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功能对比下的国家形象再现
——以《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及其英译本为例

2021-04-16张晨星崔小清

关键词:物性语料变异

张晨星,崔小清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引言

政治演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客观代表着国家意愿,也能反映出个人的主观内心活动。这与韩礼德提出的概念功能机制不谋而合,为政治演讲的概念功能体现提供了研究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提供全新路径,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倡议提出后,习主席关于“一带一路”这一主题发表了诸多演讲。中央文献出版社将2013年至2018年间相关的演讲整理成书出版,由外文出版社将其翻译成多种外语并发行。以概念功能为支撑,将中文与英文的演讲文稿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及物性过程变异对国家形象再现的过程选择有效性,不仅为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实践机会,也为演讲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国家形象提供新的传播路径,使海外受众较为精确地了解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精神理念,加深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一、概念功能理论概述

Halliday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将语言看作一种交际工具,他在1968年第一次提出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四个功能部分后将其发展为现在众人熟知的纯理功能[1]。纯理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2]。概念功能反映客观世界的所见所闻以及人类主观的内心活动,人际功能反映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语篇功能则将前两者功能相结合并衔接。三大纯理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语义系统。概念功能由及物性系统实现,及物性系统又由施动者,对象和环境来体现,这三者便组成了“过程”,将人们在客观世界的见闻进行阐明[3]。

国外发表论著突出的还有Christian M.I.M.Matthiessen、Ruqaiya Hasan、Jim Martin、Robin Fawcett等中坚学者[4]。我国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黄国文等在该领域的研究贡献也十分突出,前期体现在理论的引入和阐释,如胡壮麟教授于1996年讨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六大思想[5],后期则体现在理论的应用实践。

概念功能理论的应用成果体现在语言本体研究上。学者以理论解释实例,如David Banks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出发,对法语和英语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两者发挥的语言作用相似,唯一差异在人际功能的使用[6]。国内运用该理论所做的研究较多,实证分析类的研究主题多样化,涉及政治演讲类,文学作品分析角度等。如黄国文从系统功能角度出发,对习近平演讲进行语篇分析,揭示语言、语篇结构与意义表达的体现关系[7]。司显柱,程瑾涛对红楼梦部分英译文的人际功能使用进行探讨,挖掘《红楼梦》的“译味”[8]。谭晓春,黄国文从功能学的角度深刻剖析《春晓》及其英译文的及物系统参与角色,从而达到评估语篇的目的[9]。

将时间跨度设定为2010至2020年,主题词确定为政治演讲,文献来源选定为外国语言学和语言学领域,发现高质量(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较少。研究角度各异,研究对象具有极高相似性,多以国外领导人发言演讲为主,极少涉及到中国领导人发言特色分析。基于此,通过概念功能的及物性过程分析对比“一带一路”中文及英译文稿,并探讨及物性过程变异对国家形象再现的有效性过程选择。不仅为同类文体的翻译提供一定经验借鉴,也能为文化的外译、形象的传播提供新的路径。

二、及物性过程的使用之国家形象再现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属于演讲集册,里面的章节大多较为独立,考虑到演讲内容的语篇连贯性,从《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这本演讲集册中选取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词和闭幕词作为研究语料,从及物性过程角度出发,探索两篇演讲文稿原文及英译文在概念功能上的使用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及物性过程变异对国家形象再现的有效过程选择。本部分先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及物性过程的整体使用分布。

(一)及物性过程使用分布对比

1.中文版本的及物性过程分布

通过对中文文本语料的分析,中文版本所统计的及物性过程分布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语料中文版本的及物性过程分布比例(%)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中文版本在及物过程方面的使用情况分析如下:文中物质过程使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此使用特征跟文本的体裁和话题性质具有一定相关性。该语料属于关于“一带一路”话题的政治演讲文本,从演讲内容可看出习近平较多地从客观角度出发,使用物质过程将沿线国家的参与者、参与活动以及环境成分纳入到计划和展望中。在一定程度上将事件客观化,具体化,从而表明我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欢迎的态度,凝结了整个国家的友好意愿。

关系过程的使用更多呈现在归属性,即,指出某个实体具有的某些属性。如开幕式上的发言中提到雁栖湖的属性:“是一个有历史沉淀的地方,是一个启迪思想的地方,也是一个开启合作征程的地方。”再如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包容,共同合作发展的属性。

