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16陆冬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化工匠

陆冬梅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引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对高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则需要不断强化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应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回归,以此来推动高校教育发展。鉴于此,探析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一)专业精神与动力不足

在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专业精神为其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支撑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实质上许多高校教师在刚刚进入高校任职时,均对自身的职业十分热爱,然而伴随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面对许多高校大学生,感觉自身的教育热情无法充分发挥,常常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力感。许多教师无论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均对学生十分尽职尽责,然而尽管将自身的能量全部发挥出来,却仍然难以改变结果,无法获取学生的回应。长期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造成了许多高校教师工作热情逐渐被削弱,理想信念和信仰也逐渐淡化,不仅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1]。

(二)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十分广泛,不仅包含精深的专业领域知识,同时还包括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知识。但是许多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专业知识仍然处于初期水平,并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导致自身的专业知识发展滞后,且整体的结构缺乏合理性。许多高校针对师资建设与培养的重视度不高,所采取的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仅仅是利用假期为高校教师进行简短的培训。虽然许多高校均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但是由于高校生源逐年增加,教师面临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尽管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却也难以抽出时间真正到企业参与实习实践和教学研究。这些都是影响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也使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陷入瓶颈。

(三)教育理念与能力不足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精神动力。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教育提出诸多新的严峻挑战,高校教师必须跟随市场与时代的发展脚步,及时有效地进行教育理念更新,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质大学生。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充实自身,影响了专业化发展进程。除此之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是每所普通高校的根本任务与功能,所以高校教师不仅要能够教书育人,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由于许多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同时也缺少企业实践活动经验,难以助力自身专业能力提高。

二、工匠精神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关联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内容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更要侧重于教育信念、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在此方面,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影响着教学成效,同时也会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分别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精神。其中专业精神,指的是在高校工作过程中是否能够遵循职业规范和相关要求,严格把控教学环节质量,其是基于教师专业技能基础上的一种敬业精神。具有职业精神的教师对自身的事业和工作十分热爱且充满激情,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深入挖掘自身价值,并发挥最大效用[2]。高校教师职业精神则是他们以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自我预期为基础,不断努力追求,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工匠精神正是高校教师专业精神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以及精神内容的总结提炼,对于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动力

马克思与恩格斯曾针对不同社会形态对自由程度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同样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状态、教师的职业工作主要是为了谋生和支持家庭。第二层次是享受状态,则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品味生活和享受幸福。第三层次则是发展状态,指的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致力于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处于生存状态的高校教师将教书育人工作作为自身谋求生存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并不是对于职业的热爱和选择,而是一种不得已的生存手段,这种从教心态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并不契合。处于享受状态的教师将工作作为自身享受和体验生活的方式,这类教师通常对于工作具有较高的热情,能够明确自身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位置,相比生存状态的教师而言,享受状态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对工作的热情以及职业发展过程中内心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处于发展状态的教师则更具有理想信念和抱负,将教师定义为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会始终以服务学生发展为目标,并且辛勤工作,这类教师实质上将工匠精神完全彰显。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从生存状态转化为发展状态,围绕逻辑主线,不断强化自身专业化水准,然而当代所呼吁的工匠精神则是积极动力[3]。

(三)教师追求美的具体体现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职业美,还需具备职业美的创造能力,要求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念和能力。在关于审美观点上,工匠有着极为细致和严苛的审美标准,讲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更加追求极致的细节,将其落实于高校教师身上,必将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助力。同时,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教育智慧是一个新境界,体现出艺术性、情感性、独特性以及科学性特点,其中艺术性与情感性中,均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工匠精神。艺术性实质体现是对艺术美的追求,与工匠精神中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美十分契合。国外的专家学者在针对工作美学研究过程中,提出了“Unalienated”一词,指的是不能转让工作,他将工作定义为具有自我表达、意义、创造性,是给予其他人自身的身份认知。只有高校教师真正理解自身的工作价值,才能不断深化感悟,进而自主追求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一)健全相关机制,构建制度体系

基于工匠精神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需要打造成长空间,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机制,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协调参与是重要的保障力量。因此,工匠精神向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的全方位、立体化支撑,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发展机制,才能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应不断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引导下,结合高校的办学规模以及人才培养统筹规划,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政策,给予高校有力的扶持。其次,健全社会力量投入激励机制,政府方面应针对社会力量出资开办高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政策,以此来帮助我国高校教育获取更多的资金。再次,针对高校就业和用人保障政策进行完善,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就业环境创设,不断消除就业歧视问题,促使更多优质人才被引入高校。最后,对当前高校教育法律进行不断修正和优化,大力倡导高新技术人才发展,在社会内弘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使其自觉遵循工匠精神的思想理念。只有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相结合,才能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促使社会尊重教师职业尊严,打造优质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4]。

(二)加强校企合作,构筑外层系统

工匠精神所传达的不懈努力追求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要求高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使其发挥实质性作用,进而推动高校教师自身能量激发。高校在办学以及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中的企业和行业合作,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层系统。所以应不断规范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增强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共同解决当前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凸显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借助企业以及行业的资源优势,带动高校教学发展。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仅要针对人才培养做出规划,还应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校教师,企业方面应与校方合作共同制订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并共同展开教育培训工作。企业与行业方面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社会实践岗位,使其在实践工作中感悟工匠精神,进一步拓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融合多方资源优势,助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除此之外,校企双方还应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与优化,推出高校教师挂职锻炼、专家交流、观摩、指导教学以及定期培训等方式,为高校教师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不断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

(三)促进教师协作,促进共同体形成

工匠精神共同体的形成对于教师群体智慧的吸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发挥合力,实现教师主体之间相互协同以及共同发展。高校教师的职场发展情境、学习场所具有高度一致性,所以在推动其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应促进区域相同学科以及领域的教师相互交流和切磋教学智慧。例如如何解决备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课堂中突发事件如何处理、总结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在彼此相互分享和借鉴的过程中,强化自身教学智慧,最终促进每个高校教师均能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必须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团结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增强高校教师的凝聚力,实现以共同体的方式助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加强高校教师团队协作意识培育,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步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当前许多高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由于孤立无援,存在较为强烈的无力感和倦怠感,所以高校方面必须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进程中的归属感以及团队凝聚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灵魂,不仅有利于消除负面环境以及信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同时还能够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第二,引导高校教师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正确认知自己与学生。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职业素养的支撑,只有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在高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不断深化自身的知识教育认同感与理想信念。第三,在校内组织教师群体之间共同备课,以多样化的形式相互分享借鉴,教师之间还可以相互听课与评价,形成彼此帮扶的良好局面,强化高校教师的工匠精神,为其专业化发展助力。

(四)拓宽发展路径,构建个体成长空间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高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如何将工匠精神不断内化吸收,并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是高校教师在自我成长与进步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每个高校教师均是独立个体,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特征,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则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主体必须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来提高自身能力,并且立足于课堂教学,不断反思和实践。工匠精神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个体成长是关键内容,这离不开教师正确的自我认知。高校教师作为发展主体,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并不断总结反思,进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并凸显出更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然之态。高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教师不同成长阶段采取针对性手段,针对刚入职的教师,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培训方法,聘请企业方面的高新技术人才到校进行讲座,以及促进高校教师到企业展开实践锻炼。针对当前业务已经十分熟练的高校教师,则应注重在科研中培育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其学术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高校只有针对不同层次教师打造针对性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才能使其对自身具有正确认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观看待自身专业化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者、引路人,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基于工匠精神下,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学习和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工匠精神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转变自身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心态,才能充分弘扬工匠精神,深化自身的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并为当代社会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专业化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工匠赞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