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叶天士络病理论探析癌性疼痛治法*

2021-04-17彭筱娴张培彤

中医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络脉癌性癌痛

彭筱娴,张培彤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癌性疼痛发生于64%的中晚期肿瘤及59%近期接受肿瘤相关治疗的患者群体,其中超过半数为中重度疼痛[1],为恶性肿瘤常见的伴发症状。目前癌痛的治疗以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为基础,联合抗抑郁药物、非甾体类药物、类固醇激素、双磷酸盐、微创介入治疗以及姑息性放疗等。但仍有10%~20%患者的癌痛通过常规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2]。癌痛加重躯体症状,并导致焦虑、抑郁、易怒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手段具有多脏腑同调、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癌痛的治疗,并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叶天士络病理论与癌痛

癌痛属中医“积聚”“痛证”“痹证”的范畴。《诸病源候论》云:“积聚痼结者,是五脏六腑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盘结者也。若久即成症。”《临证指南医案·积聚门》云:“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日渐瘀痹,而延癥瘕。”《临证指南医案·诸痛门》云:“久痛必入络,气血不行”[3]。恶性肿瘤在其生成、增殖及侵袭的慢性进展过程中,初则由气及血,久则由血入络。络脉网络全身、沟通内外的生理属性,以及痰瘀互阻、虚实互结、病情缠绵反复的病理属性,都与恶性肿瘤相符合。癌肿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故疼痛持久而剧烈;痛证不除,局部脉络阻滞日久,耗伤正气,导致病络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络病理论认为癌痛成因有二:一是“不通则痛”,气血痰瘀等病理产物与癌毒交阻,局部络脉气血阻塞不通,如叶天士所说:“积伤入络,气血皆瘀,则流行失司,所谓痛则不通也”;二是“不荣则痛”,恶性肿瘤在其增殖过程中,调动机体大量气血以供己用,加之手术及放、化疗伤正,气血荣养不及,脏腑及四末失养,形成缠绵难愈的疼痛。

2 癌痛从络病论治

癌肿局部气、血、痰、毒等病理因素交杂,在合并癌痛时又存在“不通则痛”的实证特点,加之肿瘤的病理情况复杂,证候虚实难以明辨,攻补之法难以衡量。因临证常表现有气滞不通之象,许多医家治以行气止痛之法,部分患者虽暂有痛缓,但络脉阻滞的根源仍在,故缓解持续时间不长。若辛香燥烈的行气之品使用日久,消耗阴液,局部络脉失于濡润,则加重络阻,难以治愈。叶天士认为:“医不明治络之法,则愈治愈穷矣”。络病的治疗当“以通为用”,久病、久痛从络论治,实者宜泄,“通其气散其血则愈”;虚者宜通补,投辛咸通络之品于滋补之剂,此为络病治疗的纲领。其中更以辛味药为主,“络以辛为治”,辛能通、能散、能行,具体可分为辛温通络、辛润通络、虫蚁通络、补虚通络四大类。

2.1 辛温通络素体真阳不足,或过用苦寒伤正,阴寒内盛,日久寒邪入络,血行不畅,络脉凝痹。《黄帝内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症见疼痛而不移者,得寒则剧,得温则缓,畏寒肢冷,肢体萎痹,入于胃络则呕吐清涎,入于肝络则右胁下痛。当以辛温之剂温通络脉、活血止痛。叶氏论治此证,常用小茴香、肉桂、附子、干姜、当归、炙甘草、丁香、吴茱萸、高良姜等温散血络之寒邪,川楝子、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桃仁、郁金、降香等通利脉络,化瘀止痛。兼有痰饮者,佐以半夏、姜汁、橘红、茯苓、白蔻、益智仁等燥湿化痰。病案举例:“吴(三七),食仓痛发,呕水涎沫,六年久病入络,大便忽闭述忽溏,患处漉漉有声,议通胃阳,兼制木侮。淡吴萸、良姜、半夏、延胡、炮川乌、茯苓、蒲黄。”本案因胃阳不足,中州失煦,久之胃络凝滞,络脉不通,胃气不和,故胃脘疼痛、呕吐涎沫;中焦失于温养,水液运化失司,故大便不调,肠腑漉漉有声。方中吴茱萸、高良姜温胃散寒,川乌散寒止痛,半夏、茯苓燥湿逐饮,延胡索、蒲黄通络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辛温通络法对于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症见胃脘冷痛、呕吐纳差、便秘或便溏者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临床中,阳虚络阻证多见于胃癌、肝癌、肝转移瘤伴有癌痛的患者,在内服温散通络之剂的同时,佐以中药热敷、中药泡洗、艾灸、穴位贴敷等治法,可以增加温通之效。

