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6甘立丽

成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

甘立丽

摘 要:为保障初中班级管理质量,解决初中生自控能力弱、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教育工作者尝试将教育激励理论渗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旨在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唤醒学生主动意识。在此背景下,文章对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借此引导教师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调整学生心态,确立学生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教育激励 初中 班级管理

1 引言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自控能力、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使教师难以通过及时的管理干预纠正学生学习态度,且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激励理论是从个体需求出发,运用班级管理中的激励行为,鼓励学生更为积极的应对校园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意识。因此,文章对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方法的研究,对改善学生心态,创新初中班级管理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教育激励理论相关概述

教育激励理论的核心是将鼓励、激励为核心,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唤醒学生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中积极性的教育理论。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是为帮助学生明确个体发展方向,最终达成教学、管理目标,为学生综合素质、基本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教育激励理论在具体实践中,通常会基于学生发展需求、教育教学活动特点,深入挖掘学生发展动机,激励学生进步与主动学习、自我管理[1]。行为、动机、需求是实现“教育激励”的重要因素,所以为发挥教育激励理论的实施优势,应结合学生要求,使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相关目标产生渴望,继而在激励行为的引导下实现该目标。

3 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教育激励理论的价值

班级管理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品质的培养效果,对增强学生自律意识、主观能动性意义重大。但由于学生群体中个体差异明显,学生行为习惯、个人喜好、学习习惯及方法区别较大,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按照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教育激励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可引导教师准确分析学生优点、不足之处,并通过激励唤醒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班级管理中具有自主意识,能够高效率的完成教育教学中的学习任务[2]。除此之外,素质教育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激励理论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可帮助教师激发学生潜能,重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在激励与表扬中积极进行自我展示,强化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自信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

4 基于教育激励理论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4.1 目标激励,明确班级管理方向

教育激励理论应用的主要手段为目标激励,即通过正确、科学的学习目标明确班级管理方向,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动力通常来源于其学习、参与班级活动的目标,教师借助目标激励学生可引导学生感知学习乐趣、自主规范自身行为及态度。为此,教师可采用目标激励方法,在班级管理中为学生制定各阶段的小目标,并在各级目标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实现目标。

一方面,教师应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准确评估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班级管理目标等指标,制定个性化、可操作、具体化的目标[3]。该目标的实际内容需满足学生成长、进步需求,对有效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教师需强调目标的合理性,避免学生因目标超出学生能力范围而使学生出现畏难心理,影响班级管理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针对不同层级学生采取对应的管理方法,比如部分成绩优秀的学习,需利用目标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维持各科成绩稳定性,而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制定易于达成的学习目标,督促学生在目标激励下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不断达成小目标,积累基础性学科知识,使学生体会学习中的成就感,继而乐于参与班级教学互动,在学科学习中具有自主意识。

4.2 榜样鼓励,激发学生主动意识

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在应用教育激励理论时,可通过榜样激励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班级结构中通常会包括综合素质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利用相关学生的榜样作用,触动学生群体的情感认知,规范学生学习、班级内的个人行为[4]。首先,教师应给予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并将其作为榜样激励学生,鼓勵学生学习该学生的学习习惯、班级行为,让学生更为主动的探索学习方法,思考自我成长、进步的具体方案。其次,在应用榜样鼓励方法时,教师仍需与学生保持沟通,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敢于发现、弥补自己的不足,产生激励、竞争意识。最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借助教育资源,筛选伟人、名人、模范事迹给予学生激励,使学生在榜样带领下在学科学习、班级管理中具有主动意识,能够主动学习学科知识,总结学习经验,约束、改变自身行为,用更为良好、积极向上的态度完成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的学习任务。

4.3 合理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初中生尚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教师、家长的赞赏、认可有着较大的期望值,所以在实践教育激励理论时,还可通过更为合理的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作为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对教师会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所以教师可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期间给予学生适当、及时的鼓励,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师生活动,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学习、班级集体活动[5]。在此期间,教师需要通过语言、动作、小奖品等方式,鼓励学生,使学生感知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配合度,保障班级管理效果。另外,教师可与家长建立联系,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多鼓励学习,配合教师所开展的班级管理活动,借此深化学生在班级管理、家庭教育中的体验感,培养学生自信水平,使学生用更为正向、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班级活动。

4.4 关怀激励,关注学生内在需求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内在感受、基本需求。为此,教师可应用教育激励理论中的关怀激励,分析学生内在需求,从而根据学生需求确定班级管理行为。首先,教师应理解、关心学生,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或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应保持关心的态度,主动关怀学生,引导、激励学生寻找原因,用乐观心态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中应通过个性化表扬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主动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6]。比如教师可按照学生个体优势,给予学生关怀鼓励,让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产生认同感,继而乐于配合教师对班级的规划、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在关怀激励学生时,应通过沟通调查学生内在动机,判断学生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随后根据该问题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满足学生内在需求,解决学生难题,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级管理属于基础性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是为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管理方法,鼓励学生用更为积极的意识、学习态度面对校园生活。但是为突出教育激励理论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准确评估初中生特点,协调好动机、行为、需求等要素,提升初中班级管理水平,为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王慧.浅谈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应用[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9):18-20.

[2] 朱西杰.激励机制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现状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06):266-267.

[3] 王桂艳.试析如何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25-29.

[4] 刘玉,徐天宏.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17):189-190.

[5] 朱少山.基于自主发展理念的班级管理策略[J].教育视界,2017(021):51-53.

[6] 吴春燕.首因效应在新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8(010):31-36.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 (广西南宁市 530612)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初中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