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2021-04-15马思琪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1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情境教学初中语文

马思琪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通过在课堂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教学场景,既能引发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逐渐爱上语文学习。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同行教师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1-0113-03

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来看,存在着“耗时长、回报低”等弊端,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难以提升,课堂生命活力难以焕发,教学成效低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创设各种行之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思考、分析,真正走进课文情境,引发情感共鸣的同时深化理解,实现一举多得。本文就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简要阐述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情境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首先,主动学习兴趣不高。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整个教学过程给人一种枯燥、乏味之感,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此外,由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其次,合作学习形式化。新课标倡导合作学习理念,但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理念的认识程度并不深,也没有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导致课堂中出现了看似“十分热闹”的讨论氛围,实则学生讨论的内容与结果并不理想,有的学生散漫,有的学生看热闹,有的学生忙于各小组间转悠,真正思考的学生很少,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最后,师生互动缺乏。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的语言优美、情节动人、想象丰富,对学生口语表达、想象创造力等多方面培养有重要促使作用。但由于教师常居于主导地位,很少与学生展开深度的对话,导致学生的课上参与积极性并不强,除了对教师精彩的演讲拍手叫好之外,自身的实际收获很少。除了以上所述几种问题外,还存在着其他问题,总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文学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往的语文教学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之感,无法让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让整个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让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学习之中,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知识理解,培养文学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新课改下语文教学除了要适度重视考试成绩外,还要多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感悟。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文学作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或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相关场景,能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觉走入文本的情感之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接受新时代新型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开拓自身视野,推动自身专业水平提向新高度,为情境教学开展筑牢基础。此外,教师在工作中应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与其他教师踊跃沟通,分享自身积累的经验与研究成果,不断汲取其他教师优点,最大限度激发教师内驱力,将情境教学价值发挥于最大化。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通过立足文本内容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不仅能拉近学生与学习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学习进步。正所谓“生活即教育”,在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善于立足文本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学生、与教师交流,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以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培养学生写景抒情的自读能力,我让学生回顾以往生活,谈谈自己对冬季的感受或者喜爱之情。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冬季,白茫茫的一片,看上去心情就很好。”还有的学生说:“我也喜欢冬季,随着大雪的到来,我们可以在在雪地上肆无忌惮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等。”趁着学生的热情劲,我便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学生主动积极与我沟通,课堂氛围十分好。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十分可行的,一线语文教师应善于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课堂,一方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讓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愉悦,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效。

(二)创设媒体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媒介教学工具的不完善,使得大多数教学主要以书本和黑板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逐渐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不仅有效缓解了以往教学枯燥乏味之感,让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还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与素材,让学生在无形中爱上语文学习。

以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教学为例,我在新课导入环节先借助大屏幕为学生呈现了关于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相关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哪里,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学生不知道。如此做,一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课堂注意力从课外转移到课上,二是为了引入新课,为接下来的授课奠定基础。然后我再为学生播放一些动态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此时,课堂氛围良好,我引导学生初读文章,看文章中的内容与刚见到的内容是否存在一致性。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以较好的状态投身其中,还提升了学生阅读成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朗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引导学生用“情”去朗读,导致学生的语感较弱,无法通过朗读深入感知文字背后蕴藏的意味。朗读本身就不是单纯地将文字转变成声音的一种阅读方式,而是需要用情感去带动朗读,只有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与情感的高低起伏,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对文章中心主旨的深刻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多付出一定的时间与耐心去引导学生朗读,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以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来说,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希望学生能珍惜现有时光,为祖国腾飞做出应用得贡献。课文的前六个段落主要围绕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展开描写,教学者就可引导学生用较为轻松、欢乐的语調来进行朗读,将小弗郎士对学习毫无兴趣“贪玩”的人物形象刻画在学生的心中。在课文的第七到第十自然段中,主要为“最后一课”做铺垫,教学者就可引导学生采用带有“不安”的语气进行朗读,旨在将“反常的安静”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针对“法兰西万岁”展开描写的段落,教学者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段落进行感受确定朗诵形式,然后再制定一个初步的朗诵方案并试着朗读,最后时刻注意刻画作者“愤怒”“激昂”“鉴定”心态的同时有技巧般的朗诵,这样能表现出极大的感染力,让学生真正了解这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

(四)创设问题情境,产生思维碰撞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应善于结合教材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设置问题的目标要对准中心点,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设疑。

以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我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阅读各段落,并让学生自行分析、总结各段落中心大意。以2~7自然段为例,我让学生用概括中心句的方法,思考这一大段中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经过学生间的一番思考,有的是学生这样说:“通过写母亲的生育之苦、天不亮就起身、救济穷人等事例,表现了母亲的坚韧不屈、宽厚仁德的性格。”通过多个学生的阐述,大家一致认为作者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宽广”。或者,也可以在标题处提问。每一篇文章题目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提炼而成的,具有一定提纲挚领作用。通过从标题处入手向学生提问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或联想力对题目进行猜测,能大大提高学生理解文章题目和命题的能力,真正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地有效学习。

(五)创设合作情境,加深知识理解

初中语文课堂讨论,不仅仅是让学生增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摒弃传统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如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与沟通,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了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还加深了学生对讨论内容的进一步认识,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以初中语文《背影》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所描述的父子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认识,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给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为什么要以“背影”来命题。随后,各小组开始讨论起来。通过我的观察,各小组成员都在积极交流,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学生以勾画的形式与同组成员分享,一共写了四次“背影”,即点题时的背影、买橘子时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及想念中的背影。还有的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从文中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谈到自己父亲为自己

做事情的背影等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背影”是明线、“父子亲情”是暗线的写作手法,还让学生懂得了珍爱亲情的重要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科学应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日后教学中一线教学者应不断加强此方面研究,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引人入境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与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大意,感悟背后蕴藏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温玉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5):113+126.

[2]白建中.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文学教育(下),2021(1):186-187.

[3]杨秀芹,曹晓瑜.初中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现代教育,2021(4):58-61.

[4]白巍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41-43.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情境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激情的新途径探析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