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研究

2021-04-15谢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创新阅读教学

谢芳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新课改对语文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个体面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等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学习语文所塑造的优良素养,是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前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阅读和写作的互联关系,最好做到合二为一,同步发展。大量地阅读可以积累写作技巧和相关素材,写作时自然轻车熟路,举重若轻,而写作过程正是对阅读积累的验证和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论文尝试探讨读写结合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联系,以期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108-02

随着网络的全方位普及,各种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更容易陷入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来玩游戏、看视频的漩涡不能自拔,建立在大数据理论上的分类定向推送更让学生对手机爱不释手,挤压了阅读时间,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阅读能力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积累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提前打好坚实的基础[1]。

一、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根筷子无法成为餐具,两根筷子就可以随意夹起心仪的饭菜。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双剑合璧,其综合效果远远超出了两个方面独自效果的简单相加。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养成良好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广泛与合理的阅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词汇量,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再加上优美语言的熏陶,使得阅读成为学生写作时不断汲取营养的沃土。阅读与写作的不断融合,要求学生要发挥自身的观察力,从多个方向和角度来分析欣赏优秀文章,取其精华,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在语文课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主旨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对文章拆解分析,按文章逻辑思路分层分段解读,再将各部分内容按文章主线贯穿成一体,帮助学生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中心思想,从而使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讲解,让学生按照讲解方法联系自己分析段落大意并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拔高了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做到学有所用,并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首先是要使學生掌握初步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按照老师教授的相关方法和技巧,在阅读和写作的海洋里搏击长空,流连忘返,全面培养学生读思说写的综合能力,多管齐下,共同提高,通过反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2]。

二、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方法

小学正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少不了在阅读方面的投入。同时,扎实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的必要条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得多了,自然受到优秀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笔如有神指日可待,出口成章也不再是神话。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更能发挥出超乎想象的蝶变效应,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同步发展。

(一)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朗读,即大声地阅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相对于默读,朗读过程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利于学生发展智力,熏陶思想,理解汉字的音、形、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所学内容。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与朗读技巧的培养。

朗读之前,应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确定文章的重点和感情基调,如欢快、忧愁、寂寞、闲适、激愤、思念等;着重标出感情强烈的句子,注意调整语气语调,确定好初步阅读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在朗读过程中,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要设身处地、寓情于景,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境遇与真实感受,深入理解,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读出语句的抑扬顿挫和波澜起伏,仿佛与作者感同身受一般。同时,使听着也能够有如身临其境,体悟文章的感情色彩。按部就班的阅读,让学生有章法可寻,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提高[3]。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秋天》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扫清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一下《秋天》的感情基调,初步掌握文章中感情强烈或变化明显的语句,找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仔细品味朗读者对吐字发音、感情色彩的把握情况。朗读完毕后,请其他同学对朗读者的表现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老师进行更正总结。最后,播放文章的范读录音,向优秀的朗读者学习取经。学生全程参与,既有实践又有分析总结,帮助学生养成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二)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提高能力就像走上坡路,总是让人感到费力又前进缓慢。学习也是如此。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略有欠缺,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更流于表面形式,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理解文章的精髓,以至于再好的文章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作用。学生从此觉得阅读索然无味,阅读量少,阅读水平也随之原地踏步,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当学习目标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这位“老师”助阵,大多数学生都会止步不前。因此,教学应该重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有初读、精读、泛读、跳读之分,具体来说,初读是指先通篇阅读全文,对文中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主线,遇到问题先行标注,待后续解决,不纠结;然后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先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再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再分析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最后连起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结合使用泛读,就是在保证阅读速度的前提下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不注重难懂词句的具体含义,不需深入了解和探讨;跳读的目的性更强,就是不依次序,跳跃章节,带着特定问题阅读。

(三)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

阅读不能只是单纯地看书,只有做好阅读笔记,增强代入感,学生才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和考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讲解做笔记的方法。在写段落大意时,语言要简明扼要,概括性高;在空白处进行标注时,注意使用直线、波浪线、着重号、圈字码等,每种符号具有固定意义,使标注简要清晰,明了准确;总结自己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收获、心得及自己的不同见解等。同时在指导、布置、檢查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快速提高学生做阅读笔记的能力。看似简单的勾勾画画,会让学生不断积累对文章的总结能力与理解能力,还会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学生也随着自己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探寻到阅读的趣味。当然,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做阅读笔记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及时答疑解惑,使学生尽快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四)开展作文训练,构建展示平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光说不练假把式,针对阅读的各种学习积累都可以转而应用到写作上来。写作是检验阅读积累成果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避免眼高手低情况的发生。因此,定期进行作文训练和比赛就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可以结合近期所学内容,选择命题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打开想象丰富的脑洞,在一张张作文纸上策马奔腾,各显神通。比如近期学习了《烟台的海》,教师讲解透彻,学生感受深刻,就可以拟定一个《济宁的雪》《家乡的春天》这样的题目供学生写作。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优秀文章及略有缺陷的文章进行展示,先让学生自由评论发言,再由教师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好文章好在哪里,写文章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全体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实践中进步。

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有赖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长期积累和打磨。广泛阅读,集百家之所长,在作文过程中不断实践,推敲修改,两者兼顾,不断循环,必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教师要做好基础工作,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开始,让学生掌握相关阅读技巧,到阅读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技巧,最后通过作文将平日所学内容灵活掌握,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熊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天下(综合),2018,18:176.

[2]武进.文本阅读——自主学习的起点[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8:55.

[3]李琼.导之有“道”,提升群文阅读有效性[J].学子,2017,24:51.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创新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