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1-04-15郭树东赵莉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郭树东,赵莉莉,孙 薇

(1.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50;2.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哈尔滨 150080)

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经上升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三部委(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4年,教育部在驻马店举办了有178所高校参加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参会领导和专家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以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与会高校联手发布《驻马店共识》。2020年12月2日,几百所高校又济济一堂,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举办了论坛,会议的主题是“新征程——面向未来三十年”。这次会议为在“十四五”开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并放眼2050年远景,着重强调了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高水平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对国家安全命脉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为落实三部委意见及黑龙江省高教强省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确定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并开展了高校“1161”工程建设试点(写进了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又开展了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创建,鼓励高等院校各自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黑龙江工程学院从2009年至今,先后获得国家和黑龙江省卓越计划、特色应用型和创新实验区等六项试点,面向未来,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一、以提升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为方向,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在刚刚结束的以“新征程——面向未来三十年”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国新兴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一些专家预测,在某些领域,如“集成电路产业目前人才缺口是30万,而且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这些人才的需要将会持续10年时间”。这种人才短缺现象,同样也出现在社会生活服务业。目前,这些新兴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用“迫在眉睫”来形容再准确不过了。高等教育在未来30年的发展主题就是“投资于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必须契合新时代对劳动者知识能力素质和知识能力复合程度的新要求,根据人才成长需求来设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包括课程、学制、场景都应该满足和适应这样的需求变化[1]。

这就告诉我们,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不断创新思想理念,明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增强服务意识,打造特色学科群、强化校企合作,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产教紧密互动,学校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2]。为此,黑龙江工程学院把科学定位作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始终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重点开展技术应用研究,把应用性、实用性知识的研究和教育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主动融入“六个强省”紧密相关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一是聚焦龙江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面向交通运输、测绘与地理信息、城乡建设、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建设了一批应用型专业群, 提高了人才培养结构与龙江人才需求结构的契合度。二是深化校企合作,融入并服务于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紧密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资源精深加工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主要方向,与省龙建路桥等 200余家龙江企业,在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公路工程建设、汽车检测服务、城镇规划设计、复合材料应用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科研服务产值超亿元。大学科技园孵化创业企业 150余家。与行业企业共建了智慧建筑学院等8个行业学院和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一批产教融合基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的综合支撑能力。三是建设全国高校唯一的工程文化博物馆,并加入黑龙江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开展了丰富的工程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历经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工程文化教育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更加凸显,培养和造就出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陆续进行了大量深度报道。

二、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高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培养目标并没有完全对应起来[3]。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按照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就成为了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

学校按照“四个结合”,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程结构与职业需求相结合、知识分类与行业分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平台加模块的课程体系。根据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人才成长需求,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全方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出台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及重点要求等,注重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每四年修订一次,形成了2011版、2015版和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关于制(修)订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二是坚持需求导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行业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及现代产业技术对接。实施按类培养,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尊重个性发展。符合新工科建设需要,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学科交叉,优化人才培养流程。三是坚持质量标准。贯彻国家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行业人才培养标准,突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特色。四是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注重非技术能力养成,优化教学环节;注重建立产学研结合、学用紧密联结的教学模式;注重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毕业设计等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开展面向行业和企业的特色课程,将创业课程和行业准入标准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近年来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4]。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学校必须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在实践操作时,努力做到七个“共同”,即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过程培养,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门实际需求无缝对接。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力度,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其中省财政专项、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建设专项资金等投入实践平台及实验室建设,累计达到7 370万元。截至目前,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计8 033台(套),设备总值2.72亿元,生均2.23万元。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与企业合作共建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00多个,营造了更优良的人才成长实践教学环境。

构建了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环境、弹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化的教学过程、标准化的质量监控系统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防特殊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设置的专业能更具特色,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设置应用性本科专业,聚焦难点重点突破。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制定“学校自我评估、状态数据常态检测、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校内校外结合的“四位一体”的质量评估制度。2015年6月,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成为黑龙江省首个接受审核评估的高校,今年硕士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上报国家。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下图:

四、以“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这对于促进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工程化、博士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方向,以中青年教师和团队建设为重点,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健全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发展体系,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编制并实施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与能力建设“十三五”规划》《教师队伍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提出了建设举措。二是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实施办法》《教师培训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 实施了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全员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选派骨干教师到海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参加学术会议。对指导学科竞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工作量计算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三是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探索建立教师流转退出机制,鼓励教师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6]。近年来,选派100余名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以挂职锻炼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3 000余人次教师参加了培训,选派44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其中国外访问学者15人,学校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行业背景和挂职锻炼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达到300余人,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超过50%。四是制定了《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修订)》,规范兼职教师聘任工作,聘任兼职教师200余名,其中来自行业、企业、实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骨干管理人员80余名,占兼职教师比例超过40%。年均承担20余门理论课教学、60余门次实习实训教学,指导毕业设计近1 000人次。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就业创业工作理念,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培育就业市场,促进就业质量不断提高[7]。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被社会各界誉为工程师的成长摇篮。

猜你喜欢

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