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漫谈

2021-04-14李晨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内尔柳条议论文

今秋九月,执教九年级语文。我有个习惯,总喜欢反复浏览书籍目录,因是统编版改革后的教材,对于一些课文或陌生,或熟悉。碰到从前执教过的文章,暗暗欣喜,好像在跟老朋友会面,就像于灯火阑珊之处,暮然回首,旧友正在对我微笑,看看编排的单元、篇前的导语、甚至习题的变化,好像旧友也趟过了岁月流年,在渐渐成长;而碰到从前全无接触的文章,又在好奇中带着一丝挑战,一丝激动,我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你带到我的孩子们面前呢?在九年级上册教材里,我遇到过很多“老友”,《谈创造性思维》就是其中一篇。前两次执教的时候,还是用的苏教版教材,执教对象是八年级,彼时,它还在用那个“曾用名”——《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于是今秋的这堂课,就从比较两个名字开始。

我的骨子里有个“名字情节”,张晓风曾在散文《念你们的名字》里诚挚地写过:“我常惊讶,为什么世人不能虔诚地细细体会一个人的名字?为什么我们不懂得恭敬地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或雅或俗,都自有它的意义和爱心倾注。”在我心中,这个“名字”不仅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名字,推及到万物、到整个生命天地之间,每一个物品,都因为拥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而熠熠生辉。读课文,喜欢从研读标题开始,也自是我的习惯之一。

“从前的标题更有意思,吸引人的注意,但是与本文的中心关系不大,通篇浏览本文,是以‘创造性思维为中心论点的,改过之后更好!”“我觉得‘谈创造性思维这个名字缺乏一些生动,好像在机械客观的呈述某个知识点,跟我们有一定距离感。”阅读全文,说一说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理由是什么?你还有没有新的想法来为这篇课文命名?这堂课就在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中,拉开了序幕,毕竟,自由抒发感受的时刻总是美妙的。

但孩子们不知道的是,这节课还有一个“大餐”在等着他们。《谈创造性思维》在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导语中,明确写道:“学习本单元,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刚刚结束了《怀疑与学问》这一课的学习,“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拘泥于书本,带一点质疑的精神、怀疑的态度,来研读书本,并不只是那几行印在课本上的文字而已,《谈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主要课堂活动,就是在理清文章脉络,画出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带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眼光和角度思考:这篇文章作为一篇议论文,是否具备标准的格式规范,是否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如果不具備,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可以如何改动?

我非常喜欢的青春语文王君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悟课的文章《不用对教材顶礼膜拜》,当时谈论的就是这篇文章,这篇课文确实存在一些思路混乱,论据不够充分,行文不够严谨之处,作为科学启蒙的随笔来看尚可,但是要做为教材、且做为引领学生进入议论文大门的入门之作,实在不妥。尤其是武汉市的学生,因为我们刚刚经过一个长期、艰难、规范的议论文写作序列课,从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要素的内涵、支撑的到位等各个角度都对学生进行了训练,此时再抛出一篇这样的范文给学生,我认为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从常规的理清文章结构、分析议论文论据和论点关系、品味议论文语言,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们带着已初步形成的议论文写作规范,来找一找这篇文章存在哪些问题,对标准教材来一场大胆的质疑,不仅活跃了课堂积极性、锻炼了思维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于武汉市中考议论文写作的理解和掌握。

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印证了我的课堂愿景是可行的:

1.原标题并非全文论点,容易造成误导,不契合中心;

2.文章开篇引子部分太长,谈论的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了引出“创造性思维”而服务,进入主题太慢;

3.文章中心论题“创造性思维”出现在第四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它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直接跳过“是什么”,开始谈“怎么做”,跳跃幅度太大,应该插入一段对“创造性思维”定义的表述,再接着写如何具备创造性思维更合理;

