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男生对徒手操抵触心理的研究
2021-04-16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小学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小学 丁 静
就当前情况而言,小学高年级很多男生对于徒手操的学习较为抵触,且认为“徒手操是一种没有力量感且缺乏阳刚之美”的运动项目。所以,导致大部分男生对这一运动较为消极,甚至将之看作是一项“女生的专属运动”。在此,教师需要对男生的这一错误认知进行改变和纠正,且需要让男生认识到,徒手操不仅是一项具有力量感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是一项深入体现着阳刚之美的体育运动。
一、男生对徒手操抵触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自我心理变化是抵触心理产生的隐性根源
当前针对小学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整体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朗,且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也更高。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学的改革,进而带动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不断建设。
例如,教师要从小学高年级男生的自我心理变化角度展开研究,并且要结合小学高年级男生对徒手操抵触心理产生的隐性根源上挖掘问题。在学生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其内心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男生,对于“力量”“阳光”“体型体态”等关注程度会不断加深。而且认为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只有通过竞技项目和技巧性项目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导致部分男生对于徒手操这一看似简单的体育运动嗤之以鼻,且认为这是“女生的专属”,甚至会对其带有一定的歧视心理。在此,教师要对男生这一想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且要明确徒手操训练与学习的优势,以此确保男生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和谐发展。
(二)教师个人素养是抵触心理产生的显性原因
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造成当前小学高年级男生对徒手操运动项目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徒手操的训练技巧做了特别强调,进而忽略了对男生进行徒手操运动的作用教学与指导。这是造成男生对徒手操产生抵触心理的显性原因。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男生的抵触心理进行分析来判断和验证男生对徒手操项目的认知与了解程度,然后结合相应的问题制定符合男生学习思维与学习认知的具体方法,进而将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确立徒手操在男生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只有通过该方法才能有效提升男生的徒手操训练能力,才能让男生对徒手操的抵触心理逐渐消退,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与主动探索兴致的构建。同时,教师要让男生明白徒手操训练的作用性。如,提升身体耐久度、促进身体柔韧性、降低训练受伤的可能性等。
二、男生对徒手操抵触心理解决的措施
(一)掌握自我调节技巧,接受并适应新项目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师要在对小学高年级男生进行徒手操训练项目的过程中,重点结合心理抵触情绪消退的方法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思维与训练素养的调节,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并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接受这一全新的运动项目。
例如,教师首选需要结合男生的徒手操学习心理对其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且要提出其中的理论知识内容以及运动实践方法。通过该方法的教学,可以让男生的心理对其产生相应的改变,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男生对徒手操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另外,在对男生的心理进行自我调节能力控制与提升的过程中,男生对徒手操的运动方法、训练规律等均会得到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了解男生群体对训练内容不满的关键点,然后从客观角度出发,应用理性思维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调整教学训练方法,发挥学生自主能力
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领域中,学生和运动员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运动项目本身的理念认识不全,但是深知如何应用运动技巧获取比赛的胜利。
例如,教师要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理念应用,以及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带动高年级男生对于徒手操训练项目的认同感,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和反感情绪。如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应用原则,且需要对教学内容和个人的教学习惯进行修正与完善,突出徒手操运动项目对男生身体素质的针对性和优势。这样,男生的抵触心理会逐渐消退,且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更好。
(三)建立多元沟通渠道,及时化解抵触情绪
沟通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教师和小学高年级男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促进男生对徒手操训练积极性、消除男生对徒手操训练抵触情绪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首先需要组织男生对徒手操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学习,然后结合徒手操的运动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与干预,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徒手操与日常体育运动训练的融合机制。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要结合网络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构建交流平台,突出对男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培养与引导,并采取定期更新的方法对男生群体进行训练评估与检验,共同探讨训练优势与问题。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不断彰显,目前学校、教师以及社会极为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设计了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与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希望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体育学习效能,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