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界中的就业问题探讨

2021-01-16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政治思想

王 璐

(沈阳理工大学,沈阳 100159)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教育部将大学生就业确定为高校的“一把手工程”,所以高校在就业工作上也开始下功夫。但是因就业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缺位,所以对学生的就业之路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正是因为全面、系统的就业教育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仅仅是经过短期培训并不会有较好的效果产生。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矛盾的心理

大学生高估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这与高校改革之间就会有矛盾产生。大学生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日益增长,这与落后的文化设施之间也存在很大矛盾。如今,高校对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相当重视,却很少投入文化娱乐设备,大学生的需要也很难满足。基于这种情况,许多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开始扭曲,不利于其今后的就业。

(二)以自我为中心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他们的通病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最先考虑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发展。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应该多去了解社会,然而多数大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都不甚了解。近年来,大学生将关注点放在考研、出国上面。为了今后的发展,有很多大学生选择继续学习。因没有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问题,所以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发展,难以融入社会,由此就会阻碍大学生就业。

(三)价值观的部分缺失

当下,很多人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影响。在大学阶段,学生会有很多思想观念形成。现在社会发展非常稳定,大的动荡几乎没有,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就很高,有的甚至沉迷于享乐中。拜金主义思想已经充斥了部分大学生的大脑,他们信奉金钱至上,不想艰苦奋斗,始终认为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由此可见,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联系

一是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三观”比较成熟,在为人处世上其见解非常独到。然而,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致使道德滑坡现象随之产生,再加上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使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有很多困惑存在,这就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在就业选择方面,学生有严重的错位现象出现,就业期待值过高,对高薪职业感兴趣,但是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基层工作往往比较排斥。有一些毕业生没有诚信意识,夸大自己的专业能力、伪造学历证书,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工作。还有的大学毕业生失败一次后,就不愿再投入到新工作中,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实际上,要扭转这些错误的认识,就有必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需要大量人才。为此,对人才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心理素质良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职业道德等。而这些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标,可以通过讲解成功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就业观念。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以此来弥补大学生思想上的缺失,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綜合素质,积极调整学生的心态,避免出现消沉的状态,明确就业目标,为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1]。

2.具有调节和激励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励那些正面临就业选择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是激发出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对兴趣的培养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他们也需要相应的心理疏导和调整。大学生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原本安稳的生活状态被彻底打破,所以需要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帮助学生认清现实情况,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挑战自我。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后,大学生再去选择就业时就能做到镇定自若、有条不紊,消除焦虑和悲观等消极心理。

3.提供良好的就业保证

我们必须要承认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很多学生在就业中都有很强的功利性,不管是在择业还是就业上都有所体现。对薪资的高低过于看重,眼高于顶,而这种现象无疑是不利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如果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为重点来抓,就能为大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提供保障[2]。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日常教学中未贯穿就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度在逐年加大,教育部虽然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将其认定为是高校的“一把手工程”,但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却没有将这一关乎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渗透进去。就业教育没有被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致使学生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就业教育缺位现象严重,无法对学生的就业做出正确引导;出现其他公共基础课与就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一般来说,高校都是在临近毕业时才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向毕业生们做“兵团式”的报告,这样的就业教育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就业教育,只是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所以效果不佳。

(二)就业信息渠道不顺畅

在大学期间,就业教育没有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以及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因此,很多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都是依靠网络,但是网上又存在很多“信息陷阱”,大学生难以甄别信息真伪。尤其在最后一年,大学生是非常需要就业信息的。另外,大学生又要面临各种类型的考试、毕业答辩等,这些都使大学生很难静下心来甄别信息的真伪,只好以临阵磨枪的方式应对。

