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目标背景下新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对策

2021-04-15张蕾姜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3期

张蕾 姜丽

【摘要】新疆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来,针对新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综合防控能力、“五育”并举,筑牢宿舍安全管理阵地、推进“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并夯实“三全育人”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确保新疆高校更稳、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总目标  新疆高校学生  安全管理对策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新疆长治久安总目标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17XYB0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71-02

十九大报告中 52 次提到了“安全”,可见,安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学生安全管理不仅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近年来,特别是新疆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要求后,高校作为社会安全稳定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刚刚步入校园的00 后大学生三观尚未成熟,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因此加强新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当前新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

目前新疆高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安全管理的课程不成体系、安全教育内容缺乏连续贯通性、安全教育管理环节中无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备、危机管理预案完备程度不高、舆情监控缺乏科学监测;学生安全管理方法单一、安全管理教育内容缺乏生动活泼性、教育环境的浸透性不够;学生安全管理队伍切实力量薄弱、未能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学生信息员队伍形同虚设;管理人员中思政辅导员专业素质不够高、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和管理人员自身理论和实践经验欠缺等问题。

2.加强新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注重实效,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综合防控能力

2.1.1加强安防系统建设,提升校园安全防控水平

在传统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新疆高校安防系统的建设,扎实推进和改进校园安防系统的使用,确保各高校安防系统建设的覆盖率和有效使用率都能达到100%。建立并完善校园三级值班、视频监控、紧急报警、应急指挥“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日常管理、分析预警、应急处置、科学决策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提升校园安全的整体防控能力和水平。

2.1.2实行网格化管理,执行等级化防控

新疆高校应在现有安防系统管控体系下,实行网格化管理,执行等级化安全管理工作防控体系,使学校—学院(部门)—公寓(教学楼)三级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各司其职、各个发力、全面发挥作用。根据工作量大小,按需分配部署安保力量,保卫处、团委等巡逻值班人员按分工做好校内无死角巡查工作,承担“发现、询问、报告、受理、处理、协调”六项工作职责,对已发现的问题,能现场化解或处理的妥善处理,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交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组织协调,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处理。

2.2“五育”并举,筑牢校园安全管理阵地

2.2.1 扎实开展“五育宿舍”评选工作

2019年1月新疆财经大学提出“五育宿舍”并将其作为“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的一个重要延伸活动后,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五育宿舍”中文明安全宿舍强调:学生在宿舍内要积极参与“四自教育”,宿舍成员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服务群众,自觉杜绝使用违规电器、乱拉电线以及其他违禁物品等行为,无违法行为、无参与涉恐涉爆等违反社会稳定行为。公寓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出问题,一切工作都是空谈,因此,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落实“五育宿舍”评选规定,还要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和学院扎实开展评选工作,保证深入宿舍次数和效果;不仅将老师们深入宿舍的情况与年底考核挂钩,更重要的是将评选结果与学生综合考评相结合;通过“五育宿舍”开展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抓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在宿舍内的违纪行为零容忍,对违规学生及时开展教育谈话,并将学生在校表现第一时间告知家长。通过执行严格的监管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安全意识。

2.2.2 “五育”并举,实现全课堂育人模式互通、互融、互补

一是新疆高校可在校园内开辟学生学习交流空间,除继续坚持传统的“一帮一”帮扶机制,还可通过奖励积分换取学分等措施开展学业帮扶机制;拓展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阵地,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喜欢的老师帮助自身解决思想、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二是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通过整合实践内容、突出党团建设和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开展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实践育人活动。通过“五育”并举,实现全课堂育人模式的互通、互融、互补,筑牢新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校园阵地。

2.3推进“课程思政”,夯实“三全育人”管理模式

2.3.1推进“课程思政”深入开展

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①。专业课教师应结合各门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首先提升自身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以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细节设计,积极引导学生思想上充满正能量,不断丰富专业课的思想内涵,使“课程思政”发挥重要作用。

2.3.2夯实“三全育人”高校安全管理模式

一是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方密切配合,打造人员全覆盖的安全管理队伍。要有营造校园安全为第一要务的工作氛围,开设专题培训班,以案例学习替代传统的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特别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经常邀请学校派出所民警举办交通、治安、网络等方面专题讲座,邀请消防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消防演習,邀请防疫专员开展疫情防控知识讲座,将校外的资源引进来,不断充实高校安全管理队伍;辅导员针对大一至大四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专业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的状态、出勤率等获取学生的有效信息,利用进宿舍、进食堂时间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和管理活动;公寓管理员可以通过学生在宿舍的时间长短、与舍友之间的关系来发现问题,及时与学院联系,实行联动机制,将学生安全管理置于可控范围和时间内。

二是分年级、分时段开展安全教育,形成大学四年全覆盖的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大一新生懵懂、冲动,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他们手中可掌握的财务越来越自由,这同时也给诈骗分子留有可乘之机,因此,对于新生,高校应当以安全常识普及为主,使他们从思想上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到了二、三年级,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练,思想趋于成熟,身边的以案说法,也使他们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有了更多的警惕,这个阶段高校应加强消防、法制、网络、危机管理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管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大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这时应将重点放在安全技能的提升上,增强毕业生对在实习、就业时可能碰到的就业诈骗等方面的警惕性,提升应对安全问题的解决能力。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新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首次封闭式管理模式,新疆高校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需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单个研判区别对待。新疆高校应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贯穿大学四年,做到全过程育人,使安全管理成效取得实效。

2.4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2.4.1理论方面的安全教育

首先是安全思想方面。大学生应从思想深处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培养积极的安全责任感,把个人安全和学校发展相结合,激发大学生关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为构建平安校园付出积极的努力。其次是安全知识方面。新疆高校应不断提升大学生在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以及影响安全的不利因素等方面的知晓率。比如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和自救方法;一些盗窃案件的原因、特点以及一些防盗策略;诈骗分子的惯用骗术和常用话术等。最后是安全技艺方面。新疆高校应培养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比如跆拳道协会带领女生学习防身术;邀请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自救或施救方法等,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

2.4.2实践方面的安全管理办法

结合每年一度的“11·9”消防日,开展以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应急逃生疏散演練为主的系列活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完全由学生自发组织、管理和演练,学校只派少量专业管理人员在一旁监督。消防器材的实践操作使用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灭火比赛,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灭火器或灭火毯将着火源扑灭的方式开展实践方面的安全教育;应急逃生疏散演练可选择一幢学生比较多的公寓楼作为典型示范,通过演习让学生熟悉应急逃生时的方法和如何选择正确的逃生路径,能让学生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得以自救。

总目标背景下,加强新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但此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全体教师,特别是安全管理部门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拿出“弱鸟先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和“愚公移山”的精神,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1)。

参考文献:

[1]徐宝见,刘媛媛.高校学生社区“五育”并举建设中的学生自治管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9(12).

[2]鄢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3):67.

[3]王雷,祝晓璇.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建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7):25

[4]刘建杰.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