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注射呋塞米致粒细胞减少1例

2021-04-17吴宇璐王晓禾施秋泓王加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呋塞呋塞米中性

吴宇璐,王晓禾,施秋泓,王加英

1例81岁男性因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入院,予静脉注射呋塞米5 d后出现粒细胞减少。停用静脉呋塞米2 d后恢复正常,后连续监测1周,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本文就该患者静脉注射呋塞米后出现粒细胞减少作简要分析,建议临床静脉应用呋塞米时注意监测血常规,减少不良反应。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81岁,因“反复胸闷5年,加重1周”于2020年2月19日入院。患者近5年来因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多次于我院住院治疗,予改善心功能、护肾、降压、利尿等治疗后好转出院,长期口服利尿剂(呋塞米片20 mg、托拉塞米片10 mg,每天1次),未规律监测血常规。1周前患者感胸闷加重,双下肢明显水肿,遂收住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痛风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22×109/L,中性粒细胞3.01×109/L,红细胞计数2.53×1012/L,血红蛋白77 g/L,血小板计数90×109/L。

入院后予排毒、护肾、扩冠、利尿、降压、控糖、降尿酸等治疗。2月19日-23日每天予呋塞米40~80 mg静脉推注。2月23日,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99×109/L,中性粒细胞1.76×109/L,红细胞计数2.24×1012/L,血红蛋白66 g/L,血小板计数76×109/L,结合患者既往静脉应用呋塞米后出现粒细胞减少趋势,考虑患者此次粒细胞减少与静脉注射呋塞米有关,予停用呋塞米,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处理,余治疗不变。2月24日,予托拉塞米20 mg静脉推注。2月25日,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37×109/L,中性粒细胞7.41×109/L,红细胞计数2.45×1012/L,血红蛋白71 g/L,血小板计数84×109/L。继续观察7 d,监测患者血常规示白细胞及粒细胞波动于正常范围内。

2 讨 论

呋塞米是一种具有强效利尿作用的袢利尿剂,由于其利尿效果佳,临床应用较广泛,常用的给药方法为口服、静脉注射、静脉滴注,但其不良反应却常被医务人员忽视。常见的不良反应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急性肾功能衰竭、间质性肾炎、肾钙化、失听、过敏反应、肝脏损害、粒细胞减少等[1-2]。该患者在入院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连续5 d静脉应用呋塞米40~80 mg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减少,考虑为药源性粒细胞减少。停用呋塞米,予升白针对症处理。2 d后复查粒细胞计数正常,后连续7 d监测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该患者的粒细胞减少与静脉注射呋塞米有时间关联性,既往无血液系统疾病史或药物、食物过敏史,且呋塞米说明书及文献中均有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报道,停药后不良反应缓解,故考虑此患者粒细胞减少与静脉注射呋塞米有关。

查阅文献,临床静脉注射呋塞米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报道鲜少,但严重粒细胞减少可能出现严重后果。中性粒细胞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粒细胞减少患者易发生感染,且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多少、减少的速率及其他免疫系统的损伤程度直接相关[3]。

药物诱导的粒细胞减少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抑制骨髓造血细胞,阻断粒细胞从骨髓释放;(2)免疫机制: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半抗原,与蛋白结合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再次接触该药物时,药物便作为抗原与体内的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包裹粒细胞,在血液中通过激活补体直接溶解粒细胞,或经脾及其他部位迅速破坏粒细胞[4]。目前静脉注射呋塞米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机制尚不明确。

因此,临床在静脉应用呋塞米时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如出现骨髓抑制应及时停药,改用其他利尿剂,以减少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同时,临床医师应及时与临床药师沟通,加强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呋塞呋塞米中性
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高渗盐溶液联合呋塞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体重和血清肌酐水平的影响
英文的中性TA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静脉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80例观察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
呋塞米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呋塞米注射液配伍禁忌的文献分析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