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日新治疗口疮经验拾零*

2021-04-17朱玲郑日新钱雅琴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口舌喉科口疮

朱玲,郑日新,钱雅琴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复发性口疮,即复发性口腔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oral aphthaee)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具有反复性。中医称为“口疮”,是以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溃烂斑点,局部灼热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的特点是突然、无明显原因在舌、唇、颊、腭等处的口腔黏膜上出现小溃疡,发作的间歇期短则一天,长则数月,数量大小不等。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1],远期疗效不理想,而中医对口疮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则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口疮”病名首见于《内经》[2],之后历代医家对口疮的病因病机进行补充完善。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提出心脾积热致生口疮;元·朱丹溪阐述口舌生疮乃是由上焦热壅所致;并用桔梗、甘草、防风、枳壳等药进行治疗。明代,祖国医学对口疮的病因病机认识日趋完善,明·薛己提出口疮病机属上焦湿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是各经传遍所致,应当分别而治之。郑梅涧按照本病之病位、临床特征和病因,称本病为“咽疮风”,其在《重楼玉钥》中亦有明确论述。郑日新教授是全国中医学术流派 “安徽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秉着守正创新的思想,不断开创中医临床新思路,行医数十载,现就将郑日新教授治疗口疮的病因病机、辨治经验和验案分述如下:

口疮的致病性质

新安郑氏喉科认为,六淫中可致口舌生疮者不独有“火”,“燥”邪亦可导致口疮[2]。《重楼玉钥续编·各证分辨》:“有伤燥而发口疮者”。燥邪具有干燥之性,易伤人体阴津,且六气皆可从火化,燥郁则为热属阳,燥火郁之而上干清窍,甚者会出现口腔黏膜破损,口舌疮点丛生[3-4]。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之邪具有升腾向上的特性,易侵犯人体上部,其中又以头面部最为多见;火热之邪挟毒,侵入血分,聚于身体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疮疡痈肿,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化脓。

病因病机

虽有“燥”邪可致口疮,但其病理变化过程亦是燥郁化火,所以归根结底口疮病机主要还是“火”,然而“火”却有实火和虚火的不同。口疮有标本虚实之分[4],标在口舌,本在脏腑,与心、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起病急、病程短者,局部疼痛较剧,多见于实证,治疗以“清”、“通”、“消”为大法;病势缓,病史长,口疮反复发作,或终年不断,此起彼伏多见于虚证,治疗以“补”为大法,随证治之。

实证者,多见于心火上炎。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舌为心之苗。心经郁热,或情志之火内蕴,导致心火亢盛,火热之气上蒸熏于口舌,或下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皆可致口舌生疮。口疮实证还可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饮厚腻致脾胃有热,复因外感风热致使口腔破损,诱发内外合邪,火热熏蒸口舌,热盛肉腐,发为口疮;或若七情不节,忧思恼怒,心肝之气郁滞,血脉运行不畅,均可上滞于口,发为口疮[5-6]。

虚证者,多见于虚火上炎、脾气虚弱、脾肾阳虚。《重楼玉钥续编·各证分辨》指出:“小儿口疮,有脾虚不能统涎,以致口涎流多,及嘴角湿烂而患者,有脾阴不足,过食甜味而致者;有由病后发热不退而生舌疮者;有属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而致者;有因麻痘后服清凉解毒药过多,致生舌疮者,虽曰口疮一症,而所因不同,故当审辨明,岂可以舌属心,遂指定心火,而执治乎。”口疮病因病机复杂难辨,所以要求在诊治过程中更应审慎辨明。

明辨寒热虚实

1 口疮的颜色、疼痛时间辨寒热虚实

《重楼玉钥续编·各证分辨》强调“舌疮诸症,必须分辨寒热虚实。”并认为口疮赤、白分别与实证、虚证有关。实热者色多赤,而虚热者色多白,首次指出口疮色白多属于虚热。赤白之中又有细分,焮红色属热、实,淡红色属虚,暗红色属热、实,淡白色属虚、寒等[7]。

午前痛甚者,实火也;午后痛甚者,虚火也。根据阴阳普遍性和无限可分理论,昼阳、夜阴之中还可再分阴阳,午前可以看做是阳中之阳,这是人体阳气最充足、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正邪交争激烈,所以此时发病多属实证;午后则反之。

