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腔穿刺输液对急诊心搏骤停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2021-04-15武警河南总队医院450052李倩张龙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450052)李倩 张龙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停止、意识消失、心脏泵血功能停止,死亡率极高,幸存者也可能伴随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需及时进行补液和给予相应的抢救药物[2]。外周静脉输液难度大、耗时长,易导致急诊CA患者错过最佳救治时间,造成创伤加重[3][4]。骨髓腔穿刺是操作简单、快捷、输液通路稳定性较高的补液通路建立方式[5],能够及时给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6]。相关研究证明,对急诊CA患者行骨髓腔穿刺可显著缩短通道建立时间,治疗效果显著[7]。本研究对35例心搏骤停患者行骨髓腔穿刺输液治疗,观察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在本院急诊接受治疗的C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患者35例、37例。观察组:21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35.77±6.81)岁。对照组:2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36.50±6.93)岁。上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允许。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出现CA现状;②患者无骨盆、下肢、穿刺部位骨折现象;③患者无多次骨穿史;④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②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局部感染;③患者患有严重凝血疾病或免疫系统的疾病;④配戴假肢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行骨髓腔穿刺输液治疗。采用75%乙醇、2%聚维酮碘对穿刺部位(正常情况下选择胫骨粗隆内侧,具体部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进行消毒;用2%利多卡因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药物发挥作用后,将骨穿刺针与穿刺骨干呈直角刺入,直至有落空感后拔出,立即用注射器回抽查看是否有骨髓,以确定穿刺成功;随即连接输液装置进行补液,并用纱布固定;5min后查看穿刺部位是否存在肿胀现象,以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附表 两组患者穿刺相关参数对比[,n(%)]
附表 两组患者穿刺相关参数对比[,n(%)]
对照组:行常规静脉输液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对于连续三次穿刺失败或超过3min仍旧不能建立输液通道者,改用骨髓腔穿刺输液。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有效通道建立时间、首次给药时间以及3min成功穿刺的患者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行独立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相关参数对比:观察组患者有效通道建立时间、首次给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min穿刺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对照组3min内有7人静脉穿刺失败改用骨髓腔穿刺。见附表。
3 讨论
CA患者是临床急诊中常见的接收类型,患者自主循环停止、有效循环容量急速缩小[8][9],在急诊救治中需要及时地建立输液通道,以降低机体损伤和提高患者生存率[10]。静脉输液是传统的临床救治中常见措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已出现失血性休克者,因其输液进度过慢可能会延误治疗[11]。研究表明,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若静脉穿刺失败超过三次,则因立即使用骨髓腔输液,避免延误救治[12][13]。
本研究对急诊CA患者行骨髓腔穿刺输液,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3min内的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而对照组患者存在7例患者无法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说明骨髓腔穿刺较外周静脉穿刺更加有效,能够降低血液循环长时间停止所带来的机体损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有效通道建立时间短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当机体发生CA时,有效循环容积的减少导致患者血管收缩、坍塌,静脉穿刺难度增大,而机体的骨髓腔仍能保持原始状态,更方便进行穿刺[14],观察组患者首次给药时间短于对照组,也与其能够快速建立有效输液通道有关。董兰等人[15]的研究中也表明,骨髓腔输液能够有效提高CA患者的救治率,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需要注意的是骨髓腔穿刺并不适用于假肢、骨折、穿刺点感染患者,骨髓腔穿刺也可能造成皮肤坏死、骨髓炎症等不良事件[16],在实际的临床救治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救治方法。
综上所述,骨髓腔穿刺输液可快速为急诊CA患者建立输液通道,较外周静脉输液方式而言,能显著缩短通道建立和首次给药时间,且穿刺率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择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