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专业选修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2021-04-15王朋李广军关大鹏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1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桥梁工程课程思政

王朋 李广军 关大鹏

【摘要】为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实现专业课思政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桥梁工程”课程为例,探讨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和视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巨匠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工程伦理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对土木工程专业其他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桥梁工程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JY2-2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1-0140-02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建设提到新的高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全体教师提高政治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做到每门专业课程有思政元素,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见功见效。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并不理想,很多专业课教师政治意识淡薄,思想认识受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政教师及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不重视专业课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思政教育及专业教育相互隔绝,各自发展的现象[2]。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比较困难,专业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很少融入思政元素,一些教师虽然想融入思政教育,但是捉襟见肘,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显得特别突兀。因此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如何有效的融入课程思政十分有必要,本文结合“桥梁工程”课程,分析探索课程思政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历史阶段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更加迫切。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使命,因此思政教育的成败,将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到民族的复兴。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教育在尊重学科发展、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提炼每一门专业课程潜在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成为专业技能强、政治觉悟高、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效果[3]。

三、土木工程专业选修课思政教育改革现状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定位是服务于国家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不同的专业人才,如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设计和施工的技能型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工程项目全流程管理型人才,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招投标、预结算型人才。建筑工程学院立足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角度,已开设了十几门专业选修课,从较为基础的建筑工程设备、建筑法规到专业的建筑结构加固、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及有限元分析等均有涉及,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很多授课老师均有一线的生产实践经验,授课时能够结合工程实例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在积累知识时同步开阔视野,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发现桥梁工程专业选修课不但能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能让学生系统的了解桥梁的发展史及国际形势变化对土建行业的影响。因此,桥梁工程专业选修课若能合理引入思政教育元素,逐渐渗透,必能在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上得到显著的提升,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桥梁工程课程思政化设计

(一)桥梁工程中的民族情懷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仅形成了璀璨的文化,而且创造了很多优秀的建筑典范。以中国“四大古桥”为切入点,介绍我国古代桥梁的建设成就,历经几千年的岁月变迁,它们经历磨难和沧桑,在滚滚的江流上,亲眼目睹中国桥梁届70年奋斗的风雨历程。它们是中国古代桥梁辉煌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创新的体现。如赵州桥是我国桥梁史上了不起的发明,领先于世界近700年;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大石桥,其“筏型基础”为桥梁届造桥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我们专业教师可以收集挖掘与课程相关的历史典籍和优秀建筑的故事,在讲述基本课程的基础上,融入相关优秀案例的讲解,阐明优秀建筑修建的历史意义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的自豪感。

(二)桥梁工程中的匠人精神

纵观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史,很多超级工程就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在硝烟不断的战争年代,茅以升等桥梁前辈自强不息,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通过技术创新,改进施工方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成功地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充分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师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才能。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令世界叹服。自2018年23号顺利通车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历时221天完成了2个人工岛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缩短工期超过2年。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迈进[4]。成就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是5万工程人10的坚守,在工程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勇挑重担、自主攻关,让中国标准走向了世界。大桥的建设者们凝神聚力、精益求精的态度就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也是对老一辈桥梁建设者的最好致敬。

(三)桥梁工程中的社会责任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者,将面临很多“伦理困境”。如设计工程师受聘于甲方,甲方可能由于成本管控或专业知识受限,主管要求设计工程师做出成本过低或偷工减料的设计;受聘于监理咨询单位的工程师,因种种请托关系,为明知不合规范的设计放行。连续不断出现的“桥脆脆”“桥歪歪”“夺命桥”事件,不但给公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为国内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专业教师应在课程中融入工程伦理方面的内容,将反面案例分析作为最佳教材,让学生引以为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道德底线,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以榆阳大桥的失败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现代工程一旦失败或存在瑕疵,往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引起不必要的社会舆论。如果榆阳大桥的设计施工人员能多从工程伦理角度方面考量一下,多一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悲剧将不会发生。

(四)桥梁工程中的哲学理念

路甬祥院士在《院士思维》中讲到:“大凡在近代科学上能独树一帜、在理论上有重大发现、在技术上有划时代创造的卓越科学家和发明家,往往十分重视在哲学思维引导下的科学思维,并在科学方法论上显示新颖独特的风格。”[5]所以专业教师应积极挖掘探索专业课中存在的哲学理念,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审视和思考问题。其中桥梁工程课程中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综合国力相对较落后,为克服施工设备起重能力低与大跨度拱桥修建的矛盾,工程师们应用哲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抓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采用“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施工方法,将矛盾巧妙的化解,实现拱桥的飞速发展。超级工程成功修建的背后都会有矛盾的碰撞,如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工程中,如何保证钢桥面铺装质量成为工程师们面临的核心问题,基于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维,将确保钢桥面铺装质量的核心工作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怎么做好防水?②如何能够达到施工稳定且质量均衡?③如何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据此,工程师们确定了“露天工厂化”的钢桥面铺装工程管理理念。

五、结语

在整個本科阶段,专业课的学习将贯穿始终,若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每位专业课教师应该明白,专业课的初衷是为了培养有职业操守的创新型土木工程师,只有牢记这一使命和初心,才能将专业课讲好,才能将课程思政工作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成败,将影响到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高校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制有利于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专业教师不断创新和丰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0-10-0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李艳,何勇,徐洋.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浅谈[J].课程教育究,2018(28):232.

[3]季云峰,彭佳伟,刘信宏,徐晨等.桥梁测试理论与技术课程的思政改革方法讨论[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13-15.

[4]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陈卓,许弈.人文素养培育视角下的结构力学课程思政化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7):300-301.

作者简介:

王朋(1990年-),男,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科研与教学工作。

李广军(1968年-),男,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力学科研与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桥梁工程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基于MicroStation的桥梁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应用
桥梁工程中钻孔桩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