2 口疮多寡、波及范围辨寒热虚实

从口疮多寡辨证和口疮波及范围相结合进行辨证,也有助于口疮的虚实鉴别诊断[8-9]。口疮颜色鲜红、满口烂肿,数量众多者多为实证;颜色淡红、肿点微稀,三两可数者多为虚证。口疮创面肿势高突,并且有高出基底面之象,根结稳定,多属热、属实;口疮创面肿势散漫,不高出基底面,多属虚;口疮创面只是微微肿胀,并没有成脓和溃破之征,无根深蒂固之势,多属虚、属寒。

3 三法参伍、注重脉诊辨别虚实

《重楼玉钥续编·各证分辨》:“舌疮虽曰小疾,亦须证之以脉。若症与脉合,治得其宜,则易愈,断无症实而脉虚之理,盖是疾脉虚者,症亦虚,脉实者,症亦实,乃最易明晓之处,非比伤寒杂症之难辨也。”新安郑氏喉科注重脉诊,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方法,是局部与整体相关联的重要应用,郑梅涧提出脉诊“三法参伍”说[10-11],即脉部“候脏腑”法、脉部“候人体上中下部”法和脉位“候五脏”三种诊脉方法获取的信息综合分析,对提高脉诊的准确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实火虚火的脉象,提出脉浮数为实火,浮大为虚火;浮数有力按之不减为实,浮大而数按之弱涩为虚[12]。在临证过程中,很少会出现单一的虚实脉象,更多见的是多种混合脉象,对于这些兼见脉象,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才能对病证的寒热、虚实以及病势的盛衰作出准确判断[13]。

但凡舌疮诸症,必须分辨寒热虚实,不可偏执地认为不是心火亢盛,就是脾胃积热。虚证口疮如果妄投寒凉之剂,起初可见白疮逐渐转为红,且有蔓延之势,此时若医者仍尚难以觉察,继续认为是清热解毒之药力未透达病所,再次妄投苦寒以遏之,必会导致各种口疮变证和败证。

临床治疗

治疗方面,郑氏喉科治疗口疮倡内外并治,内治口疮注重兼证选方,治疗伤燥口疮宜养阴清润,忌表散。不仅有中医内治法要依证选方[14-15],外治喉科吹药同样也需辨证施治,必须根据喉科临床病变的需要而使用何种药物。不同的症状使用不同的配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1 心火上炎证

可见溃疡面小,数目多,多分布在舌尖、舌前中部或舌两侧,色红,疼痛明显,不喜饮热,进食刺激食物后疼痛更甚,伴见心烦口渴,性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治以清心降火,凉血利尿。方用导赤散合紫正地黄汤加减治疗。

2 脾胃积热证

口疮数目多且密集,呈现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甚至可融合成片,局部红肿隆起,基底平坦,表面有黄色腐败物覆盖,疼痛剧烈,吞咽时尤甚。并伴见口渴,口臭,脘腹胀闷,嗳腐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实有力。治以清泄脾胃,消肿化腐。方用凉膈散加减治之。

3 虚火上炎证

口疮数目少,多发生在唇、龈、舌、颊、咽等处,溃烂面较小,边缘稍微红肿,时有灼烧痛,此起彼伏,经常复发。兼见四肢不温,倦怠乏力,喜热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治宜扶阳抑阴,引火归元。方以潜阳封髓丹或三才封髓汤加减[16]。

4 脾虚湿困证

口疮数目少,但面积较大而浅,四周肿胀高突,颜色淡白,愈合较慢,疼痛较轻,常伴头昏重,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腹泻,口粘不渴,舌苔白,脉沉缓。治以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方选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5 脾肾阳虚证

口疮数目少而分散,表面色暗,四周苍白,无明显红肿,疼痛仅在进食时发作。伴见面色苍白,面浮肢肿,形寒肢冷,下利清谷,少腹冷痛,小便多,舌淡,苔白,脉沉弱等。治以温补脾肾,收敛溃烂。方用附桂理中汤加减治之。