心理过程综合了“感觉”“反应”“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1]。演讲文本中的使用集中体现在习近平对参与者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期待与展望。通过多次出现的“期待”“希望”“坚信”等表示认识活动的词语展现习主席的内心期盼与畅想。政治演讲内容的正式程度较高,全篇紧扣“一带一路”建设的性质和畅想。而存在过程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1]。该政治演讲鲜少论述当前实体的存在,因此涉及该过程内容较少。

2.英译版本的及物性过程分布

通过对英文文本语料的分析,英文版本所统计的及物性过程分布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语料英文版本的及物性过程分布比例(%)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英文版本在及物过程方面的使用情况分析如下:文中物质过程使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行为过程。英文版本及物性过程的使用特征不仅与原文有所联系,也跟英文表达方式、文化差异息息相关。物质过程的使用比例仍然居于首位,说明在外译的过程中,英文较为忠实地贴合原文。

英文版本的关系过程主要由“be”和“have”来体现,突出实体的归属性。心理过程的表现上多使用表示感觉的词如“please”,表示认知活动的词如“believe”,“regard”。在该过程维度,英文版本遵从了中文版本的过程对等。

两个版者在及物性过程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了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的使用。英文版本中的存在过程使用比例高于行为过程。且存在过程的表示均以“there be”句型出现。这也间接说明中文向英文外译的过程中,及物性过程发生了变异,过程的体现发生了转换。下部分将讨论翻译过程中及物性过程的对等及变异。

第二部分讨论分析了两个版本在及物性过程的使用比例分布,得出的结论如下:两者的使用比例可排序为: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中文版本的行为过程使用比例高于存在过程,英文版本则相反。该部分则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及物过程的对等和变异,从而探索两个版本的异同。

(1)及物过程的对等

该语料的英文版本在过程的使用上极大地保留了原文的过程,与原文的过程保持了极高的统一,在较高程度上对原文做到忠实。做到了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等的对等。如:

例(1)“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环境。

A peaceful and stable environment is required to pursu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原文中的动作者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体现动词为“需要”,动作目标则为“和平稳定环境”。而在传译过程中,动作者与动作目标发生了互换。将“和平稳定环境”作为了动作者,“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动作目标。但过程体现未发生改变,仍然通过动态动词来保留了过程。

例(2)“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要继续把互联互通作为重点。

其中 p(k k-1)是在 k时刻系统上一状态对当前状态的预测,p(k-1 k-1)是 x(k-1 k-1)对应的误差估计协方差矩阵,Q表示系统过程噪声的协方差。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hould continue to take connectivity as a priority.原文中的动作者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过程体现动词为“继续”,动作目标为“互联互通”,环境为“把……作为重点”。英译文中的动作者、动态动词、动作目标、环境与原文保持对应,物质过程保持对等。

由以上两个物质过程保持对等的例子可以发现,政治演讲的英译文对原文做到了较高的忠实性。以下两个例子则反映了心理过程在传译时的对等。

例(3)我们坚信“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

We believe tha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esents an open and inclusive platform for development.例(4)我们希望将共识转化为行动。

We hope to translate consensus into action.

以上两个例子原文均属于心理过程,表示心理认知活动。心理活动的感知者一般是人。两个句子的感知者为“我们”,通过认知活动将客体与感知者联系起来。英译文中保留了原文的心理过程,这种过程的对等使得英译文与原文更为贴合。

例(5)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

It is a platform of open and inclusive cooperation, and a public product we jointly provide to the whole world.

原文句子属于关系过程。“它”指前文的“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全球公共产品”则表示主语的属性或性质,说明“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包容的平台,属于全球共有的产品。英译文中该句子通过“be”动词的使用,将主语的属性定义为“platform”和“public product”,再分别以介词短语和定语从句的形式进行修饰,整个句子过程仍保留了关系过程的使用。

以上选自文本中及物过程对等的例子,接下来讨论译文中及物过程的变异,即,原文中的及物过程在传译时转变为其他过程,这也属于概念语法隐喻的一部分。

(2)及物过程的变异

英译文本中,及物性过程的变异涉及到心理过程到关系过程的传译,物质过程到言语过程的传译,言语过程到关系过程的传译。如:

例(6)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I am pleased to note that…

