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1-04-14赵茜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活力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投入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对活力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只有当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初中语文的课堂学习,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氛围,避免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过于压抑和枯燥的状态。因此,文章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活力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展开了分析。
在当今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下,学生在课堂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并且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一度呈现出压抑和枯燥的状态。在各种教学问题的督促下,活力课堂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活力课堂构建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在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只是对考试所要求的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迫学习各种考试要求的基础知识,缺乏灵活的思维锻炼,学生对于大部分课文和知识点的背诵都只是进行单纯的记忆,为了应对考试而准备,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知识点的内涵。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导致语文活力课堂在构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做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
(二)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开展效率和质量,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学生自发的参与课堂活动的行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教师只需要在一旁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够独立的学习和掌握一些知识,实现语文素质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来看,教师主导性教学的现象十分严重,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本身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思维的影响,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放纵学生容易让学生失控,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问题,所以不愿意进行自主学习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改革形成了阻碍,教师应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避免在课堂上过分的压制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
二、构建初中语文活力课堂的具体实施
(一)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是大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只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入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和思考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在问题情境下,教师对学生的科学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促进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下,快速的形成自己的思考路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解决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中,应用到实际学习的课堂内容,对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充分展现了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应用中,教师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例如针对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作者的相关图片,用PPT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深入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降低学习的难度和枯燥感。同时还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古诗朗读材料,在欣赏古诗朗诵的过程中增强语文的学习水平和审美能力。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文的讲解,教师可以合理的创设旅游的教学情境,在语文课堂上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导游,而将学生的角色设置为游客,并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丰富多彩的视频素材和图片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课文文本所描述的一些画面,从而将课本的知识点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视觉的强烈冲击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有效的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存在不愿意动脑思考、不主动思考的现象,出现这个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不平等,教师把自己的地位摆在更高的位置,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敢提出质疑,认为教师所讲的就是对的,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足,难以得到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因此,面对语文课堂上存在的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改变课堂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在课堂上与学生创建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的进行思考,而不是由教师针对某个问题强制学生进行思考。任何学习活动都不能缺少了思考的环节,有思考才会有学习,才能在课堂上逐渐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学生长期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逐渐形成了不爱思考,不愿意思考的习惯。教师要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受到的思维影响,积极鼓励学生对自己存在疑惑的知识点或内容进行提问,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尽可能的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耐心的为学生解疑答惑,当学生出现一些低级错误的问题时不能直接反驳对学生施加心理压力,而应该及时激励他们,给学生肯定的态度。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以坦诚的一面来进行表达和学习,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四)开展语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要构建活力的语文课堂,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进行考虑,在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语文合作学习的方式构建高效课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探討话题,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讨论过程中,实现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和讨论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些不同的想法都从侧面反映出了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的差异,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看法,实现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交流和学习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用更全面的思维思考问题。
(五)注重氛围的创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该要明确的意识到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语文课堂上,教材文本中所渗透的一些思想理念和情感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在阅读中进行探索和领会才能发现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锻炼,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相关的心理学家就明确的表示,学生只有在具备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才能得到创造力的有效培养。并在自由的氛围下,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展开创造性活动。因此,为了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应该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交流和互动,从而构建一个更加轻松的阅读教学环境。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掌握好阅读教学的难度,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内涵和情感,由浅及深地展开教材文本的分析和解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多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构建活力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应该学会反省,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有效性。
赵茜,上海市莘光学校教师。