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气栽培试验总结
2016-10-21张海
张海
摘 要:为了探索、完善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方法、为生产指导提供参考,按简易对比法设计,将试验田设立南、北区两个区,分别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技术(A)、常规栽培技术(CK)的两个不同处理方法,分析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水稻;水气;平衡;试验
为了探索、完善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方法、为生产指导提供参考, 2015年早稻,在大里镇古红村进行的本项试验,现将情况总结于下。
一、试验地点
大里镇古红村三组,责任田户主姓名:张甲骏
二、试验田基础条件
该试验田位靠新圩到到大里镇公路,古红三组新田垌,面积1.5亩,长方形呈南北摆向。土层较深,质地壤土,肥力中上。水利灌溉较便利。
三、试验田设计
按简易对比法设计,将试验田“一分为二”、各一半, 设立南、北区两个区。分别应用水气平衡栽培技术(A)、常规栽培技术(CK)的两个不同处理方法。两区之间除了处理不同外,品种、施肥、病虫草防控、人为管理等其它条件一致。
1.水气平衡栽培技术
抛秧前开沟,田中沟、边沟,沟宽40厘米、沟深25厘米,分厢厢面4至5米,沟宽30厘米,深15厘米;露田够苗,开沟排露;田沟满水、厢面无水层抛秧、浅湿分蘖;孕穗期保湿为主,抽穗前后有浅水;灌浆蜡熟期以湿为主,成熟期排水防旱。
2.常规栽培技术
全期不开沟;薄水抛秧,深水回清,浅水分蘖;够苗露晒;孕穗中后期、抽穗期、齐穗期灌浆、蜡熟期浅湿留浅水层为主;成熟期排干水。
试验设置表其它管理措施为:选择种植杂交水稻品种“C两优255”。3月11日播种,采用435孔径规格秧盘,每盘用壮秧剂20克,薄膜覆盖育秧,于3月29日抛秧。抛秧前,将试验田中间筑埂隔开。抛栽密度统一每亩1.8万蔸。统一施肥时间,施用基肥,抛后5天、12天施追肥,抛后18天施一次平衡肥,中后期施一次穗肥,具体用肥如下:
3月28日,基肥: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0公斤,4月4日,一次追肥,尿素6公斤,三元复合肥12.5公斤;4月10日,二次追肥,尿素5公斤,氯化钾7.5公斤;4月16日平衡肥,尿素3公斤,氯化钾5公斤;5月17日,穗肥,尿素3公斤,氯化钾5公斤。合计: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17公斤,氯化钾27.5公斤,三元复合肥12.5公斤。
病虫防控以稻飞虱、纹枯病为主,时间分别在5月14日、5月21日、6月10日各一次,农药为阿维菌、毒死蜱、吡蚜酮、扑虱灵、井岗素、蜡蚜菌,交替使用。
落实田间记录:抛秧期记叶龄,本田期每区定两点、各10蔸,定期观察记载叶龄、苗数数椐,考察植株生长动态及其性状。收获期取样考种,勾豁实测,统一验收,并进行总结。
四、结果及分析
1.基本分析
从叶龄方面,在抛植期、起点4.2叶条件下,至抛后22天,(A)达6.4叶,比(CK)多0.4叶;至抛后22至57天,(CK)11.6叶,比(A)快0.6叶;(A)完成出叶在抛后82天,比(CK)进程快0.4叶,但叶片总数同为16叶。这说明在出叶上,(A)前期稍块,中期稍慢,完成出叶比(CK)稍前。从苗数比较,抛植期,两区基本蔸相同,苗数同为亩1.8万苗。在抛后22天,(A)达11.2万苗,比(CK)多0.1万苗;苗峰期都出现在抛后47天前后,(A)35.5万苗比(CK)少0.7万苗;苗峰后至完叶期(A)降为34.7万苗,而(CK)无变化(详见附表(1))。主要产量因素比较为:(A)成穗率43.8%比(CK)高4.3%;亩有效穗(A)15.05万穗比增0.74万穗;每穗实粒数136.2粒比增5.7粒。结果经验收,(A)理论亩产551.3公斤,比增9.9%,勾割亩产556.8公斤,比增7.1%。
综合苗情数椐,以及检查认为,本试验的对比,苗情不同,产量构成因素有差异。分析其原因,与处理不同具有相对联系:(A)前阶段出叶、苗数稍快,抛植后22天,随着露田进行,逐步露晒,叶片伸长、苗数受到了抑制,但生势表现始终较理想想。这表明在本试验用肥、其它条件一致情况下,抛植前,采取统一耙沤,开沟,无水层抛秧,抛后前期以湿为主管理,有利发根、立苗、叶色快返青,加快分蘖;在统一时间、及时排露前提下,(A)区排水较便畅,雨天易排,叶色转色,叶片、植株硬朗也较好,促进了中、后期壮杆,增穗增粒。
2.讨论与小结
本方案设立A、CK两区简比的试验田,区间除了处理的不同,其它条件较为一致。管理上,还提前修整了田埂、田中沟,基本保障了排灌需要。4月上旬出现3次较明显降雨,有时气温低,可能对肥效有影响,但能观察不同的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两区病虫危害不重。经观察发现,A应用水气平衡栽培,其植株前期扎根快,根系活力强,叶片挺拔、分蘖较早,苗身壮旺;排露至后期,健身壮杆;结果是,产量构成各项指标优于常规栽培法。
总体认为,在今年早稻气候环境下,应用水气平衡栽培,及其所设置用肥、方法,这是较符合本地实际,可作為进一步探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