,则选用刘渡舟教授之验方柴胡解毒汤,即小柴胡汤减人参、半夏、大枣,加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疏肝清热、利湿解毒,临床疗效良好。

3 病案举例

患者,杨某,女,53岁,自诉一年前胆囊炎切除手术后出现口苦至今,平素容易感冒,动则汗出。刻下证:口苦,畏风寒,背痛,右耳鸣甚,舌质淡、苔黄白而腻,脉沉弱。辨证为肝脾不和、表虚不固。治以调和肝脾、固表止汗。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处方:柴胡10 g,桂枝15 g,党参20 g,炒黄芩12 g,白芍20 g,干姜15 g,大枣30,法半夏15 g,葛根20 g,煅牡蛎15 g,炙甘草30 g,浮小麦30 g,生黄芪30 g,防风15 g,炒白术30 g,生杜仲20 g,菟丝子15 g,淫羊藿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7剂后复诊:口苦、恶风大减,背痛、耳鸣愈,今日腹胀、食少。前方去杜仲、淫羊藿、葛根、菟丝子、干姜,加茯苓20 g,薏苡仁15 g,焦三仙各10 g,陈皮15 g,白扁豆10 g。药后诸症大减,续服14剂而愈。

按语:本案患者因胆囊炎切除手术后邪热未除,郁结在内,阻遏少阳气机,导致肝脾不和。少阳气机日久不通导致卫阳被遏,进而产生表虚不固证。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热,胆汁上溢,故口苦;表虚太阳经气被遏,故畏风寒、背痛、舌淡脉沉;久病伤及肾精,故耳鸣。方中柴胡桂枝干姜汤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半夏降逆和胃,使上溢之胆汁得降。少阳气机得复,胃气得降故口苦得缓。玉屏风散、葛根、白芍、浮小麦等相合可固表益阴和营;杜仲、菟丝子、淫羊藿益肾填精。诸药合用,使少阳枢机得畅,太阳经气得复,肾精得补,故口苦、恶风、耳鸣诸症大减。二诊时口苦大减,但出现腹胀食少,此为气机恢复,而暂有气滞所致,根据效不更方的原则,保持柴胡桂枝干姜汤及玉屏风散不变,去葛根及补肾之品,加入健脾消食行气诸药调理而愈。纵观本案,王教授准确抓住病因病机,经方、时方并用,药证相合,效如桴鼓。

4 结语

口味异常包括口酸、口苦、口甜、口辣、口咸、口黏腻、口臭、口淡等。王教授法从仲景,虚实并调。临证时,对于口味异常的病证,不单关注患者口味的变化,而且重视脏腑的变化及证候的虚实。同时,对口味异常的诊治不拘泥于经方,博采众长,常获良效。

猜你喜欢

枢机口苦泻心汤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