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面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案例分析
2021-04-14刘彩红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语言建构理论下,提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要从语言建构活动中逐步丰富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尽管对于阅读能力的评级分为多个层次,但其本质都是建立于相同的概念原理之上,因而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建筑于语言建构基石上。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全方位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情感等诸多角度去去感受作品,对其作出差异性的回馈,对于文学作品中深深吸引自己的内容作出回应,同时,在阅读鉴赏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教师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知识性阅读,逐步过渡到理解性的阅读,最终进入发散性阅读的境界。
一、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审视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师实际上并不是针对语言本身进行教学,而是在教授一种全新的语言呈现形式。其实是在摸索和开拓学生构建新的语言行为的方式,也是指基于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应用规则基础寻求突破。因此,可以将学生的每一次阅读行为都作为扩展个人内在语言深度和广度的契机。若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是理解文章中作者表述的观点,而未能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具体的语言知识学习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仿佛一道精美却无味的菜肴,与学科的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因而,为了继续有效扩展高中生的内在语言图示,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除了向学生教授具体的语言知识内容之外,还应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由于语文教学本来就包含教授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自我阅读学习这一内容。同时,阅读能力的提升又必然建立在语言的累积与建构基础上,而语言建构的首要前提就是积累知识。为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基础的知识性教学,而是应该进行科学严谨地教学设计,将静止的语言知识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逐步转变为动态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塑造出个性化的学生阅读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个性化的阅读赏析活动应该是立足于个体的切身感受与过往经验等之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务必应该以理论为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引导。一方面,教师可以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语文知识,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课堂讲授的出发点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在语言建构与对话活动中,能够有效掌握教学的内容,并能通过多次的练习,实现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二、语文阅读能力的不同层次实践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知识性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本来就是由一篇篇精选文章组成,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可以运用已学的一些语文知识以及自学方法,对于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则应该着重讲授一些重难点内容,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巩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在学习《最后的常青藤叶》的时候,教学目标中有一项是引导学生理解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的小说结尾处理手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寻找答案,学生通常都能找出文中老贝尔曼的愿望是创作一幅杰作、以及叶子是虚假的等内容。当学生逐渐理解到文学作品意料之外的结尾其实也是有说法支撑时,教师便可以引出“伏笔”这个写作概念。同时,与铺垫的手法进行纵横向的比较,从而深刻理解概念。学生对于知识性的阅读内容的学习不光是依靠理解,还应该进行具体而细致的训练。每隔一段时间,教师都可以在测验中提及“怎样理解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这一句话”。因此,提升知识性阅读能力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巩固。
2.培养学生的理解性阅读能力
理解性阅读是在学生已经完成知识性阅读之后,对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理解性阅读是建立在基础阅读能力之上的一种提升。要求学生能够在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加深层的推理与理解的行为,因而理解性阅读能力的形成既是对于文章整體的分析,还是一种更为具体化的分析。两者融合后形成了对于文章的更加全面的认识,没有一点理解的偏差与误会。继而再体会作者的思想发展与写作意图、写作手法。体会实际上是运用内省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再推及作品运用分析和拆读的方法,剖析作品。由此可见,体会与分析都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陈述式阅读的认知缺陷,激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潜能。对于知识的消化和熟练运用都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也是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的必备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任务。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也会增强,学生阅读的收获就会更大,就能获得深层次的见解和体会。譬如,在话剧《雷雨》的教学中,话剧以旧中国为背景,对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悲剧进行了细致描写,这个封建大家庭最后的结局是长子自杀、妻子蘩漪被逼疯,披露了家庭的浓厚封建思想对人的戕害,揭露了深层次的社会时代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庭顽固的批判。话剧以两条为主线,一条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悲剧,另一条是以侍萍为代表的没有反抗意识的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学生们对于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变化就能很好地把握,对于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家庭矛盾纠葛和家庭腐朽顽固的结局也就能正确理解和认识了,旧社会制度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譬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沁园春·长沙》中概括其中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风格特征等,选用一个特别的视角进行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解读。有的学生可能会从空间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作者从一个宏大的空间视角描绘出了苍茫广阔的天地,远方的山将江水都染成红色了,江面的船儿相互追逐着奔向远方,雄鹰冲向天空……作者的视角由远及近,从下至上,描写出自己通过极目远眺而欣赏到的风景。仿佛将整个天地都囊括在了文章之中。通过阅读与想象,仿佛能够看到胸襟开阔、意气风发的诗人。总的来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下尝试进行个性化的文章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分析和鉴赏诗歌,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已学的语文知识,且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性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除了应该对一些指定的课文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外,教材中的选文则可以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思考。为此,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发散性阅读提供一定的引导。发散性阅读能力包括了艺术审美能力、评价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些能力都属于高阶的思维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随时引导和适当的指点,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前,批判性阅读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批判性阅读”是指将文章中文字包含的“表述性事实和作者的思想区分开来”。同时,也指在阅读的同时,对阅读内容做出更深入广泛的推理,继而找出其中的关系,明确要点,体会作者的态度,形成自己的见解等等。另外,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阅读,应该让学生分清观念和事实的区别,梳理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并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全新理解。然而,发散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可以让学生从最开始的知识性阅读到最终的发散性阅读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教师从备课时开始,就可以针对学生质疑能力的不足,或者仅仅进入浅层化的思考作为切入口,践行对于学生的正确阅读思考习惯的引导,并以此提升学生的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对阅读课堂教学的成效进行复盘和反思,发现自己教学流程的不足,继而优化和完善教学手段和实现形式,最终形成更加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我们应立足于语言建构和运用视角,对高中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分析,实践探索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真真切切提高学生的語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牡丹,2020(08):235-236.
[2]何文斌.浅谈互联网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考试周刊,2020(16):35-36.
[3]孙丽军.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祖国,2017(23):201.
[4]陈耀南.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1):97.
[5]钱静.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09):7-8.
刘彩红,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