2.2 辛润通络素多郁怒,或寒暑、饥饱劳形,肝为否极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络损,气血瘀滞,日久病根深伏,化燥伤阴。症见胁下、胃脘、胸部或肢体疼痛,痛属刺痛、胀痛或痞积攻痛,伴有口干、易饥、心悸、大便干结等阴亏之证,见于胃脘痛、胁痛、发黄、咳血、噎膈诸门。叶氏治此,秉承仲景旋覆花汤之法,选用味辛通络药加入柔润之剂,“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燥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拔苗助长”,常用旋覆花、桃仁、当归、赤芍、牡丹皮、红花、延胡索、郁金、泽兰、韭菜白汁等活血通络,熟地黄、何首乌、苁蓉、枸杞子、胡桃肉、生地黄、天冬、麦冬、知母、阿胶、黑豆等养阴润燥。兼有痰滞者,加入半夏、橘红、薏苡仁、冬瓜子、白芥子等化痰散结;内热炽盛者,加入生石膏、金银花、栀子、黄连清热解毒。病案举例:“沈(二一),初起形寒寒热,渐及胁肋脘痛,进食痛加,大便燥结。久病已入血络,兼之神怯瘦损,辛香刚燥,绝不可用。白旋覆花、新绛、青葱管、桃仁、归须、柏子仁。”感邪日久,入于肝络,采用旋覆花汤加减,方中旋覆花辛咸下气而通肝络,新绛凉血化瘀,青葱管通阳散结,桃仁、当归须、柏子仁养营活血,辛润温通。诸药合用,通行肝络,止痛养血。在治疗肿瘤时,因放化疗、手术的不良反应,常导致机体阴液受损,阴亏血少,络脉瘀滞,疼痛难愈。肝体阴而用阳,胃喜润而恶燥,肝癌、胃癌、食管癌局部癌毒炽盛、阴津亏耗,则叶氏辛润之法尤为适用,以柔剂甘润养营,配伍辛散诸药疏通络脉瘀滞,佐以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血,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阿片类止痛药物易导致便秘,在使用此类药物的同时,配以辛润之品,既可活血通络而增强止痛之效,又能生津润肠而改善便秘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2.3 虫蚁通络寒暑饥饱,劳心劳力,气血交乱,气滞血瘀,日渐瘀痹,病邪久久留伏于络脉,在外则为关节痹痛、头痛,在里则为胃脘痛、胁痛、心痛、癥瘕。此为顽证痼疾,草木无情难以拔除,需借助虫蚁蠕动之物松透病根,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其中辛散走窜者为升,如全蝎、蜈蚣、僵蚕、九香虫,善走肺经、头颅、肌表、上肢,性擅祛风除痹止痛;咸寒沉降者为降,如土鳖虫、地龙、鼠妇、穿山甲、蜣螂,善走肾经、胸腹部、下肢,性擅软坚化瘀止痛[4]。兼络热者,合用牡丹皮、知母以清余邪;局部可扪及肿块者,加入牡蛎、夏枯草、鳖甲软坚散结;痰瘀阻络者,合用白芥子、半夏以化痰。病案举例:“今久痛,有高突之状……法当宣通清阳,勿事表散,方:熟半夏、北细辛、炮川乌、炙全蝎、蜂房。头痛日久,惯服温阳滋补而未见其害,可知此案为阳气亏虚,痰浊与瘀血交阻于络,气血郁痹,故痛不止,法当以虫蚁搜逐络脉,使阳气宣通。”方中全蝎辛甘发散,引诸药入巅顶,配伍露蜂房攻毒散结,通行脑络郁痹之气血;细辛辛温,入少阴而搜涤寒邪,半夏化痰散结,川乌温经止痛,三者合用,通阳逐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虫类药物如鼠妇、全蝎、蜈蚣均对癌痛具有抑制作用[5-6]。在临床应用中,虫类药物性味归经各异,其范围亦网罗全身内外上下。全蝎、蜈蚣辛甘发散,上升巅顶,于颅内肿瘤及脑转移瘤疼痛者常取得良好的疗效;僵蚕、九香虫理气止痛,其性升散,可用于肺部及头面部肿瘤,散结止痛;土鳖虫、蜣螂均归肝经,咸寒消坚,破血通络,对于肝癌、肝转移瘤所致疼痛具有良好的通络镇痛之效;穿山甲、地龙性善下行,走于下肢,通络除痹,可用于下肢骨转移痛的患者,入络搜邪以止痹痛。

2.4 补虚通络王清任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正亏络虚,脉中营卫之气不充,邪气久踞,导致络脉渗灌失调,损伤络脉,血气运行滞涩,内着干血,肢体不荣,故生疼痛。中焦气血两亏,或中阳不足,络虚而痛者,当以辛甘温之剂,佐以活血通络药,养荣通络,益气扶阳,常用药:人参、黄芪、桂枝、干姜、当归、川芎、桃仁、赤芍、枣肉;若干血久着,阴伤较甚,络脉失濡,血行滞涩而痛者,当以柔润滑利之剂,辅以活血养荣之品,常用药:生地黄、白芍、天门冬、枸杞、阿胶、柏子仁、丹参、桃仁、赤芍、泽兰。病案举例:“顾(五一),营虚胃痛,进以辛甘:当归一钱半,甜桂枝一钱,茯苓三钱,炙草五分,煨姜一钱半,南枣肉二钱。”此案得之胃阳不足,营血亏少,以桂枝辛温通脉,当归、枣肉养营活血,煨姜温通中阳,茯苓、炙甘草益气调中,诸药合用,温养络脉凝涩之气血,补而不滞。恶性肿瘤属慢性消耗性疾病,经过多程治疗,病程后期患者多表现为以虚为主,虚中兼实的正虚络阻证。补虚通络法可广泛应用临床:化疗药物如铂类、紫杉烷类、长春碱类具有较强的周围神经毒性,致使四肢麻木疼痛,可配合服用益气养血通络之剂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以冀气血充实,荣卫调和;蒽环类及紫杉烷类化疗药、曲妥珠单抗、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心脏毒性,临证若见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伴有阴亏的表现,即为心阴受损、心络失养,法当养心合营通络,营血复则心络安;肾主骨生髓,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及骨转移瘤属奇经病者,可遵循叶氏奇络治则,以大剂血肉有情之品滋填奇经,以辛润温补之剂通络止痛[7]。

