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勇向前
——记全国技校教师大赛获奖者蓝永平
2021-04-15福建省技工教育中心
文/福建省技工教育中心
怀揣着儿时的教师梦,蓝永平踏进厦门技师学院已有四年。“博文约礼、止于至善”的理念,伴随着蓝永平一路成长蜕变,直至走上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舞台,并荣获了公共类二等奖。
以“工学一体、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技工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让英语学习与学生工作需求、职业素养和学情相结合?成为蓝永平一直以来探索的问题。
厦门技师学院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多次组织各类教学竞赛、观摩及研讨,蓝永平便利用这样的契机,以研促学,以赛促教。每一次的比赛,都是一个锤炼的过程。蓝永平始终相信,不论结果如何,每一次的经历和付出都是一种成长,青春是用来拼搏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蓝永平参加了校内选拔赛,开启了一段拼搏求索的旅程。
永不言弃
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大赛考验教师的远不仅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和讲解,还涉及如何针对工作任务结合学情,确定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编写相应工作页、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激励学习等诸多方面。当时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的蓝永平,面对比赛,倍感压力。但蓝永平深知,这也恰恰是比赛的魅力所在。通过大赛的平台,敦促自己更好地学习精进,提升教学能力,这也是蓝永平所期望的。于是,蓝永平开始了“深度求学”之旅:查阅文献、与许多公共类和专业课教师请教探讨、深入学生专业,挖掘学科间的联系、探索不同的信息化手段在本次课题中的教学效果……有时一连忙活了四五个小时也没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不免让蓝永平觉得沮丧。但每每想到或许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迎来曙光,蓝永平又会放下心中的失落,重新燃起斗志,振作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生不是一场游戏,任何人没有理由主动和自愿放弃”。在备战国赛的关键阶段,一次重感冒引发了一连几天的头痛,工作之余,还要继续打磨说课的细节。那阵子,蓝永平真的感到身心俱疲。但是,蓝永平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清楚自己想要走向更宽广的平台,与更多优秀教师切磋交流的愿望还未实现,因此,蓝永平不断告诉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精益求精
“你还要修改?”这是备赛期间身边人常问蓝永平的一句话。“对啊,有了更好的想法,肯定要再改的!”蓝永平总是如此回答。在蓝永平看来,只要条件允许,就不存在“定稿”一说。
从确立选题到问题设计,从学情分析到对课堂的把控,一次次针对性的指导、交流和探讨,一回回的说课、答辩、评课,蓝永平不断地经历着“提出—否定—再提出—修改—再修改”的过程。虽然有些曲折,但这让蓝永平逐步摆脱了最初对大赛的迷茫,实现了一次课从雏形到有轮廓,再到有血有肉的过程。
备赛阶段,蓝永平总是时不时变身“话痨”,一有机会就和身边的老师或朋友进行课题交流。因为,蓝永平知道哪怕是简短的几句话,也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博采众长,才会有更多进步的空间。印象最深的是,在现场说课与答辩进入倒计时阶段的一天,一条朋友圈又让蓝永平“陷入了沉思”。朋友圈里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的两行字,突然给了蓝永平如何巧妙阐述学业评价设计思路的灵感。即便蓝永平知道在临近比赛时再做过多的修改或许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出于对精益求精的追求,蓝永平还是再次修改了说课稿。作为教师,蓝永平始终希望能言传身教,培养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而这就必须从教师做起。
常怀感恩
一次精心的备赛,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背后一定有其他老师共同努力的身影。一路走来,身边始终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陪伴并支持着蓝永平: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蓝永平如何抓住“工学一体”的设计主线,陪蓝永平一遍遍地打磨教学设计、对说课稿进行字字斟酌;有专业课的老师与蓝永平一同分析课上模拟工作情境的细节;有亦师亦友的老师在下班路上突然有了创新的灵感,便立刻打电话同蓝永平一起讨论;有不少老师在蓝永平前往杭州之前,发来加油鼓劲的微信,让蓝永平轻松上阵;也有同行的老师在走进赛场前,用坚定的声音告诉蓝永平“小蓝,加油!”……能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和关怀,蓝永平感到自己无比的幸运,也由衷感谢他们无私的支持。
此次大赛中,蓝永平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加深了对技工院校公共类课程教学的理解,精进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往后,蓝永平会将大赛的精髓带到日常的教学中,心怀感恩,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