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水产变革,助力渔业发展

2021-04-15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鳗鱼水产养殖户

文/林萍姗

中国鳗鲡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由于养殖户养殖技术的欠缺、养殖污染愈发严重、销路受阻,传统养鳗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研发出一套科学高效、环保的全新养殖技术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要求。由福建省长汀县鳗鱼协会顾问丘英栋带领的“鱼游天下”团队,立志用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引领水产变革,经过多年努力,成为助力当地渔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传统养鳗行业损失惨重

“95后”丘英栋是福建省长汀县人,出身渔业世家,现为福州大学生工学院生物学专业2018级研究生。他拥有4年学习研究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的经历、2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1项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和5项省级重大课题研究,深度帮扶20余家农户,与5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及丰富的科研经验。

2017年5月,丘英栋组建了“鱼游天下”团队,致力于可控生态精养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中高端观赏鱼的繁育及养殖技术推广、生态瓶及微景观的设计制作。2019年,“鱼游天下”团队在福建省长汀县开展深入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长汀县渔业因技术不足、靠天吃饭等问题,养殖户养鱼收入低微,大量身体强壮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长汀县近七成的鱼塘废弃。2019年,仅长汀县东埔村鱼塘闲置废弃就达1400余口,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千余万元。

由于养殖收入过低,养殖户前期的投资无法收回,经济亏损严重,不少养殖户选择外出打工偿还债务。调研时,东埔村村民刘邦昭向丘英栋诉苦:“十几亩的鱼塘,辛苦经营了一整年也就挣个几万,还不如摆摊挣钱。”

调研结果还显示: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技术受限,而养殖户转型现代化水产养殖面临着较高技术壁垒和各项时间、学习等高成本,难以自行进行养殖技术的迭代与转型升级。水产品食品安全药残要求不达标,违背消费者健康食品要求,极大限制了水产品的出口市场。养殖场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对环境污染巨大,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缺乏为养殖散户搭建鳗鱼销路的相应机构、养殖散户—终端鳗鱼销售商的直达销售模式尚未形成,故鳗鱼市场交易价格不透明、鳗鱼售卖的时效性强,导致养殖户议价能力较低,大批鳗鱼被压价出售或滞销,养殖户收入大幅减少;药残问题导致我国出口销售渠道受阻,目前福建等地的烤鳗厂产品大量积压,养殖户的鳗鱼更难以被收购。随着销售通路受阻,近年鳗鱼价格已降至约4万多元/吨,收购价格近乎腰斩。

“我国鳗鱼养殖行业发展缓慢、集约化程度较低,从事养殖的多为‘一家一户’型,资金实力不足。而鳗鱼养殖行业一次性投入大,一亩至少需要投入1万元以上,资金负担大,资金难以融通,增加了渔场倒闭的风险。随着环境的恶化,鱼病的控制越来越难,控制成本越来越高。鳗鱼苗养殖温度一定要保持在27℃~29℃,且不能见光,为了保证养殖温度,养殖场每月单纯烧煤就要花掉近4万元。鳗鱼苗养殖池里的增氧机不能停止工作,一个月最高峰时电费要花掉5万余元,再算上购买饲料等费用,一个月将近需要50万元的成本支出。成本投入的多变、技术不达标……我国养鳗场在这种情况下节节败退、举步维艰。”

据有关报告显示:全国已有33%养鳗企业破产、29%转产,全国倒闭和转产的养殖场约2162家,是鳗鱼养殖大省—福建省养殖场数量的四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2亿元。而我国从事鳗苗捕捞、鳗鲻人工养殖、饲料加工生产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数超过20万,已形成集苗种、养殖、加工、销售、饲料和添加剂生产于一体的鳗鱼养殖产业链。鳗鱼是我国贸易主要出口品种之一,我国无论是养鳗产量、养鳗种类,还是养殖模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的养鳗中心。在我国居民有条件实现健康消费的前提下,市场对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口感好、品种更为多样化的特种水产品(如鳗鱼)的消费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潜在的鳗鱼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而如何将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技术落后、环境压力等市场痛点加以改良,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丘英栋创业的方向。

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号召“质量兴渔”。同年4月,丘英栋创立了福州鱼游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立志科技兴渔,创新发展。