4.二个人物事例(约翰·古登贝尓克和罗兰·歇内尔)支撑有缺陷——只和“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关,而完全没有对“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进行论证支撑,应该加入能体现“持之以恒进行各种尝试”的具体行为表现,且两个例子之间缺乏过渡;

5.第五段“有人是这样回答的”,这里的出处不明确,不够严谨规范;而第六段的首句“我对此完全赞同”又显得主观色彩太浓重,议论文应该是公正、客观的表述为主;

6.叙例后缺乏议论分析,没有就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其所取的成就之间的逻辑进行严密的论证;

7.文章第9段提出了两个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紧接着开始谈论拥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完全没有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可是在文章的第13段,又出现了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个结论如何得来的?有什么依据?不得而知。尽管在第11段,谈到了有的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有言外之意——创造力并不仅仅属于这些人,但是却很可惜并没有沿着这个思路谈下去,而是转而论述:“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观点打转,给出的结论没有相对应的论据支撑……

课堂的精彩发言还有很多,那些闪耀着光芒的眼眸告诉我,进行思考的时候人是快乐而愉悦的,拥有质疑的精神、独立思考的意识,更是难能可贵的,课堂的第三个环节,则是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就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就像医生不仅要清楚他的病人出现了哪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得对其进行医治一样,质疑过后的修正,是将思考落实的重要环节和步骤,那一节课,思维的火花频现,我好像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正散发着灿烂的光芒,一闪非凡。以下是班级修改精选——

一闪非凡

B908胡荷衣

茫茫的宇宙中,总有光辉灿烂一闪而过的流星。抓住这一闪念的非凡灵感才得以光辉灿烂;一刹那的创造性思维便是取得成就的关键。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性思维,但只有主动探求新思路,相信它的价值,才有机会利用他去开启成功的大门。

一闪非凡打造全新技术。

德国发明家谷登堡就是一个极具创造性思维的非凡之人。晚宴上,她正用葡萄压榨机从葡萄中榨出汁来,他发现机器的打压能使物体在灯光下呈现出平整的圆形。他立刻托起下巴开始思考:只是少了些图案。于是开始在脑中思维思索着,千万个想法闪现又消失,最后停留在那个最为非凡的灵感——何不将压榨机与硬币打制机结合起来,将优美的形状与漂亮的图案合并在纸上共同显现。后来,他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发明了印刷机与排版术。

大多数人都只将自己的灵感当作一时的意想一带而过,可谷登堡却以一闪的创造性思维化为现实。正是因此,他才有了对知识的分外渴求,以及对万物热情的好奇心,最终做出非凡成就。

一闪非凡,引领游戏革命。

罗兰·布歇内尔刚忙完工作,想通过看电视来放松自己,却愈发觉得单纯的视觉活动并无法给予他足够的享受。“若是将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罗兰心中突然闪出这样一个想法,于是加之以试验,尝试添加互动感与参与感,他整日埋进实验室,足不出户,尽力让屏幕上的小球跳动得生动而具有韵律,最后创造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若是罗兰没有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也不会留意自己一闪而过的灵感的火花,更不会相信它会成为现实,最终也不会有如此作为。

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发挥创造性思维,一闪非凡,方能脱颖而出。

折下一根柳条

B908叶培丰

路边排排飘荡的柳条看似是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物,可若带些神话色彩,没有女娲创造它肆意挥散滴落的小泥人,就没有当今不断创造进步的人类。折下一根柳条,它连接着由女娲至今的创造性思维的长河。

所谓“创造”,是一种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留意如一根柳条般细小的想法。经常保持好奇心,相信小灵感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发展下去。

. 自言自语组合妙,折下柳条创新术。谷登堡自幼对各种机械的产生与运作有着强烈兴趣,他了解许多关于各种机械的知识。偶然的一天,谷登堡正面对葡萄压榨机,他在脑中将知识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葡萄压榨机在大面积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则有在平面上打出印花的功能,二者是否相结合呢?面对突如其来的灵感,谷登堡迅速将“柳条”折下,探求新的思路并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加持创意,最终创造出了两种机械相结合的印刷术。

