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 年来杭州统计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2021-04-16中共杭州市统计局党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杭州工作发展

□ 中共杭州市统计局党组

统计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牢牢把握统计工作的发展与前进方向,领导统计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一代代杭州统计人开拓创新、接续奋斗,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着力服务科学决策,谱写了杭州统计发展的时代新篇,成为百年光辉党史的生动注脚。

|100 年来杭州统计发展历程

杭州的近代统计,发端于晚清,延续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得到新生。1950 年7 月,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内设立资料统计科,但还未建立经常性的统计工作制度。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同年2 月市政府决定成立杭州市人民政府统计处,受市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1953 年10 月,成立杭州市计划统计局,逐步组织各项专门调查工作。1955 年7 月,设立杭州市统计局,进一步充实统计机构,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政府统计系统,并开始贯彻国家统一制发的各项统计报表制度和计算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杭州统计工作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8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实施,杭州统计工作开始纳入法治轨道。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等统计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做好新时代杭州统计工作指引方向。

|历史经验与启示

(一)必须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职责使命,融入党的整体事业

从历史经验来看,统计是为了适应经济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也是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壮大的。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大规模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1952 年,在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国家统计局,随后建立各级统计机构。1978 年,国家统计局在撤销近9 年后得到恢复,1980 年3 月,杭州市统计局重新建立,也是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改革开放以后,杭州统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统计制度,充实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系列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周期性普查,统计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杭州统计着力提高统计服务能力,7 篇统计报告获评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其中一等奖三篇,获奖数量、质量均位居市直机关、区县(市)前列,2018-2020 年统计分析获杭州市党政主要领导批示近200 批次,有力发挥了统计的参谋助手作用。

立足时代新方位,杭州统计需把握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计事业迈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统计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统计环境不断改善,统计生态得到净化。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统计事业使命在肩、大有可为。在党的领导下,杭州统计必须切实将自身工作放到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定位、布局,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贡献统计力量。

(二)必须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方法,走好改革第一方阵

从历史经验来看,要更好发挥统计晴雨表、指示器和风向标作用,必须创新统计方法制度,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杭州领改革风气之先,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相继兴起,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特色鲜明。杭州统计部门在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的基础上,率先将统计范围从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延伸,构建了“十大产业”“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统计制度体系。为了完善统计核算体系,拓展了非企业统计、银行、证券、保险业统计调查单位,并积极开展民营经济核算。同时,杭州统计在全国率先探索信息应用,2007 年即在所有专业统计中全面推行基层统计单位“一套表”,为2011 年国家统计局建立联网直报系统提供了重要经验。建成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并不断迭代,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各类统计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开发、运用和共享。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杭州社会经济大发展、大变革历程基本能够在统计中得到反映。

迈向发展新阶段,杭州统计需奋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杭州经济总量达到1.6 万亿,常住人口接近1200 万,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经济体量大、市场主体活跃、产业业态多元,为拓展统计领域提供了广阔空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提供了更多动力。但是,杭州统计制度方法创新还不够全面及时,现代信息技术统计应用相对滞后,统计工作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统计能力水平与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还有距离,服务杭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迫切需要大力推进与之相匹配的统计现代化改革。

(三)必须把提高数据质量作为核心任务,确保数据真实可信

从历史经验来看,提高数据质量始终是统计部门的核心任务,但不同时期矛盾焦点不同。数字真实准确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在我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下尤为重要。上世纪50 年代初期,杭州统计工作刚刚起步,数据质量的关键问题在于基础薄弱,为了提高统计数字真实性,统计部门主要是从统计报表方案传达解释,督促检查填报单位,严格复核校对等技术性角度入手。到了50年代后期和60 年代初期,“大跃进”、浮夸风,“反右倾”使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影响了社会经济决策。改革开放以后,杭州统计数字的真实性问题主要是调查主体的理解不到位、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情况不符、统计调查误差等多种客观原因引起的,但数据造假、弄虚作假仍有发生。近年来,杭州统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社区统计调查网络,使基层统计力量得到有效加强。同时,深入推进依法治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办法》《规定》,全面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数据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破解当前新矛盾,杭州统计需持之以恒夯实统计数据生命线工程。经济社会越发展,经济形态越多样,经济形势越复杂,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高,提高数据质量的难度也越大。当前,杭州统计要从现实条件出发,破解制约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是要完善数据质量管控,形成统计数据质量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加强数据相关指标匹配性、协调性、一致性评价。二是要深入推进依法治统,以国家统计督查为契机,压紧压实数据质量责任,筑牢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坚实堤坝。三是要巩固基层基础,创新基层统计网格化管理,提升统计人员素质能力,完善统计方法制度,减少工作性误差。

(四)必须把加大公开透明作为基本制度,紧密联系统计用户

从历史经验来看,封闭的统计工作使统计科学失去了发展土壤,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提升。计划经济的一段时期,统计工作逐步内部化,统计数据作为国家经济情报受到严格控制,即便是统计科研专家也被排除在外,中国统计理论研究因此停滞。至上世纪90 年代初,我国统计工作整体水平仍较落后,世界银行对中国统计体系考察认为,中国统计体系在调查范围、指标体系和调查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新世纪后,我国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统计,数据发布制度化、规范化,在此背景下,杭州统计也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

回应用户新需求,杭州统计需着力推进公开透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统计需求大大增长,用户主体也更为多元,不仅是统计科研者,越来越多的微观经济主体也需要依据统计信息进行自身决策。回应新需求,不仅是履行杭州统计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动力。当前,经济社会实践中出现了新现象和新问题,统计工作往往就要立刻进行规范和测量,加大统计信息公开透明,促进统计理论创新发展,有利于改进统计实践。同时,大量的统计用户也是统计工作的调查对象,要用好统计网站、统计微博、数据展示平台等新媒体,多角度诠释统计数据,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使用统计数据,增进用户对统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五)必须把推进合作开放作为重要手段,凝聚统计发展合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借智借力有效推动了统计能力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苏联统计理论,使统计体系快速走向完整统一,1992年国民经济制定核算体系与国际规则有所接轨,并逐步走向成熟。2009 年,杭州统计在全国率先联合部门实施服务业统计,有效支撑市委市政府“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近年来杭州统计持续完善部门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采用税务、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行政记录“四库联网”动态维护名录库,引入电信公司、公安户籍等关联数据助力人口普查,利用大型电商平台、电力企业及网络大数据研究行业动态,实现社会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丰富了统计产品、拓展了统计视角。

展望未来新趋势,杭州统计需深化开放合作提升统计影响力。一是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统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在更多的场景应用、更大的平台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好统计作用,提升统计影响力。统计必须既能当“主角”,也甘当“配角”,做好部门的推手、企业的帮手。二是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在数字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破解人员力量与工作任务矛盾,推进统计效率变革,必须积极探索与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数据平台的合作,变革统计数据采集方式,加大大数据应用,用合作的思维协同推进统计数字化改革,在“最多报一次”“数字员工”等更多领域探索杭州方案。

猜你喜欢

杭州工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工作,爽飞了?
杭州院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杭州
杭州旧影
选工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