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提升作用

2021-04-15张雪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张雪梅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語文素养,如语感、语文思维、阅读能力等,还需指引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积累丰富语言、养成学习习惯,并能美、智、德等方面共同进步。课外阅读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可助其了解更多文化,在阅读中累积语言、活跃思维、强化语感,继而达成语文课改目标,课外阅读育人作用由此凸显。如何在语文课上有效组织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活动成为教师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析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产生的作用,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1-0177-02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在写作文时需要用到更多的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写作思路,部分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思维混乱、叙述形式单一、修辞单调、文章可读性差等现象,这与学生知识面窄、词汇量少、语感差等方面有关,使学生很难驾驭各类文体并提高作文质量。基于课外阅读展开作文教学活动是“以读促写”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有些教师轻视学生课外阅读,对其课外阅读鲜少指导,这削减了“以读促写”的育人功效。基于此,为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探析课外阅读的作用及“以读促写”的良策尤为重要。

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为学生写作文提供必要条件

学生写作文需理清思路、主旨明确、词句恰当、结构严谨、逻辑通顺,同时标点需正确使用,可赋予作文美感与深意,引起读者共鸣。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接触多种体裁,针对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文体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归纳有更为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的作文结构能有效优化,在阅读中能提升语感,这利于学生有逻辑性的组织语言并完成写作任务,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书本以外的词,助其扩充词汇库,以免出现“茶壶煮饺子”的写作窘境,继而通过课外阅读助学生掌握写作文的必要条件。

2.为学生写出优质作文给予支持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能写出作文已然并非最高要求,还需在作文中展现文字之美、阐明个人观点、传递正能量、揭示事物本质,可有效提高作文质量。从词汇使用角度来讲,学生写作文时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词汇枯竭,描写事物方式单一;二是词汇使用不恰当,使作文主调变得模糊;三是某个词汇出现频率较高,使文章降低了可读性。上述问题学生可通过课外阅读予以解决,在品鉴文章进程中学习词汇用法,揣摩句式结构的特色与优势,掌握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式表述想法的写作手段,还可累积名人警句并在作文中灵活使用,继而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质量,将课外阅读转化为追求更高写作水平的动能。

3.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助力

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还是学生终身学习及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能力之一,只有学生在阅读中能保持专注,会略读、精读、速读,还能用标注法、摘抄等方法高效阅读,才能真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是长期之功,仅读一两本书并不能强化此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持续性展开课外阅读活动,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养成良好习惯,能每日读几页书,将阅读视为生活一部分,在读的同时思考并记下感受,用文字捕捉刹那间的电光火石,通过写作与自己对话,将课外阅读收获转化为精神食粮,使学生可优化语文思维品质,继而凸显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的作用[1]。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作用的要点

1.课标为基

5~6年级新课标对学生阅读与写作提出明确要求:从阅读角度讲,学生需诵读优秀作文,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总量超100万字,在阅读中理解标点不同用法,可在阅读文章时体会情感、抓住要点、把握主旨、钻研细节,受优秀书籍的鼓励与感染,能向往美好生活,同时可在课外阅读中搜集、处理并存储、运用信息;从写作角度讲,学生需懂得与他人及自我沟通,养成观察习惯,主动丰富见闻,将独特感受转变为写作素材,能赋予作文想象力,保障作文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书写规范、表达准确。教师在解析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可为课外阅读、作文教学融合提供抓手,将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视为课外阅读活动设计与推行的着力点,为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2.学生为主

高年级小学生基本具备阅读能力,可独自课外阅读,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人文观初见雏形,对优质文本的分辨能力有待提升,教师需基于中小学生读物管理规定助其筛选既感兴趣又有意义的书籍,如《我的猎虎朋友》《千人啦啦队》《福尔摩斯探案集》等,虽然有些图书不在常规课外阅读推荐书单内,但其文学性及趣味性不容忽视,能减轻学生课外阅读压力,在文学的沉重感与课外阅读乐趣之间寻求平衡点,确保高年级学生可自主阅读,用“我要读”代替“要我读”,为学生思维品质提升、语感优化、词汇累积、写读后感给予支持,继而在增强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助学生强化写作能力[2]。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1.依托教材驾驭以读促写方法

读写结合不仅是教学工具,还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写作训练的有效举措,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依托教材助学生树立以读促写意识,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觉展开写作练习活动给予支持。例如,教师在进行《北京的春节》教学时,可先引领学生通读全文并标明生词及自感优美的词汇,助学生运用标注法高效阅读,而后指引学生用“总分”的结构写一写记忆中的春节,可从课文最后一段获取灵感,通过仿写将阅读收获加工为作文素材。再如,教师在进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经·采薇》等古诗词教学时,可指引学生把诗文改写成散文,围绕诗文主旨写作,体悟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继而通过以读促写将阅读、作文教学联系起来,还可助学生具备课外阅读及写作自主练习的能力。

2.丰富基于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方式

教法創新是发挥课外阅读促进作文教学质量提高作用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需乐于尝试、善于学习、敢于创新,为利用新教法提升作文教学水平给予支持。例如,教师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可以童话故事赏读为主题展开群文阅读活动,为学生推荐一些有趣且有深意的中华传统故事,如《月饼的来历》《大禹治水》《劈山救母》等,一方面助学生对比分析中外故事的异同,另一方面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从故事中获取成长养分,使课外阅读德育作用得以增强。在学生群文阅读的同时教师指引学生创编故事,可以是童话故事、神话传说或带有未来感的寓言故事,通过写作角度的拓宽调动学生读后创写自主性,用“我想写”代替“要我写”,达到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新时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升,网络资源涌进课堂,语文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多模态课堂,丰富学生读的形式并增强作文教学趣味性及启发性。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以“法律与自由冲突吗”为主题写作文时,可先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视频,这些视频均为真实发生的事情,学生会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浏览过的新闻,对法律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继而选定论点写作文,将视频转化为作文素材。相较于文本视频内容更加直观且具有视觉冲击性,未栓绳咬人的大型犬、未按照规定行驶的车辆及其他事物会成为打开学生情感开关及记忆按钮的触点,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写作文,确保学生作文情感真挚,将从视频中“读”到的信息用于写作,继而落实小学语文教师基于课外阅读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育人目标。

3.优化作文教学体系持续发挥课外阅读育人作用

首先,教师需通过读物管理、作业管理在“双减”背景下助学生阅读优质课外书籍并制定人性化的阅读方案,根据自身阅读能力、学习需求、语文素养等方面发展实况设定课外阅读目标,如每日读20分钟、每周写1篇读后感等,为的是持续性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确保每个成长阶段的学生均能在课外阅读中日积月累并养成良好读写习惯;其次,教师需利用课后服务机会助学生阅读课外书并强化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展开“课本剧”创演、自制绘本、故事续写、阅读分享等活动,还可围绕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另一方面丰富学生写作训练方式,使课外阅读更具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需围绕以读促写育人情况进行自评,将学生写作能力发展情况看做自评重要指标,若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升且语感、思维能力、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等方面均有所发展则说明教法可行,反之则需进一步改进基于课外阅读的作文教学方式,继而通过自评持续提升作文教学水平[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课外阅读能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为学生写作提供必要条件、助其提高作文质量等作用,教师需做到课标为基及学生为主,在此基础上依托教材助学生掌握以读促写的方法,丰富基于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举措,优化作文教学体系,使课外阅读可持续发挥提升作文教学水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红.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刍议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1(13):53-54.

[2]赵焕.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课外语文(下),2021(2):133-134.

[3]易雄健.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必要性探究[J].读与写,2021,18(13):102.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