正是因为谷登堡学识渊博,在将知识进行组合的同时形成新的创意,抓住非凡灵感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才创造出了造福人类的印刷机与排版术。

突發奇想,折下柳条创新高。罗兰·布歇内尔是个学识渊博的实业家,百忙之中在家休息,他看着画面精彩的电视机,脑中一闪念的想法:将电视机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会有什么反应呢?他早已将情节生动的电视机抛在脑后,利用渊博学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细小想法的价值如此,布歇内尔锲而不舍地完善灵感,最终创造出了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

假如布内歇尔没有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就不会有与众不同的灵感与新思路的探求,更不会创造出游戏机革命的开篇。

折下一根柳条,沾染泥点创造出人类;正如对闪念灵感进行锲而不舍探求新思路的过程。面对创造性思维的迷宫,折下柳条,不断推敲,终会使小的创意打开大的突破口。

那一刹火光

B908张舒雅

创造性思维如同一刹火光,照亮自身,也照亮了一国、一个世纪或一个世界,形成了新的局面。

是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拥有知识后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一刹之火,创机械,造印刷。

谷登堡,看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如同点了一刹火光,创造力的思维使他发明了一种新机械。他不断探求新事物并利用二者的原理,相结合,活用知识。他想,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可以在小平面上打出印花。他利用硬币打制器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于是发明的印刷机和排版术,让他发明了一个伟大的事物,并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是因为谷登堡拥有创造性思维,让他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并将其活用,探求新的事物,让两个无关联的事物组合,形成了一种伟大的新机械,让人们传阅书籍更加便利,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

一刹之火,创游戏,启革命。

罗兰·布歇内尔为什么能创造游戏,开始游戏革命呢?因为他有创造性的思维,他利用已有的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用知识进行改造,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他一开始只是想与电视机互动,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创新,这便是那一刹之火,让他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为人类娱乐项目加入了新元素。

如果不是罗兰·布歇内尔拥有创造性思维,让他在已有的知识与条件下进行想象与构思,就不会提出“与电视互动”,从而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推动人类发展。

那一刹火光,让已知的事物发挥新作用,让世界这个大花园增添一抹亮色。

让我们训练创造性思维,点亮整个世界!

融冰山

B908班张安妮

人世间有座大山,一座象征着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亦或是古老的刻板印象的大冰山,但总有那样多的人用热情似火的创造性思维一点点融冰山,让潺潺泉流向人间。

生活并不是数学题,解决问题也并非一个答案。当你乐意去寻找第二种答案或其它途径和新方法时,创造性思维就悄然而生了。

古登堡融冰山,创造印刷机和排版术。

古登堡来自德国,他在外人惊奇的目光中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葡萄压榨机从葡萄中榨出了汁,它在大面积上均等用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是在金币类大小的平面上打出印花。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印机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它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他便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正是因为古登堡拥有创造性思维,才会将两个毫无联系的机器联系起来,也随后发明了闻名世界的铅活字硬刷,更为全世界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布歇内尔化冰山,发明交互式游戏机。

罗兰·布歇内尔是一个美国实业家。在1971年,布歇内尔呆在家里看电视,同时,他也想着:“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视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效应。”他没有在此闲散的情况下让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就此溜走,而是立马建立起思维的工作模式付出行动。因此,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电子游戏,自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布歇内尔关注极为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如果他缺乏创造性思维而放弃此次难得的机会,就不会产生几进改变游戏方式的变化,更不会付诸实践让社会收益。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态度和意识。即使创新者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知道,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创造性思维会融化那座冰山。

李晨媛,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光谷分校教师。

猜你喜欢

内尔柳条议论文
夏日柳条
议论文阅读专练
不必做的事情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拔河
我喜欢,妈妈也喜欢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