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志媛运用“心肾同调”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经验

2021-04-17张晓宇康志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行经肾水经行

张晓宇,康志媛

1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郑州 450046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痛经是指妇女于行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坠胀,或痛引腰骶,痛甚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剧痛晕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大多数为青少年女性。西医认为痛经的发生可能与子宫内膜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PGs)有关,治疗上多运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复方避孕药治疗痛经[2]。康志媛教授认为痛经的发生与胞宫气血变化密切相关,或因气滞、寒凝、湿热瘀滞胞宫,不通则痛,或因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而致胞宫失养,不荣则痛,提出在以上基础治疗方法之上更要兼顾心的辨证作用,强调从心论治,调和心肾的重要性。导师康志媛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擅长运用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在临床经验过程中发现“心肾同调”治疗痛经,往往能取得更加良好的疗效,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肾为痛经发病之根本

《黄帝内经》云:“女子七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此期往往是肾气充盛、天癸泌至的时期,而痛经的发生大多从此期即初潮或行经1-2年发生。肾藏精,主生殖,为冲任之本,天癸之源,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加之经行前后冲任气血的急骤变化,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胞宫失于濡养,发为痛经,表明痛经发生与肾密切相关。《妇人大全良方》云:“肾气全盛,冲任流通”,《女科经纶》曰: “月水全赖肾水施化。”《傅青主女科·调经》云:“妇人有少妇疼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只有肾气充盛,冲任胞宫周期性生理变化才能和畅调达,经血才能按时满溢。以上皆指出肾虚为发病之根本,但病机往往复杂多变,同时又可兼夹气滞,寒凝,湿热,血瘀等证。

①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且肾水涵养肝木,肾水不足,母病及子,肝木不达,加之女性易忧思抑郁,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瘀阻子宫、冲任而致痛,正如 《傅青主女科》有“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土木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疼”;②肾为水火之宅,内寓元阴元阳,肾阳亏虚,命门火衰,则难以温煦胞宫胞脉,或素体禀赋不足加之外受寒邪,寒性收引、凝滞,血为寒凝,迟滞成瘀,胞宫气血不畅,则成痛矣,正如《素问·奇病论》曰:“肾阳不足,冲任虚寒……血虚寒凝,故令痛也”;③阳盛体质,湿从热化,致湿热内蕴,或于经行前后血海动荡之际不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相搏,流注冲任,蕴结胞中,气血失畅,《医林改错》云:“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瘀血阻滞胞宫胞络,发为痛经[3];④《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上暖脾土,必致脾阳亏虚,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不能得以运化,气血生化乏源,精亏血少,行经后血海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子宫、冲任,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心与痛经的理论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女科经纶》云:“妇人百病皆自心生”,《素问·评热病论》云: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指出心与胞宫通过胞脉相联系,由此可看出妇科痛证与心的联系。随着对中医“心”认识的加强,从心论治的概念逐渐被重视,也有大量的理论依据可循。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摄血液行于脉中而周流全身,营养滋润全身[4]。妇女以血为本,月经全为血所化,当心气功能正常,气为血之帅,气生血,行血,则能畅利下达胞宫来潮,反之则胞脉闭塞,妇科痛经相应而生。《灵枢·阴阳系日月》云: “心为阳中之太阳”,指明心主阳气,正所谓“肾为阳气之根,心为阳气之主”,且心在五行中属火,人体胞宫离不开心阳的温煦,若心阳不振,则人体周身失于温养,阳虚生内寒,寒客胞脉,脉道涩滞,出现寒凝血瘀[5]。加之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致经行腹痛。

心主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官,统帅全身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主司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其发痛,其脏心”,唐代王冰有言“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由心生”,皆指出痛由心所生。疼痛的感受由心神主控,如果心神失调,则人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和承受力也随之改变[6]。此类患者往往因为过分的恐慌和焦虑,在每个周期月经还未到来之际即开始担心忧虑,加之疾病本身的疼痛,则更加重疾病的临床表现。

病案举隅

张某,女,25岁,未婚,2019年10月15日初诊,主诉经行腹痛12年。现病史: 患者13岁月经初潮,自月经初潮起每逢经行第1~2日出现腹痛较剧,喜温喜按,伴腰骶酸痛,痛甚时恶心、呕吐,偶有腹泻,经前经期头痛,心情焦虑,难以入睡,小便正常。平素手足不温,食用寒凉食物容易腹泻,月经周期35~40天,经期3~5天,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末次月经2019年9月15日。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曾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疼痛可暂时缓解,远期疗效不佳。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经行腹痛(肾精亏虚 寒凝血瘀证)。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加减,药用:川芎15g,当归15g,醋延胡索20g,五灵脂12g(包),蒲黄12g(包),炮姜9g,赤芍10g,盐小茴香12g,桂枝12g,熟地10g,牛膝1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远志15g,茯神15g。15剂,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嘱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服用,经期不停药。二诊:2019年11月5日,末次月经:10月23日,5天净,量可,色暗,血块较前减少,腹痛较前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继予上方7剂,月经来潮前一周服用。三诊:2019年12月10日,末次月经:2019年11 月25日,量色可,无血块,无腹痛。痛经基本痊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患者经行初期,肾气尚未充实,肾精不足,故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少。患者平素手足不温,不宜食用寒凉之品,属脾肾阳虚,容易内生寒湿,加上经期受凉等外因,外寒与内寒交结,寒气客于胞宫冲任,经血运行不畅,留聚而痛。患者每于经前头痛,由于经前期阳长阴消,气血活动旺盛,易心气郁而化火,出现经前头痛,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心肾不能调和,故而焦虑烦躁,难以入睡。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调和心肾,方中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延胡索补血行经活血,化瘀止痛,为君药;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为臣药;小茴香、炮姜、桂枝温经散寒除湿[7];熟地补益精血,加牛膝能通达下焦,引诸药直达少腹,在此基础上,导师注重从心论治,用煅龙骨、煅牡蛎,取其重镇作用可安神定志、缓解疼痛,取其收涩作用可缓解恶心、呕吐,远志、茯神调和心肾,安神益智,共为佐药。全方合用,共奏温经祛寒、活血祛瘀、调和心肾之功。

结语

《圣济总录·室女月水来腹痛》曰: “室女月水来腹痛者,以天癸乍至,荣卫未和,心神不宁,间为寒气所客,其血与气两不流利,致令月水结搏于脐腹间,疠刺疼痛。”这一论述再次阐明行经初期,天癸初至,心肾之间尚未达到正常的调济水平,易致寒凝胞宫、胞络,气血不畅发为腹痛,可见从心论治,心肾调和的重要性。导师强调在痛经的治疗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肾与胞宫气血的联系,更要兼顾心的辨证作用,且精神心理因素与痛经的发病更是紧密相连,中医学应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强调身心同治。在妇科痛证的治疗中,心阳不足则温通心阳,心火亢盛则滋阴清火,同时重视宁心安神以缓解疼痛,不仅丰富了妇科痛经的辨证论治,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行经肾水经行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经行吐衄的认识及临床辨治
储继军治疗经行头痛经验浅析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两种穿刺方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经行
Lessons from Compiling and Translating Homoeroticism in Imperial China:A Sourcebook
三峡行
《金匮要略》大剂量黄芪应用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