原文中“看到”一词属于感知动词,“我”是感知者,“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为被感知的现象。该句属于心理过程。而在英译文中,通过“pleased”这一形容词来表明“I”的属性,以“be”动词的形式说明主语的心情状态,因此该句属于关系过程。从中文到英文的传译中,原句的心理过程转化为译文中的关系过程,由此,及物性过程发生了转变。

例(7)具体而言,我们在以下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In specific terms, I would say we reached broad consensu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原文中该句属于物质过程。其中,“我们”作为施动者和动作者,对动作目标“共识”进行了动作过程“形成”,环境为“在以下方面”。英译文本将原句的物质过程转换为言语过程来统领此句内容信息。“say”则是言语过程的标志。这就实现了物质过程向言语过程的变异转变。

例(8)大家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取得的进展。

Positive comments were made on the progress of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原文句子属于言语过程,句中的“积极评价”属于讲话信息交流的过程。该词在句中承担动词的功能成分,说话者是“大家”。英译文中的动作目标为“积极评价”,由原文的动态动词转换为形容词短语,“made”作为动词体现整个物质过程,“on the progress of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属于环境成分,整个译句属于被动语态的物质过程。该句的传译实现了由言语过程到物质过程的变异。

例(9)我们愿探讨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合作……

We are ready to explore extensive people-people exchanges at all levels…

原文句子属于心理过程与言语过程的结合。句中的“探讨”属于谈话信息交流的过程,该词在句中作为动词的功能成分,而“愿”表示一种期待与渴望,属于心理过程。“人文合作”是该句中的讨论对象目标。在英文表达中,一个小句只能由一个实义动词充当谓语,因此,英译文本中将“愿”表示一种情态和状态,以“be ready”作为代替,从而将心理与言语过程的结合转变为描写主语属性的关系过程。该句的传译实现了由心理、言语过程向关系过程的转变。

例(10)我们的先辈们正是迈着这样的脚步,靠着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开辟出……

It was such a quest and an indomitable spirit that inspired our ancestors to open up…

原文中的小句均使用物质过程进行描述。译文则通过强调句的形式,将“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作为主语,通过关系过程将精神的属性显现。完成原句的物质过程向译文关系过程的转变。

及物过程的变异与目标语的表达结构息息相关。深究其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渊源的差异性。过程变异会根据目的语文化语境而发生,通过过程变异,尽管会使译文偏离原文的特点,但会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环境读者的理解,减少阅读障碍。

(二)及物过程变异下的国家形象再现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属于领导人发言类型的政治语料。语料内容不仅向读者展现中国的物质文化资源,也足够反映出我国代表国家和人民意愿对沿线国家加入倡议的友好欢迎态度,极大地塑造了我国的积极形象。中文由于其自身的意合属性,在表达国家形象塑造时的过程选择较为单一。而英文具备的形合特征,为传译中国形象提供了多种过程选择,这些过程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形象在海外的“塑造”,即,不同的翻译过程选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形象的体现。剖析最佳再现国家形象的过程选择,是体现英译文对原文意义较为精准的把握,也能使读者从英译文中较为准确地了解我方塑造的国家形象。

以及物过程变异的实例为基础,试图探索及物性过程变异是否影响译文彰显国家形象的有效性,即,试图对比出更有效的传递国家形象的及物性过程选择。基于此,将以及物性过程变异的部分实例展开分析探讨。

例(8)大家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取得的进展。

Positive comments were made on the progress of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原文中使用言语过程对事实情况进行阐释说明。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在国际合作上的进展和认可,彰显国家在该倡议引领下获得世界各方的支持与认可,塑造了提供良好发展平台的积极国家形象。译文将言语过程转化为物质过程,将原文中的“积极评价”这一动词转化为译文中的名词成分并作为物质过程中的动作目标,原文中的动作者则被省略,这一过程的变异促使由国际合作进展带来的国际好评与认可更加客观化,促使读者更精确把握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认知,明确中国为国际合作进展提供的良好平台与机会。

言语过程作为交流信息的方式,会降低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译文若采取和原文一致的言语过程选择,读者的注意力便仅仅聚焦于积极评价这一主观意愿而非转向国际社会合作进展这一客观事实,从而忽略中国作为东道主促使国际合作取得进展、获得国际好评与支持这一客观实情,造成国家形象认知和传播的低效率性。而借助于物质过程,将目标者处于主位位置,更能强调这一客观信息,将读者的阅读重心转向取得的国际成就,加深读者对事实结果的印象和记忆,从而提升读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理解。

