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微课资源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15季玉玲
季玉玲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的授课方式提供了新型的工具。微课就是近几年教育学的发展中产生的极其重要的新型教育工具之一。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每次课都会围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案例展开,它可以快速地将问题进行阐述或者解决,将知识点向学生进行传播,是教师的得力助手。通過微课的形式,老师可以充分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学习,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微课资源 初中科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057-02
中学阶段是学生打下良好学习基础的最佳时期,并且科学的学习是一步步进行深入的,同时也是难以理解并掌握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实验以及现象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以及总结,但是考虑到实验操作不当的危险性、严重性以及学生的安全,通常老师就会选择安全普遍的现象展开实验。而且教师是使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不能及时地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老师就要合理地利用微课的方式,针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详细化、具体化的教学,新型的“微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针对性的解疑答惑,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微课的含义以及优势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科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其基本流程包括录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教学设计”“微难点解答”“微习题解析”等辅助性知识点,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使学生体验更为丰富的学习形式。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打破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针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并且微课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对于重点以及难点的不断复习和巩固,进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微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转变教师“一对多”的情况,学生可以根据微课视频自行进行问题的解决和探究,由此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对于知识的深入学习,并提升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2.初中科学微课应用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在设计微课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为主要原则。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时必须有针对性,能够切实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2.2 科学性原则。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实验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在制作微课时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制作,不能掺杂任何的主观因素在里边,让学生看到一个真实的,科学的呈现过程。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我们微课中所体现的一些问题。
2.3 趣味性原则。科学课堂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探究,实验往往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科学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长,容易走神。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兴趣也不够高。所以,我们在应用微课时应适当地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注意力更集中。在欢乐中获得知识。
2.4 辅助性原则。微课的应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其主体是学生学习,而微课的应用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有需要才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用实验或者现场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就不再需要微课的辅助。
3.微课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3.1 知识点与微课教学方式的结合。科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大部分初中生在面对物理课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科学,生活中并用不到科学的这种疑惑。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及时了解同学们的疑惑,并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融入的课堂中来。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将新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引入介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不能在新的课程刚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到探索新知识点的情景中的话,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会一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教学效率自然会下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与新知识点有关的生活现象进行整理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之初就向学生进行播放,并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思考这些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原理。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后,教师就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直接将新内容引入课堂的方式,这种微课的形式可以在学生集中精力思考时就将他们带入新的情境,把握了良好的教学时机,在授课之初就为学生高效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在问题辅导过程使用微课。学生在初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是不同的,对知识点的把握也不尽相同,因此难免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此外,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地抓住老师上课的重点,进而去突破难点,但是有的学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够达到理解的程度,经过后期的训练才能对相应的知识点有所掌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所有同学的疑惑通通进行解答,只能将大部分同学都常见的疑惑解决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根据整理得到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制作成微课分享给学生,学生就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微课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这节内容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无法对化学物质形成具体的理解与概念,很容易就会形成畏难心理,不利于后续学习,教师就可以把化学方程式的规则、形式、各种常见物质的形态与化学式的理解的相关问题的理解制作成微课件,提供给学生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
3.3 将微课用运于拓展学习。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极为旺盛,社会也需要综合性更强的人才,教师不能仅仅将学生的思维与眼界局限于教材当中,应该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知识点适当地向课外拓展,打开学生的眼界,但这又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相冲突,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这一高效的教学工具。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留意学生的课堂反应,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将学生的课堂兴趣拓展到更深的层次。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制作的微课也应该尽量全面,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将微课分享给学生后,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这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素养,将科学带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节内容时,学生可能在生活中都听到过相关的名词,但是并没有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与条件等,因此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后,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光合作用的应用,教师可以拓展制作光合作用在我们生活中所遇见的生物的作用,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4使用微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过程是枯燥的,同时也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进行照书宣科的讲课方式,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进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至于对于老师讲的知识点很难接受并运用,因此微课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老师通过单纯的语言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原子本就是抽象的概念,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距离实际生活太远,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仿若天书一般。但是通过微课的方式,教师将视频和图片相结合,就能够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到原子的结构和组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奇妙之处,并对科学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3.5 使用微课构建高效的课堂。初中科学的学习时间是紧迫的,课堂上的时间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扩展额外的知识,因此课堂时间的运用及分配尤为重要。但是教师在上课期间,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一般老师会选择进行实验。但是实验需要时间进行准备,并给予物质一定的反应时间,但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微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还能进行额外知识的拓展。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老师为了学生能更加真切地理解酸碱反应,会进行实验的讲解。通过老师提前准备的课件视频,不仅能让学生观看到酸碱之间的反应,还能观看到不同种酸和碱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酸碱反应的现象,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节省了时间,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能够针对酸碱反应的过程中以及条件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进而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并因此加强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3.6 使用微课能够实现差异性教学。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能够接触的方面越来越广,因此也就影响了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对于初中科学来说,是打下良好根基的黄金时间,同时教师秉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进行差异性教学。
例如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其中碳氮氧的组合和物质,是难以被学生理解的,因此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测试,将學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对于有相同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或者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进行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语言相近化,再结合微课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能够击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弱项,进而提升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大量地地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地方,但是教师也不能过于依赖微课,而是要将其看作辅助手段,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季玉蓉.微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J].读写算,2019(6):125-126.
[2]杨延春.“活”用微课为科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华夏教师,2019(7):35-36.
[3]叶智.微课资源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