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沆瀣一气

2021-04-15凌宇

青春期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气科举考试主考官

文/凌宇

典故原文

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南部新书·戊集》

唐代盛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当时,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会争先恐后的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一旦考中了就有官可做。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 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场规模很大的科举考试。此次参考的考生中有一位名叫崔瀣的,颇有才学。曾任“中书侍郎”一职的主考官崔沆,连日批阅了众多考生的试卷,批到崔瀣的卷子时,对其大为赞赏。

发榜那天,许多人围榜观看,有的还高声念着名单。崔瀣也在成绩榜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突然,有个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连声道喜,原来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按当时的规矩,科举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崔瀣不免要以门生的身份,前去拜谒“恩师”崔沆。

说来也巧,主考官叫崔沆,门生叫崔瀣,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气、雾露,如今刚好在二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块,实在难得。一时,许多人聚在崔府门前想要看热闹。人们指指点点,津津乐道。于是,爱凑趣的人把“沆”“瀣”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说的是他们师生二人像是夜间的水气一般连在一起。本来这是一句玩笑话,并不含贬义,崔沆、崔瀣也不存在营私舞弊的情况,不过后来崔瀣一经录取,马上就当官上任。别人见他不但任官快,所任官职也好,待遇显然与众不同,因此不免怀疑:“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关系吧?”“沆瀣一气”便有了暗指人们有私人关系的说法。渐渐地,“沆瀣一气”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一个贬义成语。

智慧小语

“沆瀣一气”出自宋朝钱易所著的《南部新书·戊集》。“沆瀣”(hàng xiè)原意为夜间的水气,或是露气;今代指唐时崔沆、崔瀣二人。所谓“座主”,即主考官,科举时代将其称为“座主”,应试者自称“门生”。以沆瀣一气形容二人,即暗指崔沆收受了崔瀣的贿赂,才有了好的名次以及好的官衔。后人便以“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今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与该词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一丘之貉”“同流合污”“狼狈为奸”等。

猜你喜欢

水气科举考试主考官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科举考试”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水稻水气栽培试验总结
考驾照
考驾照
艺术院校的面试题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