口疮内治重视兼证选方:若属上焦实热,舌胎焦黄,口渴,宜导赤散加麦门冬、丹皮、贝母、黑山栀之类。周身潮热,多日未退者,六君加归芍麦门冬主之。若兼见大便溏薄者,七味白术散主之。寒热往来者,补中益气主之。如若咳嗽无痰,或痰黏难以咯出,间有内热者,金水六君煎主之。若中焦虚寒,手指尖冷,面色青白兼见者,理中汤主之。或病后脾虚者,四君加归芍主之[16]。凡阴下焦阴火,或因寒凉过甚,而致唇舌反现紫赤色,渴不喜饮,以及感燥气而致者,必须养阴清润,重用熟地。

注重外治吹药疗法

喉科吹药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补内治法运用的不足,使药物直达病所,特别在咽喉、口腔病初起红肿热痛,以及出血溃烂等各种不同症状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法简便,起效快,是咽喉科多种外治方法中最主要的一种[17-18]。

1 消肿止痛

消肿止痛是由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一些药物组成,适用于咽喉疾病初起局部红肿热痛。肿痛是气血热毒壅滞所致,若能使气血流畅,壅去滞消,则肿痛可随之而去。吹药主张用绿袍散治疗,组成成分是青黛、黄柏、山豆根、薄荷、黄连、儿茶(炒)、人中白(煅)、硼砂(炒)、冰片。

2 化腐止烂

是以清热解毒祛腐药物组成。此类吹药吹人咽喉患处之后.使腐肉能迅速脱落,停止病变的发展。若咽喉患处腐肉不脱,则新肉难生,新肉不长,则疮口难愈;腐肉不脱还会侵害周围血肉,疮口更大,疾病加剧。而吹药则用枣砒散或赤霜散以祛腐。适当配伍西月石、牛黄、五倍子、珍珠粉以及凤凰衣等解毒祛腐,止烂生肌。

3 托毒排脓

这些粉剂配方则适用于咽喉口腔疾病已化脓和将要成脓或溃破而脓液流出不尽。将粉剂喷散在患处能促使自溃或脓液早日排清。外用吹药用代刀散,方中有牙硝、薄荷、硼砂、冰片、皂角等药,具有排脓易尽的特点。

4 生肌收敛

当红肿已消,脓液已尽,腐烂已止,生肉及黏膜已在恢复期时,使用这类药物,是用来帮助肌肉生长,加快疮口愈合。但是,生肌收口的吹药运用必须适当,如有脓液不清腐肉未脱,过早运用此类药物则会使腐肉更加难脱,瘀液更难排清,而疮口也不易收口。吹药则用生肌散治疗,成分包括雄黄、石膏、青黛、甘草、冰片等[19-20]。

验案举隅

患儿某,男,13 岁。2019 年8 月24 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流派示范门诊”初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 年余。刻下:患处灼痛,饮食加重,口干渴饮,见左侧口角区溃疡4 个,小0.3×0.3cm,周围粘膜发红,舌尖红,苔薄,脉细数。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泻火为主,内服:方拟封髓丹、三才丸、交泰丸加减。处方:黄芪25g,党参20g,茯苓12g,砂仁7g,甘草10g,肉桂4g,地黄25g,天冬10g,麦冬10g,玄参10g,丹皮10g,赤芍10g,黄柏10g,黄连6g。7 剂,水煎分服。外用:雄黄、蒲黄、薄荷、冰片、黄柏,煅石膏等研磨外敷。服用后溃疡明显减轻。复诊:2019 年10 月19 日,服药20 帖以后,至今未出现新的口疮。

总 结

郑日新教授充分吸收了前人经验,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了自己对口疮的认识:六淫中可致口舌生疮者不独有“火”,“燥”邪亦可导致口疮。其病因病机属虚实两端,寒热难辨,然舌疮治疗,必须分辨寒热虚实,并梳理提炼出辨明虚实寒热方法。治疗方面,更是主张内外兼治,内治口疮注重兼证选方,外治吹药强调微观辨证,循证选方加减。内外合治,收效甚多[21]。

猜你喜欢

口舌喉科口疮
列表法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喉科擎拿术随想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羊口疮治疗方法
作业布置:不妨费点“口舌”
老农捡田
布置作业,不妨多费“口舌”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
通过鉴定案例浅析耳鼻咽喉科纠纷的特点及防范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