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作文评价的改变及策略
2021-04-15颜宁玲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点非常重要。笔者针对学生写作遇到的困难和教师作文评价中存在的矛盾现状,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着重论述了如何通过学生写作目的、写作指导方法和写作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具体实施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作文评价 改变 多元 互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172-02
当下写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矛盾现象:每当老师布置作文任务时,学生就开始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写起作文来,就套作抄袭,语言干巴巴,事例千篇一律,张冠李戴。老师精批细改习作,可大部分学生拿到批改好的习作,看一眼等级和评语,就往抽屉一塞了事。既浪费了老师的心血,又失去了一次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如下改变,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写作目的的改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感到畏难,恐惧。笔者认为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不让其产生谈“虎”色变之感。笔者在动笔之前,根据习作的主题和要求,节选例文片段,引导学生欣赏。节选的标准如下:(一)开头和结尾写得精彩的。比如运用了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开门见山、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等写作手法。(二)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特色。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适当使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三)语言表达诙谐幽默的,平实朴素的。从最初的教师带材料与同学分享,变为学生主动去阅读美文,自带精彩片段与全班同学分享。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作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谋篇布局的精妙,典型事例的生动,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细腻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理念的改变,变“教师教学”为“学生预学”
笔者认为可通过课前的“预学”环节,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学习什么。学生已经会的,就不讲或少讲;学生不会的技巧和方法,就精讲多练。根据各学段的要求不同,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年级加强标点符号和文从字顺的训练,高年级则加强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应用指导。
三、指导方法的改变,变“组织者”为“引导者”
(一)引导学生多练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写作好比厨师做美味大餐,写作素材跟食材一样,讲究新鲜典型有代表性,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发现,养成动笔的好习惯。笔者是从三年级上期起,按照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题目自拟的方式过渡,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每周是从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想象这五个类别中布置1个写作主题,周末完成。写景:家、学校、社区等熟悉的环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验,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特点写下来。写人: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熟悉的人,要求先观察人物的外貌特点,再通过一两件小事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状物:文具、玩具、植物、小摆设等常见常用的小物品。先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介绍事物的特点,再介绍物品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等。记事:记录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等事情,写清事情的六要素。想象:续编故事,畅想未来等充满奇思妙想的事。笔者会给习作中特别出彩的片段打上“√”,写上“好”字。请原作者在班级选取被做记号的内容进行朗读,与大家分享。
(二)引导学生多开展课外阅读,多思考,做好读书笔记
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3~4年级)“(二)阅读”的要求,制定了《能本语文学生发展性评价量表》。笔者要求学生对照评价量表中要求开展阅读:(1)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长至少20分钟;(2)每学期阅读完学校推荐的共读书目,学期阅读总量达10万字;(3)完成阅读批注和阅读小报。每学期期初,笔者将《能本语文学生发展性评价量表》打印并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时对照表中要求,调整阅读的进度,做好自评记录。同时,也邀请学生家长、老师对学生进行他评。期末时,针对《评价量表》中的评价情况,进行总结表彰,评选出5名“阅读之星”。
(三)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成果。
(1)在自己的课外书上做批注;(2)采用摘录好词好句读书卡片或表格式记录;(3)将书籍作者介绍、内容简介、读书体会制作成读书手抄报;(4)将读书照片、心得体会、好书推荐等制成课件,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交流,全班学生按照座号的顺序轮流上台播报,每周评选出1位读书之星。(5)参加每周三的经典诵读。学校语文组会在期初发布诵读的主题:家国情怀、红色诗词、边塞爱国等,笔者鼓励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收集诗词作者、创作背景、诗词释义等资料,撰写播音稿,制作课件,录制音频。择优入选校级广播室进行播放。
(四)读写结合,一课一得,一课一练
筆者认为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做到一课一得,使学生受益。每教完一篇课文,就针对课例的特点,设计小练笔,可以是文章结尾的续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补白、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也可以是与课例中写作方法的迁移练写、课文内容的仿写等。字数不需过多,一两百字即可;篇幅不需过长,一两个片段就行。一课一练,长此以往,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练写的机会。
四、写作评价方式的改变,变“教师评”为“学生改”
(一)教给修改符号,先扶后放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首先,笔者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过渡的方式。先教给学生常见的作文修改符号:如删除号、增补号、对调号、换行起段号、美词佳句号。要求学生记在语文书的封面或封底便于随时查对。再进行病句修改专项练习:(1)成分残缺;(2)语序不当;(3)搭配不当;(4)重复罗嗦。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符号完成练习。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又明白了常见的病句的修改方法,为接下来学生小组间的“互评”作好准备。
(二)制定作文自评标准
要求第二学段学生对作文进行评价,存在难度,因此笔者设计了直观的作文评价表。作文评价表如下。(1)语句通顺连贯,条理分明;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当。(2)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格式规范,单独占格。(3)段落格式正确,结构完整;字迹端正,书面整洁,无错别字。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前三点作文评价的标准不变。有变化的是第4点,要根据每次习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写作要素,作为本次习作的第4点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都采用星级评价,最高等级为三颗星,全做到了就得到三颗星,做得不够好的就得1~2颗星。学生对照评价标准的要求,逐条评价,给自己评星。评价表中除了自评,还有生评和师评。使评价结果更直观,更客观,更科学。
(三)划分小组,教师示范
学生互评前,要进行分组,4人小组为宜,写作能力较强的担任评价小组长。教师以一篇习作为范例,先讲解作文批注的内容和方式:眉批(针对题目进行批注),旁批(遣词造句、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的批注),总批(写作特色和建议)。再示范具体的批改方法:(1)圈点:用圆圈圈出至少5个好词。(2)划线:用波浪线“~~”划出至少3个佳句。(3)旁批:各找出1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并点评优点。在写总评的时候,教师先给予填空式的评价示范;再建议学生结合作文评价表中的标准,结合原文进行总评。要求总评时尽量多评价习作的优点和特色,提建议时语气委婉,与人商量的口吻,便于作者接受。
(四)小组合作互评
组员轮流朗读作文,其他组员认真倾听。组员们会对照作文批注要求,进行讨论和点评。先说优点,再谈缺点;多说特点,少说不足。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由组长执笔写批注并签名。
(五)审批和修改
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和思维定势,在批改别人的作文中总会存在着错批漏改的现象,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正。教师对学生评改好的习作进行复评,修改评改不够正确、规范的地方,为习作打上等级。最后,评改好的习作要交还给原作者,原作者要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批注和建议进行修改。
(六)反馈和表扬
教师就本次习作的情况进行反馈,巩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把优秀作文在教室里张贴表扬,同时推荐参加校刊《香樟新绿》的投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学生写作目的、写作指导方法和写作评价方式的改变,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动笔写作,既树立了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又通过评价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调整自己的学习,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敏惠.优化作文评价,提升作文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6):74-75.
[2]王爱顺.提高学生作文评价能力的实践研究[J].作文,2021(36):51-52.
[3]高晓倩.关于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方式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5):13.
作者简介:
颜宁玲(1979年-),女,福建寧德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