攻克收益与环保的难关

丘英栋的团队通过研发生产,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可控生态精养模式。

可控生态精养模式以水生生物制剂、工程化水产养殖设施及“鱼游计算器”作为技术基础,实现从技术层面攻克传统养殖模式下高药残、大量换水、饲料转化率低及养殖周期过长等弊端,进而从源头上解决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收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适用性强,可推广至各类水产养殖领域,极具发展前景。

据丘英栋介绍,水产可控生态精养技术构建了温室进行控温养殖,实时调控水流方向(具体为:养殖池→沉淀池→鱼菜共生系统→养殖池)。由此,养殖池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及鱼菜共生系统中植物的吸收后变为净水回流至养殖池。

“这项技术刻意强调‘生态’二字,包括三个方面含义:第一,通过人为有意识地调控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包括温度、光照、压力、水质等),创造一个有利于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实现无季节、全年候生长(避免因季节、气候变化而进行被动的生理适应),缩短生长周期、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在特定生态环境下,利用各种浮游动植物和分解性微生物(如硝化菌群、酵母菌),进行自然生态演替,建立以水产动物为生长主体的多样性生物结构,利用生物间营养和能量流动网链关系,提高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实现养殖水体良性循环;第三,应用多样性生物竞争抑制生态原理,利用养殖水体多样性生物结构,抑制有害微生物及寄生虫的爆发,实现生态防病抗病效应。”

水生生物制剂的研发主要用于维护有益水生生物的平衡。水产动物与其他水生生物能否建立协同生存的和谐关系,对水产动物养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前提是有益水生生物为水体优势菌群。丘英栋的团队对有益水生生物进行了数百次筛选、纯化、诱变、优选、保种、复壮、配比。经上万代的筛选培育,最终选育出了适宜的优势微生物菌群,可使养殖水体迅速建立稳定良好的水体生物结构。目前,公司已建立生长迅速、高效高产的水生生物种群库,包含用于处理代谢废物的硝化细菌28种,用于吸收氨氮及营养物增加水中溶氧的光合细菌19种、绿藻门微藻23种、水生植物30余种,用于改善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乳酸杆菌、酵母菌、嗜酸乳杆菌共30余种,用于抑制寄生虫爆发的枝角类9种、桡足类14种。使用该制剂后,水产动物存活率提高30%以上、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5%、用药频率降低80%、平均每亩鱼塘降低成本3000元以上,若配合公司研发的养殖设施使用,则效果更甚。

丘英栋的团队研发的一系列工厂化水产养殖装置及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解决控温成本高昂的冬暖夏凉型温室、大换水问题的微生物循环水设施、人工成本高昂的自动化装置和水生物进化膜处理装置,配合公司研发的水生生物菌种库的生物制剂使用,实现“零换水”“零用药”,水资源成本及用药成本降低100%、饲料转化效率提升15%以上、养殖周期缩短50%以上、单位产量成本降低40%。公司研发的养殖装置为水产养殖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水产动物对饲料摄食量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而这个比例99%的养殖户都无法正确把握,鱼能吃就喂、不吃就不喂,不规律的投喂导致鱼苗健康受损,影响生长甚至死亡。传统温室型养殖模式下,吃食状况受天气气候的影响较大,养殖户一般根据当天水产动物吃食的状况进行投喂,当水产动物状态好时极有可能过量投喂,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一问题,丘英栋的团队对过往20年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建立了水产动物生长模型:只需要记录初始投产重量,在水产动物吃食正常后记录每日实际摄食量,模型就会自动计算出当天所需最优投食量、水产动物总重量、水产动物p数。经过近三年的实验及优化调节,该模型最优投食量准确率达99%。在结合本套养殖模式应用的基础上,可使养殖周期缩短50%以上,饲料效率提高15%以上。

为了进一步增强团队创新技术的社会影响力、普及科学养殖,让更多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到水产养殖发展的建设中来,丘英栋做了许多努力:公司加入中国工业化水产养殖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展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厦门)渔业博览会暨水产养殖展览会,促进贸易合作与交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平台推广、建立分销网络,推广养殖户相关养殖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借助电商、直播等方式,打造公司品牌,增强公司竞争力,提高公司知名度,进一步将产品推向全国各地,扩大产品销路;通过开办“鳗鲡节”,线上、线下齐发力,产品以“绿色、生态”的特点吸引消费者眼球,利用“网红经济”带动产品销量,引领水产品消费风潮。目前,公司已与夏商等生鲜企业、诏安东欣食品等鳗鱼加工企业签订了销售合作协议,助力项目发展。

