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4-15高树峰张克辉游龙贵王富华王心涛刘遗斌
高树峰,张克辉,游龙贵,王富华,王心涛,刘遗斌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突发性耳聋具有单耳多发、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改善血液流变学药物治疗[2]。地塞米松磷酸钠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供,从而改善耳聋情况,但单用该药物效果不理想,需联合其他药物强化治疗效果[3]。天麻素注射液为中成药,具有镇静、止吐作用,常用于眩晕、神衰综合征、突发性耳聋等治疗中,但临床上有关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3 月至2020 年4 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40 例使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40 例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0.86±7.15)岁,年龄范围45~60 岁;病程(5.41±2.67)d,病程范围1~9 d;听力损失程度:极重度9 例,重度16 例,中度9 例,轻度6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50.49±7.31)岁,年龄范围45~60 岁;病程(5.35±2.76)d,病程范围1~9 d;听力损失程度:极重度8 例,重度15 例,中度12 例,轻度5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暴聋的瘀阻耳脉证。主症:卒然耳聋,耳内蔽塞或感耳内疼痛;次症:伴头晕头痛,痛处多固定不移,严重者如针刺,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呈细涩。③连续2 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④伴耳鸣、耳闷、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⑤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脑血管病变导致耳聋;②合并耳部感染性疾病;③再次患有突发性耳聋;④因外伤、手术等导致的耳聋。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其中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36,规格:1 mL∶5 mg),第1 d 剂量为0.2 mg/kg,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间30~60 min,1 次/d;每隔3 d 剂量减少0.05 mg/kg,1 次/d。甲钴胺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40,规格:0.5 mg)0.5 mg/ 次,与25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间30~60 min,1 次/d。
1.3.2 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天麻素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其中天麻素注射液(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46,规格:2 mL∶0.2 g)6 mL/次,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间30~60 min,1 次/d。地塞米松磷酸钠、甲钴胺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2 d。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听力、眩晕、耳鸣、耳闷改善时间。(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 d 后听力损失评分和听力阈值比较。WTO 将听力损失分级为[6]:平均听力分贝损失≤25 dB 为0 分;损失26~40 dB 为1分;损失41~60 dB 为2 分;损失61~80 dB 为3 分;损失≥81 dB 为4 分。听力阈值测量方法:取500、1 000、2 000、4 000 Hz 时测得阈值的平均阈值为平均听力阈值。(3)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血糖升高、低血钾、腹痛。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12 d 后,观察组听力、眩晕、耳鸣、耳闷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d,)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d,)
2.2 两组听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听力损失评分及平均听力阈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d 后,两组听力情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听力损失评分、平均听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听力情况()
表2 两组听力情况()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程中不良反应[例(%)]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多发生于40~60 岁人群,且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该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获得较多认可的发病机制为内耳循环障碍学说、病毒感染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及心理因素[7]。突发性耳聋患者多以单侧发病为主,患者可持续性或间断性出现耳鸣及耳闷不适感,致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探寻安全、高效的突发性耳聋治疗方式至关重要。
地塞米松磷酸钠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有以下几方面:(1)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白细胞在炎症部位集聚,并抑制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炎症递质的合成及释放,可以有效抑制突发性耳聋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改善内耳充血、水肿等临床症状,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好转[8];(2)可以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耳蜗血液循环;(3)可以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少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抑制白介素的合成及释放,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有效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对内耳结构和功能的破坏[9];(4)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从而增加耳蜗氧供,改善能量代谢。甲钴胺注射液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其参与了脱氧尿嘧啶核苷合成胸腺尿嘧啶核苷过程,促进叶酸利用及核酸代谢,其可以恢复神经键的传达延迟情况,减少神经传达物质,可以保护神经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神经轴突运输功能,抑制神经功能退行性病变。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可以改善听神经功能,同时加强听神经与脑组织间联系,从而使患者听力恢复。地塞米松磷酸钠主要改善内耳环境,甲钴胺片主要改善听神经的结构和功能,二者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共同改善患者听力。但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甲钴胺治疗易受内耳组织结构及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致使治疗效果达不到理想预期。
中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病机在于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导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故治疗应以祛邪理气,疏利通窍为主[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 d 后,观察组听力、眩晕、耳鸣、耳闷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听力损失评分、平均听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听力损伤,降低听力阈值,促进患者听力恢复。分析原因为,天麻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素,而天麻具有驱外邪,逐内痰,通血脉开窍,平肝理气,熄风止痉之效,对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一定效果[11]。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1)天麻素注射液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耳蜗微循环[12]。(2)平衡脑部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且天麻素具有镇静、镇痛、安眠等中枢抑制作用,其可使患者情绪平稳、平和,从而减少焦虑性耳聋的风险,还可以改善耳神经的电活动,从而改善大脑对声音信息处理,使患者听力恢复。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抗炎效果,共同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患者听力恢复,同时加上甲钴胺片对听神经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改善听力。此外,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均不严重,其中低血压患者给予补钾后恢复,其他不良反应均给予对症处理后消失,故本研究用药安全性高。但若治疗前患者呕吐症状较严重,在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时应监测患者血钾水平,预防低血钾发生。
综上所述,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听力损伤,降低听力阈值,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