(三)大学生对就业存在认识偏差

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是通过花钱来受教育的,所以他们的就业取向实质上就是追求投资回报,他们认为就业与他人、与社会无关,这是个人的事情,在就业选择上主要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自己的需要,却忽略了个体满足的前提是社会需要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需要仰赖于实现社会价值。因此,正是这种认识偏差致使大学生走上了就业独木桥——“大城市、好单位、工资高”。这是一种不理性的认识,即使个别大学生在大城市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仍要坚持在大城市“漂着”或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

四、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界中就业问题应采取的手段

(一)更好地结合大学生就业

一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指出大学生的错误观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使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在整体上纠正其“三观”,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高度以及思想觉悟都能得到提高。二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找到正确方向,并帮助他们对职业目标做出合理的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做一个职业规划,为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三是不能放过自主创业。由于我国的创业型人才很少,多数大学生都没有选择自己创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基于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多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国家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确保大学生就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对新生进行就业教育

一般情况下,常规的入学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对学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比如,学校的历史、校园建设情况、学校的发展远景、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等。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宣传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将不同工作战线的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请回学校,由他们为大学新生讲述自己的就业选择以及工作中所做出的成绩,让大学新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就感受到浓厚的就业氛围,使自己的就业意识得到增强。重视就业形势教育,不断地向学生宣传就业政策,为学生多提供最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方面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能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就业政策及形势的发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责任及无私奉献教育

我国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又长期受到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等因素制约。因此,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做到顾全大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才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乐于付出、勇于奉献,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社会发展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责任。

(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一是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自己的就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参加社会结构的功能活动而进行学习,在社会结构改造的斗争中承担起个人责任,那么他就能将自己的多方面潜力展现出来。”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保证集体效用的同时,还能为个人谋求幸福。二是有效地结合起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实践这两个方面,尤其是个别的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参与度,例如,大学生日常社团活动、“三下乡”活动。因此,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这三个方面,使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将自己的特长全部发挥出来,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敬业、奉献、合作等,同时将就业教育贯穿其中。

(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就业信息资源加以整合

在就业工作中不是简单地依靠以往的经验就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是要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来丰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另外,针对高校毕业生,应该为他们建立一个人才储备库。由于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教育多媒体等载体形式,所以逐渐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灵活性及互动性,并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其实效性,这就从根本上对以往枯燥的说教进行了改变和颠覆。利用灵活的现代远程传播技术、及时的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对当前的就业信息不断汇总收集,为了及时掌握当前最新的用人需求,可以利用多种终端方式,再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结合,最终制定出对毕业生就业有利的政策。有效地整合资源,充分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而极大地消除以往就业信息方面存在的弊端[3]。

(六)对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进行不断探索和深化

1.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辟蹊径——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的统一。大量研究已经表明,言教是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身教则是第二步。通常来说,言教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该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及党的有关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清晰阐述,一旦进入到就业工作中便是合理地解释有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确保大学生对真理能自觉地学习接受,并且对组织信仰持认同的态度。身教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感化。

2.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

所谓的日常教育,指的就是在本学科行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有关内容,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也要将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帮扶互助氛围。毕业教育指的是在毕业学年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在临近毕业阶段,毕业生关注的焦点就是择业、就业问题,所以毕业生们在这一阶段都会存在情绪不稳的问题,而此刻可以集中对毕业生开展强化教育,这样就有利于他们的紧张情绪得到不断缓解。有效地结合毕业教育的特点以及日常教育活动所获得的优秀成果,能保证毕业生尽量不出现思想问题。

3.全面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复杂,要想产生积极的效果,就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为实现最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将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环节结合起来,制定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在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上,家庭教育会产生持久性的影响,家长应该帮助子女去规划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实现人生发展。学校要与用人单位及有关政府部门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收集汇总信息,按实际需要建立起人才储备库。此外,学校要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应该将更多的岗位信息和见习机会提供给应届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界中将就业教育纳入进去,对于就业教育来说,是为其开拓了新的发展渠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最关心的切身利益更为贴近,使教育效果得到提高。总之,通过采取有效的途径能够解决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界中的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毕业生政治思想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