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2021-04-14陶银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来,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同的一个方面,是语文新课程中崭新的亮点。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多途径,突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课内外的沟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具有几个特点综合性、实践性、个体主动性,整体互动性。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备受人们的关注,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超越以文化符号所表征的课程形态,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摒弃以抽象的文化知识积累为特征的认知方式,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心)经历获得知识。它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这种回归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它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复现、抽象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展开生活。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综合性学习
(一)实现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的转变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诸素质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教育。现在的农村中学普遍侧重应试知识的传授,而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内容却普遍重视不够。初中作业越来越多了,“题海汇编”在不断交流中,越汇编越厚,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农村教学的现状,其实是步多年前城市教学的后尘,这“题海战术”如星星之火从城市燎向广大农村。)大多数学生只习惯于利用大脑储存知识,而不善于发挥大脑的思维能力。这样,天长日久,磨灭了创新意识,窒息了智慧火花,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來越淡,甚至有学生把语文课当作洪水猛兽。
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我们应当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改变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有所着落。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的广大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列子》道:“学视者先见舆薪,学听者先闻撞钟。”这难道不是告诉我们要转变观念,还学生一片自由活动实践的天空吗?
(二)开发拓展课程资源,灵活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内容不限于语文课本,不限于语文学科,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其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就资源而言,首先要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有六个合成单元,每个单元各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科视野,找到学科间的契合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把其它学科的知识引渡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生活大语文,语文生活化,到广阔的生活空间去寻找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综合性活动主旨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学习的活力。苏教版语文选题,就体现了学生自主的特点。比如,七年级上册的专题《狼》,将四篇写狼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蒲松龄的《狼》写狼的“凶残”“狡黠”,毕淑敏写狼的“聪明”“神勇”,《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了狼的兽性,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办法刺激学生去学习,教师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让实践活动充满语文学习的氛围。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即尝试多种开展活动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
(三)实践过程,重视指导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有所突破,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许多农村中学仅仅把语文课外活动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其中最难落实的是实践活动课。苏教版语文把语文实践活动列入语文课程,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进行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如七年级“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八年级“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市场新商品调查”。但是,因为实践活动课跟考试的缘分问题,有的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有的则走马观花,白白浪费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作为农村中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课,上好实践活动课。要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落实以下几点内容。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要有必要的指导。组织活动时,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因为,中学生尤其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并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另外,教师的介入并不是为避免学生犯错误,有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教师要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学生在缺少老师的督促下,常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或者干脆直接越过活动的准备探究阶段,难以保证开展活动的质量。
三、运用评价,导之于行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机制,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所以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关键要注重过程的考查,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表现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应当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教师教学的改善;遵循尊重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表现等基本原则;着眼优点,看进步;关注活动过程中确定目标及实施过程中新奇独特的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意识等重点,努力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诸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要改变观念,不断探索,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功能。这一教学形式,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践,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记住《荀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这句话,行动起来,改变目前农村中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充分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参考书目文献:
[1]关文信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张行涛等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课程·教材·教法,1998(1).
[6]教育部.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N].中国教育报,2003.3.l.
陶银富,云南省石林县路美邑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