例(9)我们愿探讨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合作……

We are ready to explore extensive people-people exchanges at all levels…

原文中采用心理过程与言语过程结合的方式,表明说话人强烈的内心愿望,即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探讨各项合作项目。原文两者过程的结合,不仅向外界表明此次演讲的目的,更能从中显露出诚恳的合作态度。英译文中采用内包式的关系过程,将实体“We”归为形容词类实体“ready”的一部分,以关系过程为载体,用该形容词展现说话人的状态或属性,展现出说话人在探讨合作这一问题上的持续准备状态,从而再现其诚恳、共谋发展的合作态度,塑造了中国积极谋求合作发展,诚挚创造合作机会的积极形象。

英译文里关系过程的选择更能有效再现国家形象。形容词“ready”表示静态持久的状态,贴近地阐明国家为促进合作所做的积极应对,以关系过程来承接更能彰显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以及对外谋求合作,愿意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友好形象。心理过程涉及“感觉”、“反应”、“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言语过程体现交流信息的过程[1]。倘若与原文过程做到对等,将心理和言语过程进行对等翻译,会丢失“积极应对”“诚恳合作”等内涵。降低了传递国家形象的有效性及力度。

与原文过程采用相同的言语过程选择来再现国家形象,会使得读者的阅读重心转向中国单方面渴望合作交流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误解这种愿望属于主观情感,忽视中国为谋求真诚合作所作的积极响应,减少客观真实性。而传译过程中的关系过程,则更能有效再现中国号召国际合作所作的努力及真实心理状态。对比而言,传译中的关系过程不失为最佳的再现过程。

例(10)我们的先辈们正是迈着这样的脚步,靠着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开辟出……

It was such a quest and an indomitable spirit that inspired our ancestors to open up…

原文使用物质过程对中国走过的历程进行总结,“迈着脚步”、“开辟出”属于典型的具体动作,体现事件发生的动作过程。原文的物质过程侧重体现“先辈们”的历来经历,将种种事件还原在读者眼前,体会“先辈们”一路走来的不易与艰辛。译文中使用强调句句式,以关系过程为载体,将物质过程中的动作“迈着这样的脚步”转化为关系过程中的名词“quest”,由此强调不断探索的精神文化;将原文物质过程的环境成分“靠着……”转化为关系过程中充当属性作用的名词“an indomitable spirit”,强调这种坚韧的进取精神也是开辟出新局面的力量来源之一。物质过程到关系过程的变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探索精神和进取精神置于最高地位,凸显中国形象。

原文中各种动作的在线还原,促使读者目光锁定于具体客观事实而忽略由这些事实所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与精神。译文若与原文过程保持对等,精神文化形象的再现将会被削弱,动作过程则会被加强读者。语料文本传译的目的是对外再现国家形象,应相互呼应并尽量贴合原文塑造的国家形象,原文虽多以物质过程强调先辈们的种种不易,但根本目的旨在彰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与译文中变异的关系过程选择体现的国家形象保持一致。因此,该语料中关系过程较为有效地再现了优秀精神文化的国家形象。

三、结语

以概念功能的及物性过程为架构,剖析了习近平谈“一带一路”相关演讲的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及物性过程使用异同。从宏观层面看,该语料的两个版本里的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使用比例保持相对统一,而英文版本中存在过程多于中文版本的使用。从微观层面看,及物性过程对等的使用能够为同类型文体的翻译提供借鉴:在翻译政治演讲类文稿时,应较多地忠实于原文;及物性过程变异则不仅反映出中英文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也为国家形象的再现提供较为有效的选择过程。此外,研究指出,意合的特征促使中文在塑造国家形象时选择较为单一的过程,形合的特征使得英译文在传译时具备过程选择多样性,这为国家形象的再现过程提供了最有效的选择,为分析最佳过程使用提供分析条件,通过选择有效过程体现,有利于彰显国家形象的客观性及准确性。

猜你喜欢

物性语料变异
物性参数对氢冶金流程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
比较类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变异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优秀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现代视阈下的商品拜物教反思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