2020年,丘英栋的项目在第十二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中获金奖,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中获铜奖。

以农村合作社带动养殖户增收

丘英栋的团队通过与贫困地区农村合作社建立深度帮扶合作,为其提供低价销售对接支持,以及“产销一站式”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切实解决养殖户技术升级需求与产品销路问题,贯彻“贫困户优先”原则,制定了“利用科技扶贫,以农村合作社带动养殖户增收”的扶贫模式。不仅在技术服务费用与产品销售对接环节上一定程度地让利,补贴农户10%的服务费用,还通过申领当地政府的专项扶贫补助资金,进一步给予养殖户补贴。

丘英栋的公司在帮扶与盈利模式上主要采用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提供渔场养殖外包服务。公司与贫困地区合作社和养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养殖外包服务,派遣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生产指导,助其实现鳗鱼产量最大化、品质优质化,减少客户人力投入、养殖投资、降低生产养殖成本,实现资金效率最大化。公司从中收取外包服务费65%~75%作为营收利润,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另一方面,技术入股合作,盈利抽成。与贫困地区合作社及养殖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以其现有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基础,公司提供技术人员到场进行全程生产指导和监控,改造建设养殖设备,采用技术入股方式投资项目,项目所得利润按合作双方所占的不同股份比例按股分成,公司获得约20%的股利。

例如,2020年初,丘英栋的公司与福建省长汀县大同镇东埔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乡村振兴合作协议》,派出技术人员在东埔村与该村渔民共同规划重建渔业基地养殖场,计划为该村的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养殖户进行网络销售,为贫困的无业农民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带领村民们一同致富。通过公司对该村水产养殖户的扶持,东埔村渔业养殖成本大幅度下降。该村鳗鱼养殖密度从1kg/m³~1.5kg/m³上涨到13kg/m³,养殖周期从5年缩短到2年,产量从原有的92.23kg/亩提升至8.214吨/亩。同时,公司协助该村通过互联网平台线上出售鳗鱼,并以技术入股占得20%股权。2020年,东埔村约投苗10万尾,预计东埔村养殖场阶段性产值可达1000万余元,公司从中可分得收益约82万元。

再如,东埔村村民刘邦昭在丘英栋团队的建议下,对原有的鱼池进行了改造,由公司免费提供水生生物制剂助其发展,刘邦昭于2019年10月养殖了性价比较高的黄颡鱼和黑鱼,收获显著的成效。2020年4月黄颡鱼价格高涨,刘邦昭的销售额就高达8万余元,相当于2019年一整年的销售利润。在得知丘英栋要在东埔村设立合作社时,刘邦昭表示他会第一个加入并带动村民共同加入。

除此之外,丘英栋的团队还为东埔村的无业青年村民李建国提供了工作岗位,并向其传授鳗鱼及观赏鱼的养殖技术,短短数月,为其增收12000元。

近年来,丘英栋团队研发的技术获得了众多生物学者与养殖专家的认可与青睐,其养殖基地自建立至今已累积接待了200余位专家,“养鳗大王”黄学敏、福建省鳗业协会执行会长郭贤平等业内人士均对其长远发展寄予厚望。2019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莅临其公司调研,对其项目给予充分肯定。

2020年以来,已有4届相关专业学生至其养殖基地学习,通过实地见习,深入理解行业发展。其公司通过提供实践机会,推动师生成长,进而引领教育发展。目前,公司每年可为逾120名学生提供实地入塘实习机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丘英栋告诉记者,未来公司业务布局将覆盖整个福建省,协助相关乡镇建造可控生态精养基地,帮助打通生产加工渠道及销售渠道;进一步迭代已有技术,研究出中华大刺鳅等30类水产品的可控生态精养技术,选择适宜可控生态精养技术的养殖品种,优化生产结构。

“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发展农林牧渔业,建设第一产业经济’的指示,助力渔业发展,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鳗鱼水产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我国鳗鱼产业2019年发展趋势与建议
一种离散问题的新型鳗鱼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