3 临床应用

在叶氏络病理论的指导下,癌性疼痛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综述于下。吴霜等[8]以温阳通络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患者97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自第1次化疗起予麻桂通络汤煎剂(麻黄15 g,桂枝15 g,当归15 g,黄芪30 g,白芍30 g,红花15 g,花椒10 g)浸泡手足,对照组予安慰剂浸泡,结果显示第8次化疗及化疗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NRS疼痛评分为2.11±1.09,明显低于对照组4.37±2.56,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王镜辉等[9]以温阳化瘀法治疗癌性疼痛160例,对照组60例仅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 q12 h,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温阳化癥膏贴敷,7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NRS评分在治疗前为4.858±0.989,治疗后为1.141±0.821,治疗后爆发痛次数为(2.313±3.466)次,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张霆等[10]运用养阴通络法治疗癌性疼痛84例,对照组41例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养阴通络法,具体药物:天冬、麦冬、生地黄、玄参各9 g,当归、白芍、三七各12 g,柴胡、香附、延胡索、枳实各10 g,桃仁、青皮各6 g,甘草3 g,以21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在改善癌痛方面,实验组CR 9例,PR 17例,MR 14例,总有效率93.0%,优于对照组85.3%,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李赞等[11]运用虫类药治疗癌性疼痛120例,对照组60例采用WHO三阶梯止痛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虫类药止痛散(蜈蚣、全蝎、天龙、土鳖虫、乳香、没药、三七粉、马钱子、黄药子、生南星、芒硝、冰片等)阿是穴敷贴,10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2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对照组80.0%。龙建新[12]运用解毒通络法治疗癌性疼痛300例,对照组150例运用WHO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麝蟾镇痛膏(蟾酥、全蝎、三七、延胡索、细辛、马钱子、麝香、樟脑、冰片)外敷,7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改善癌痛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00%,对照组为73.33%,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王洪娟[13]运用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90例,对照组45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芪蝎龙蚕汤,具体药物:生黄芪 45 g,全蝎10 g,地龙10 g,僵蚕15 g,党参15 g,生白术15 g,茯苓15 g,当归15 g,延胡索30 g,柴胡 12 g,白芍15 g,法半夏10 g,枳实15 g,焦三仙30 g,白花蛇舌草30 g,酸枣仁15 g。14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且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爆发痛次数少、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欧阳现强[14]以温阳通络法治疗阳虚寒凝型癌性疼痛86例,对照组43例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芍甘附子汤加味,具体药物:制附片(先煎)15 g,党参片20 g,赤芍60 g,当归10 g,延胡索15 g,菟丝子20 g,醋郁金10 g,仙鹤草15 g,火麻仁15 g,炙甘草20 g。21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76.74%,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冯爱梅等[15]运用补肾通络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73例,对照组36例以改良VAD方案化疗,治疗组37例在同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口服益肾化瘀方,具体药物:熟地黄25 g,枸杞子12 g,菟丝子15 g,杜仲10 g,川断10 g,当归8 g,丹参15 g,红花10 g,蜈蚣2条,泽兰12 g,黄芪12 g,黄连5 g,苦参10 g,白花蛇舌草20 g,枳壳10 g,甘草5 g。依据症状变化增减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骨痛评分为3.15±1.57,对照组为4.57±2.38,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4 总结

癌性疼痛属肿瘤临床常见伴发症,近年来新的镇痛方法不断被发现,但镇痛效果仍不理想。叶天士络病理论以通络为总治则,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扶正、祛瘀、温阳、养阴、益气、解毒联合应用。络阻以实为主时,通络祛瘀,兼以扶正养阴;络涩以虚为主时,补虚通络,兼以通利血脉。络病理论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日臻完善,吴以岭院士提出络病“三维一体”的时空架构体系,通络治疗对于络脉(包括气络和脉络)的结构与功能具有修复调整的作用,使得通络法对于癌性疼痛的突破性治疗成为可能[16]。络病理论需要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其科学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当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疼痛机理等开展进一步研究;临床研究可在方剂及临证研究的基础上,规范络病的证候,扩大实验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诊。叶氏络病理论指导癌性疼痛临床实践,能够体现传统中医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丰富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内涵,为癌痛患者提供最大的临床获益。

猜你喜欢

络脉癌性癌痛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